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可行思路
——吾屯村落画坊生态博物馆
2018-03-06倪漫
倪 漫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1 吾屯村落画坊传统的形成
1.1 村落画坊历史发展
村落画坊的形成追溯到吐蕃时期。村落画坊所进行的唐卡绘制具有明确的宗教艺术身份。吾屯唐卡作为藏传佛教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绘画艺术形式诠释宗教理念,巩固宗教信仰。因此吾屯村落画坊中交织着宗教与艺术的双重属性:艺术形式根源于本土文化,是宗教理念的外化,宗教信仰则是艺术产生发展的催化剂。村落画坊的形成正是宗教因素与艺术因素共同催生的结果。[1]
1.2 村落画坊的形成
由文献获知,吾屯地区的自然环境一般被划分为农牧区,即亦农亦牧。吾屯人传统上是典型的农业群落,其主食都是面食。将地里面的麦子收上来,去皮脱壳,磨成面粉,兑上奶子在一起和好,做成自己喜爱吃的馍馍和糌粑。但是,这里适合耕种的土地很少,平均每人分不到六分的耕地,导致吾屯地里收到的谷物根本不够维持基本生活。如果遇到夏季雨水多的年份,庄稼常常都会烂在地里面,村民的家里面就很难维持生计了。所以,吾屯人过去就形成了外出打工,以手艺维生的传统,造就了吾屯村落画坊的形成。
吾屯村落现在基本上都以画唐卡作为家庭的主要生计来源。外界多数人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吾屯地区大多数人都会绘制唐卡呢?据当地村民的解释,老一辈人的传说,释迦牟尼一代曾经出现过一位有名的画家,叫嘎玛木候活佛。他去世后转世成为一只麻雀。但是,这只麻雀仍然舍不得他的画笔,一直衔着画笔向北飞,经过夏河飞到了热贡,麻雀的画笔掉到了吾屯,吾屯人得到了活佛的画笔,因此会绘画了,而且画的都是佛祖的画像。
现在的吾屯村落已经完全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村落画坊的布局形式,唐卡绘画已经成为了吾屯人的一个招牌手艺,从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吾屯村落画坊形成的历史有其多元的文化元素和多样的地域元素融合在一起。对于吾屯人来说,“宗教就是生活”,藏传佛教的观念势必会影响到吾屯人对于艺术、对于绘画的理念,因此,吾屯村落画坊的历史是和其藏民族的宗教信仰观念,艺术价值审美紧密的交融在一起的,难以剥离。
2 吾屯村落画坊生态博物馆的保护模式及意义
2.1 保存画坊传统模式
“对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无非有三种方式:一是普查、记录、存档并建立数据库;二是确立名录、遴选传承人,制定保护措施;三、建立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或像日本、台湾地区,搞社区总体营造,也就是将文化活态地保存在一个完整的生活空间中,让其得到发展培育。这三种保护最难,灵活性最大,但也最有吸引力。因为其不仅与活态保护、传承教育联系在一起,还和振兴地方经济、发展文化产业联系在一起。因此,研究的难度最大,价值也最高。” 吾屯村落的现有布局,有其传统聚落的特性,如果与其他乡村城市发展潮流下的村落空间区分开来,有着明显文化多元性、地域独特性,这些正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指出:“无论在城市或乡村,我们都需要自然环境。我们必须改变价值观念。我们不仅需要对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持有较正确的观点,而且还要有一个较好的工作方法,保证我们当中的少数人的工作不会产生更多的掠夺性。这里“较好的工作方法。” 针对传统聚落,可理解为保护村落原有画坊的工作方式。科学合理的对原有吾屯村落画坊进行原貌的保护,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2.1.1 保存原有画坊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自主性传承
