访谈不礼貌触发机制研究
2018-03-06孙雨晴
孙雨晴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 116044)
1 引言
访谈集信息平台和娱乐基地于一体(Paul,1999),在新闻界和学界中均有较大影响力。学界已有从社会语用、新闻话语、会话分析、面子管理、对比分析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的先例。访谈作为观点交锋的战场,不礼貌的探讨经常出现,但从不礼貌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几乎没有。与此同时,相对于它的对立面礼貌较为成熟的研究,不礼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研究权重主要在不礼貌策略上,对不礼貌过程的研究较少。选取的语料一般为军事训练、拖车、老板雇员对话等,少有新闻语篇。因此,本文将访谈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访谈中的不礼貌触发机制,以期丰富不礼貌研究,为新闻语篇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2 触发机制
2.1 活动类型
Levinson(1979)从原型理论中获得灵感对活动类型进行了定义:一个模糊的范畴,其焦点成员是目标明确的,社会构成的,有界的,有约束的参与者,设定等等,但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是被允许的贡献。
活动类型在不礼貌触发中占有很大比重。作为语境的一个特征,它和不礼貌的过程和目标密切相关(Michael Huaugh,2015)。访谈作为活动类型的一种,通过机构授予说话人权力来宣布所采取的行为(Bourdieu,1991)。在访谈中,采访者通过活动类型赋予的权力向被采访者提出尖锐客观的问题,被采访者因受到这种类型限制,需要给出专业、考虑周全的回答。活动类型规定了参与者的角色、功能和目的。面向观众的访谈特性使采访者处于场景强势方,不礼貌策略的使用较为惯常、被允许。这和Culpeper(1996)提出的“规约性不礼貌”和Archer(2015)阐明的“允许性面子攻击”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社会压力也是活动类型的一种功能且有蔓延性(Michael Haugh,2015),因此被采访者需要注意他们在访谈中的不礼貌言行,否则会受到社会的谴责。
2.2 参与者
访谈的参与者同时也是不礼貌的触发者。对参与者权力、权利和义务(Brown & Levinson,1987)的考虑对于不礼貌使用、回应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Goffman对参与者的定义是:当一句话被说出来时,所有处于事件感知范围的人都有某种程度的参与状态。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成果表明社会机构,政党和新闻媒体是通过语境实现社会变革的坚定力量。参与者角色是他们参与话语斗争、取得话语权的关键。不礼貌话语不再是权力斗争的焦点,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2.1 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指一个参与者与另一个参与者在语言交换中获得的社会关系(Bousfield,2008)。社会角色背后隐藏着参与者的权力、权利和义务。说话者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角色实施不礼貌。真正的权力是通过话语获得的(Foucault,1980)。访谈中权力的获得和对抗经常会涉及到不礼貌(Bousfield,2008)。在访谈中,参与者通常会通过攻击对方个人或组织的才能触发不礼貌,获得话语权。除了触发不礼貌,社会角色也限制说话者的不礼貌程度和另一方维护面子的选择。身份作为社会角色构成性因素之一在冲突中占据着中心地位。不礼貌触发过程中,自我身份带入可以将目击者转为接收者。例如,一次访谈中,某评论家就同性恋游行中一个人的表现发表看法,称其为“一个病态的人”,拥有同性恋身份的群体就从一群单纯的围观者转变为了不礼貌的接收者。
2.2.2 语篇角色
语篇角色阐明了参与者与所传递信息之间的关系。包括说者、发言人、听者、偷听者、旁观者等。话语不再仅仅是重现世界的方式,也被看作是社会主体参与社会实践的形式 (Chouliaraki & Fairclough 1999)。Mitchell&Haugh提出用“引起冒犯”(说者触发不礼貌的社会行为),和“接收冒犯”(听者对前面说者不礼貌特征的投射)两个概念来区分不礼貌中的说者和听者。访谈中,采访者是有潜在敌对态度的信息的发起者,被采访者是不礼貌信息的最直接的接收者。
还有一种容易被忽略的语篇角色,他们是通常分别由观众和场外人士担当的旁观者和偷听者。旁观者不是说者传递信息的目标但会影响说者说话的方式,在访谈中主要由观众担任。偷听者是不为说者所知的存在,所以不会影响到说者,在访谈中偷听者主要指除了节目指定观众外的群体。
2.2.3 活动角色
在访谈这个活动类型中,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充当其活动角色。与被采访者相比,采访者代表挑剔的观众和媒体组织提问,更倾向于对被采访者采取客观的、敌对的态度(Gerda Lauerbach,2007),致力于揭露被采访者的隐含信息和意图。因此,采访者往往是不礼貌的触发者,但也存在被采访者触发不礼貌的情况。其深层原因是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满足的关系,被采访者尽力满足采访者对新闻和信息的渴望,同时提高自己的公众曝光度(McNair,2011)。从而导致了不礼貌、敢说的谈话表现不管在访谈上还是活动下都很受公众欢迎。