现阶段,保护村落原有画坊的意识还是比较淡薄,大多数的保护行为是都是以政府参与主导作用。在文化保护区的建立和发展中,必须将政府、行会、个人等主体作者充分释放发挥。首要是政府为主导,制定对贫困地区的帮扶措施,解决地区的实际问题,为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相关的专家、学者应对民族文化投入无限的热情,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但是,这些都不能根本性解决村落画坊自主性传承,然而吾屯村落中社区居民对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有强烈的诉求,对民族文化资源保护的意识还比较淡薄。例如,人类学家萨林斯从爱斯基摩人的考察中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爱斯基摩人一方面引进现代技术和便利的生活设施,另一方面又在恢复他们的传统文化与仪式庆典。同时,岛上移民的出走并没有使他们的文化丧失,他们反之将传统文化扩张到奥里根加利弗里亚这样遥远的同宗的居住地。他认为,在资本主义晚期,传统文化并非必然和资本资本主义不相容,也并非软弱无力的被改造。全球的同质性和地方的差异性是同步发展。萨林斯还认为,并非金钱经济与传统生活方式之间不可调和。[2]
2.1.2 保存原有画坊可以吸引民间资金资助,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现在的人们追求一种返古归真的心理需要,传统的工艺和聚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前来投资。保存原有画坊是建立生态博物馆的重要基础,可以促进吾屯村落地方原生态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促进社区居民生活有所的改善。村落画坊可以有效的提供展示唐卡技艺过程,可以提供传袭的场所,可以成为外来人群研究村落画坊的一个落脚点,可以为举办唐卡艺术大赛和举办各种研讨会提供平台。在举办的过程中,应留有更大的空间度,使得村落画坊有更大的创新空间。
2.1.3 保存原有画坊可以促进社区居民管理社区文化,由社区居民解释和选择自己画坊的发展方向
生态博物馆之父约翰·杰斯特龙指出,谁是文化真正的主人始终是生态博物馆实践中无法回避、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当地村民是特殊传统文化技艺的真正拥有者、创造者、传承者,他们理所当然是文化的主人。吾屯村落画坊的大多数人都在自己本民族自己的传承人,他们有权利来了解自己的文化和画坊技艺,由其解释自己的画坊技艺和选择画坊技艺的发展方向,实现某种意义上的文化自治。原生地的保护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保护自己本民族的画坊技艺,使他们能够认识自己村落画坊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只有这样才会使他们更加关心他们画坊技艺的长远利益。
2.2 传承画坊艺人技艺
生态博物馆是要传承和保持文化的活力,这就是生态博物馆的特殊性。它的建设首先定格在保护生态上。屯村落画坊的生态不仅体现在这些基础上,更体现在传承画坊艺人的技艺上。由于生态博物馆是一种特殊的博物馆,生活在这里的画坊艺人既是这一博物馆的特殊“藏品”,同时也是这一博物馆所保护的技艺的创造者,所有者及载体。因此,这一村落里的艺人与艺人之间的关系、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艺人与村落的关系以及艺人们所创造的、总结、形成和使用的传统的构图、内容、颜料等一切的技艺,都应该是必须和很有必要收集和有选择地作为技术进行传承。而在其中,就会赋予生态博物馆多种功能作用,可以作为艺人与艺人之间、艺人与其他人交流的调节剂,维护吾屯村落正常的社会秩序、生活秩序和生产秩序等。
在生态博物馆中,周围的自然环境、社区的原住民、民族原生态文化等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均有其特定的价值和特殊的意义。生态博物馆的文化保护包括对原生态文化、人类口述、传统技艺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即要保护动态的,也要保护静态的。[3]画坊艺人的活动、形式和技艺都存在于艺人的活动、表现之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在艺在,人亡艺绝”。文化的传承是通过人来进行的,艺术活动的创作也是通过人来表现的,如果在绘画的传承带上发生绘画艺人的断裂,就会造成对整个绘画风格、内容以及技艺也随之而来的发生改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村落唐卡绘画技艺载体的人,不同的艺人往往会创作出不同绘画技艺。村落画坊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对传统唐卡绘画技艺的保护模式,对具体事实对象进行一个整体活态的保护。
2.3 保护村落画坊生态的完整性和本真性
2.3.1 对村落画坊文化景观实施整体保护
吾屯村落画坊生态博物馆的建立基于村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艺术资源,所以保护的前提应从全貌进行考虑,把对吾屯村落整体保护的理念贯穿始终。通过对吾屯村落的实际调研可以发现,对整体进行保护和科学发展的理念作为指导,实行保护传统技艺的思路,加强对吾屯地区周边赖以生存的土地、山川河流等所有生态进行保护,即保护吾屯地域文化的全部内容,实现自然与文化、静态与动态、物质与非物质、历史与当代的整体保护。 对吾屯村落画坊生态博物馆的构建,既要体现村落社区民众的智慧,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要突出吾屯村落画坊的特色,内容涉及吾屯唐卡的展示、技艺的表现等,要保护这些因素赖以生存和发展自然环境。
2.3.2 对村落画坊文化景观实施原状保护
建设吾屯村生态博物馆,必须明确吾屯村落画坊生态博物馆的使命、宗旨、功能、任务和阶段性目标,使之充分体现吾屯村落画坊博物馆与吾屯地区的文化繁荣、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公众生活的一般水平,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景观。有效保护和传承吾屯村落技艺,从而使吾屯画坊的技艺根之于肥沃的文化土壤中,从而得以生机勃勃地发展和延续。村落画坊生态博物馆与普通博物馆的最大区别就是不会将传统的技艺搬到冰冷的房屋之中,而是要让它发展在民间,贴近本民族族群内人的生活,这样才能折射出村落画坊技艺的真正含义。也就是说将村落原生态的传统民族文化技艺原封不动地予以保留,不作外力的人为破坏改变其最原始面貌,用生态博物馆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2.3.3 对村落画坊文化景观实施动态保护
吾屯村落画坊生态博物馆是展示吾屯村落社区文化的平台。它展示村落画坊在长期的演变中沉淀的宝贵财富。成为不同的绘画技艺和绘画风格以及流派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场所,也使得当地可以利用传统技艺来传承文化,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洗礼、磨合。接纳和包容一切开放的艺术形式,延续村落画坊的技艺方法,维护现实村落社区文化的丰富性。吾屯村落画坊生态博物馆应作为现存唐卡绘画和技艺在现代化进程中深刻变革的关键见证者和传承者的角色,它理应向观众展示的是吾屯当地独特的唐卡内容、色彩和与之相关的自然环境、山水风光、建筑风格、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当地整体特色,进而吸引人们身入其中,观赏、体验、参与画坊传统技艺的生活。
2.3.4 对村落画坊文化景观实施综合保护
由于吾屯村落画坊生态博物馆是新型博物馆的创造性的实践,我们以为,此举必将积极吸引社会力量的持续关注和支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村落画坊生态博物馆建设与发展,并分享其中的成果,实现互利共赢。同时,鉴于吾屯村落画坊保护和发展的复杂性,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很可能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不仅需要保护村落唐卡技艺,还要完善基础设施、自然生态维护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文化遗产部门(文物保护局、文化馆、博物馆等)将发挥指导作用,与规划、财政、水利、交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有效整合资源,加大资金、人才等的投入。同时,以此为平台,广泛邀请国内外高水平的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研究机构等领域的专家,开展相关的考察、研讨、培训,协助指导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生态博物馆建设的专职队伍,为吾屯村落画坊生态博物馆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3.5 对村落画坊文化景观实施传承保护及提升村民自我保护意识
吾屯村落画坊生态博物馆以村落的唐卡技艺传承为依托,建立的画坊应立足于传统,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使人们全方位了解吾屯村落画坊的技艺,使得唐卡的绘画技艺得以被外界熟识、认知、理解并得到永续传承,现代科技的保护手段普及和推广到整个村落中。必须将村落唐卡的传统技艺作为一项具有特色民族传统工艺加以保护和展示,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挖掘、提升、传承和再创造。对传承人进行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政府有关部门应拨出专项资金对艺人进行保护,对整个画坊技艺传承得以全放位的传承保护。