另一个可能触发不礼貌的因素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话轮系统。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有一种默认的规约的话轮系统。前者发出相邻对的前半部分,然后指定一个受访者完成后半部分。被采访者的回答应至少与采访者的提问有关,这是访谈对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理论要求。而在真实的采访活动中,交叉谈话经常发生,从而构成了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不礼貌角色触发因素。
2.3 背景知识
根据Gabrielatos(2001)的观点,除了语言知识之外,背景知识是必须被话语发出者和接受者用来解释发出者信息的知识。受Dascal和Weizman(1987)的文本理解模型启发,本文关于不礼貌知识触发的研究将从两个方面阐述,即非语言知识(关于世界)和元语言学知识(关于语言)。
鉴于环境建模和建设的不间断流动(Francesco Arcidiacono&Clotilde Pontecorvo,2009),访谈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处于更新状态。同时,不礼貌表现形式及实现策略的知识也在不断翻新,以提高沟通效率、掌握交谈意图。
此外,访谈中不礼貌的发出者和接受者应共享一个清晰的道德法则,否则会导致观众对公共话语信任的丧失(Ettema and Glasser,1994)。这些道德约束也可以被看作是访谈互动中不礼貌的底线。
2.4 冒犯事件
冒犯事件是可能引发不礼貌的事件。根据Jay的说法,冒犯的元素是最重要的。除了社会、地理等因素外,人和事件也会被划分到冒犯事件中(Timothy Jay,1992)。
2.4.1 冒犯者
冒犯者自己具有某些特质,倾向于选择“恰当的语义维度”(Timothy Jay),即年龄,性别等。访谈在语义层面的不礼貌策略选择与身份特点有关,例如年龄,性别,身份,社会身体环境等。
2.4.2 事件
通常被认为不礼貌的事件是由行为的性质触发的。访谈中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是它的预期表现,不符合预期也是冒犯事件的一种。与冒犯者类似,冒犯事件是根据事件的自发性或意向性来衡量的(Jay)。在这个子类别下,不礼貌就涉及到行为,语言,意向性理解和损害(或成本)。
其中,行为是对原话语的反对意见所导致的冲突。行为都是可以讨论的,也可以通过质疑的方式对发出者提出挑战,这样就触发了不礼貌。采访中语言是不礼貌传递的一部分,是一种“冒犯性的艺术”。在访谈中,禁忌语和粗鲁话的出现频率较低,取而代之的是反语、讽刺等语言形式。对访谈意向性的理解就是对不礼貌的编码进行解码的过程。不礼貌的精华在评价阶段,对不礼貌触发的回应可以帮助识别是否成功解码,单方面的只有不礼貌触发没有不礼貌意图识别的不礼貌过程是不成立的。访谈中利益相关者具有不同社会的语言授权,每个不礼貌背后有不同的期待和解读方式,不礼貌因而会变为识别对方意图,完成访谈任务,增加曝光率的方式。对损益的权衡是访谈人决定是否触发不礼貌及冒犯程度的衡量标准,也是接收人裁定是否回复及回复方式的依据。
有些访谈的话题本身就是易引起公愤的不礼貌事件。相比于人为的触发,这类事件更容易引发不礼貌的情景设定和较为激烈的讨论方式。也有些访谈没有问题,这不代表不礼貌没有被触发。当将其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不礼貌触发可以是普遍的、多元的、因人而异的。
3 总结
访谈中不礼貌主要由四种因素触发。其一是活动类型,其二是参与者,包括社会角色、语篇角色和活动角色。其三是已知背景信息,最后一个是冒犯事件。不礼貌触发机制的研究拥有丰富不礼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帮助理解访谈中出现的观点和说话人意图的实践意义。
[1] Aristotle.Politics(H.Rackham.Trans)[M].London:Heinemann,1932.
[2] Bousfield,Derek.Impoliteness in interaction[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8.
[3] Fairclough,N.Language and Power[M].New York:Longman Group UK Ltd,1989.
[4] Van Dijk,T.A.Studies in the Pragmatics of Discourse[M].The Hague,the Netherlands: Mouton Publishers,1982.
[5] Wodak,R.Language,Power and Ideology:Studies in Political Discourse[C].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89.
[6] 刘风光,樊倩.不礼貌理论应用于戏剧语篇的认知语用探析[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6):124-127.
[7] 皮亚杰.人文科学认识论[M].郑文彬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8] 孙玉华,彭文钊,刘宏.语言的政治VS政治的语言——政治语言学理论与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1).
[9] 张大毛.不礼貌言语的界定和分类[J].外国语言研究,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