生态博物馆一个优点就是对于其内部各组成部分相互的影响,不是对传统模式的一种引导和教育,而是具有活体的知识数据储备,当地人可以以一种技艺主人翁的身份向别人传授自己独特的技艺。这是一种文化的互动,通过举办交流和展览会,使居民能够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这一过程,体现了生态博物馆的独特理念,建立共同分享的机制,使自己的文化技艺在更大的地区实现自己的目标。
2.4 保护模式
2.4.1 保护的模式
历史上吾屯画坊的艺术就一直以村落为单位,保持着村落原生态的村落面貌。社会发展的急剧加快,导致了原有的村落发生了一些传统的变异。因此,本文着重提出一种合理的生态保护模式,在进行深入探讨前有必要对保护的模式进行了细致的界定。
(1)保护范围和分级
建成之后的吾屯村落画坊生态博物馆应在其保护的范围内将社区划分为三个保护的层面。第一层面是核心保护区,即吾屯上下庄;第二层面即保护区是重点核心保护区域,即年都乎、郭麻日、尕沙日为主;第三层面就是整个社区。
a、核心保护区。核心保护区的主旨是为了使村落画坊的传承核心仍然保持原有的画坊技艺,这种技艺不会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任何的影响和变化。吾屯上下庄是整个热贡唐卡绘画技艺发源、传承的核心地区。这里家家都画唐卡,人人都是唐卡绘画的传承人和保护者,把这作为核心保护区,是要求全面整体地原状保存吾屯村落的传统风貌及建筑的空间尺度,不宜再建新房,并改造和搬迁少量影响村落原始风貌的房屋。因上下庄处在隆务河河谷,地势平缓,为了不影响村落原汁原味的村落风貌,尽量减少人为的元素进行创造,在局部的地方只作适当的调整。
b、严格保护区。设立的严格保护区主旨是为了对核心保护区的二级防御,是为了进一步加大和管理整个生态博物馆的覆盖面。严格保证在核心保护区的外围受到可靠的维护,从而使吾屯村落画坊生态博物馆保护范围的区域受到严格的管控,要严格保护区域内农业生产风貌,保护河谷内的植被以及其他一些的经济作物。将保护范围内的河谷及山体均植树造林,保护整个村落画坊生态博物馆视线范围内的植被。
(2)保护内容和措施
a、民居的保护。村落画坊生态博物馆的主体的民居,民居的村落画坊得以传承的物质基础,只有先保护好吾屯村落的民居,才能使村落画坊这一传统的技艺得以延续和发展。
吾屯人的房屋基本上都是藏式单层平顶房屋。一户一院,正屋坐北朝南,与东、西侧房相连,形成“凹”字性结构,大多与东侧房相连修建坐东朝西的辅助式侧房,南侧则修建门房作为厨房、储藏室或柴房等使用,至此除西侧保留一处空地外院落内房屋形成三面环绕状,留下的一侧修建齐屋高墙,整体成为独门独院的四合院,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独立空间。在建房的材料上可以概括为“板屋砖墙”,与传统藏式房屋“板屋土方”相比,砖的使用上有较大的区别,无论是房屋外墙还是院墙都有红砖砌成。除房屋外围为砖瓦结构外,内部结构基本由木头和玻璃建成,从立柱、房梁、门窗到墙面都使用了大量的木桩和板材,门窗等外露部分精心雕刻了各种图案。需要修缮的民居要按照文物或规划部门的要求进行修复、村落内的房屋应由其所有者继续使用,并且不改变其建筑功能,加固和维修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b、文物、历史见证物的保护。利用资料信息中心记录和保存村落的文物、历史见证物等文化遗产,利用热贡画院、热贡民族文化宫向观众介绍其村落画坊的基本情况,并告知游客作为一名观众(或者游客)的行为要求,以及他们将要在村落中经历的所有过程。
c、植被保护。吾屯虽处在河谷地带,但是植被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的稀少,加之修建房屋所需木材,导致植被有的被破坏。植被的破坏可以直接导致村落的居住环境变得十分恶劣,所以必须要对植被加以保护,这样才可以保护好林地,保护好良田好土,为村落画坊的建设和保护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d、水源保护。隆务河流经吾屯地区,但是随着人畜都需要用水,还有大量的耕地需要用水,导致水资源也是比较的紧张,旅游业的兴起也导致水资源受到了一些破坏,应对其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避免造成水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
e、耕地资源保护。吾屯村落周围的农业生产用地,属于同仁基本农田保护区范畴,也是吾屯村落村民赖以生存和开展村落画坊宣传的主要载体,因此,必须在不侵占村落及其周围农耕地的情况下进行其他用途。
吾屯这个有特色的文化群,保留着对唐卡绘画的传统技艺,要对它的民居、水源、植被、农耕地的全面保护,构成吾屯村落画坊博物馆全面保护的主题框架。而对于吾屯村落画坊的保护,在于它的整体保护,即把吾屯人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尽可能地原状保存在其所在社区和区域内。
3 吾屯村落画坊生态博物馆的保护的意义
3.1 建立吾屯村落画坊生态博物馆有利于藏族唐卡文化的保护
对于建设的生态博物馆,最主要的目的和核心任务就是为了保护吾屯村落唐卡的传统技艺和文化。通过多种的宣传形式让村落的原住民来认识到传承自己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让他们参与其中,引领他们成为事实上的文化和技艺主人,让他们自己解释和拥有自己传统技艺,并以此而感到自豪,树立本民族的自信心,增强对本民族族群认同意识,提高吾屯村落花坊的自我传承能力,进而带动整个生态博物馆地区的全民保护意识。让村落唐卡显示出他的原生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所以,建立吾屯村落画坊生态博物馆能更好地保护藏族唐卡绘画技艺的珍贵文化,激发当地居民能够更科学地、全方位认识自己传统技艺的命脉的动力。
3.2 建立吾屯村落画坊生态博物馆可以带动吾屯地区经济的发展
我国目前对于生态博物馆的建立大多数是建立弱势的文化保护区内,经济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不仅如此,其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也相对较落后于我国的其他地区,在吾屯地区也有同样发展问题,通过建立之后的吾屯村落画坊生态博物馆在保护和传承村落画坊的同时,可以以此为契机,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可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吸引外来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和交流,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提升,可以通过这些资金,改造基础设施,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项目的整合,大量基础设施的上马建成,解决了一系列影响重大生存和发展的障碍问题,对完善吾屯村落的经济结构,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
3.3 建立吾屯村落画坊生态博物馆可以提供科学考察和研究的场所
生态博物馆与普通博物馆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不是静态的,不是没有生命的, 是和周围其他的布局空间合理的安排在一起,把传统的文化记忆置放在一个可动态的历史过程中,是鲜活的、生动的。挪威博物馆学查理德·伯奇 ( Rikard berge) 早在 1911 年就对挪威生态博物馆做出这样的评价——“对于遗产的保护, 把它们置于其自身的社区内要比集中于一个博物馆内要好的多;对于一个居民来说,用他们自己的眼睛每日看到它 ( 应为‘他’)们引以为豪的遗产, 要比一生去一次遥远的博物馆来敬仰他们的纪念物要重要得多; 对于学者来说,在其自身的环境中研究这个物体, 要比在隔绝状态中研究要好得多。”因此,生态博物馆是一种动态的生命延续过程,他的每一个细胞无时无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4]
4 结语
建立的吾屯村落生态博物馆内保留各个时代唐卡绘画作品和各个时代绘画唐卡的工具、颜料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保存着藏族唐卡原始的绘画技艺,反应藏族社会各方面的活化石和标本,是一个研究藏民族绘画发展脉络的重要途径。也给予外界了解村落画坊和学习的场所。可以更好地展示传统画法的技术魅力,为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提供一个宝贵的实地研究场所。也将为各美术学科研究人才的培养基地,吾屯村落画坊的村民将是保护器绘画技艺的最大的直接受益者,他们会产生自己村落画坊博物馆等专家。
[1] 王萍.《藏族唐卡艺术的审美研究》.[D].青海:青海民族大学,2011.
[2] 龚树排.《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为例》.《传承(学术理论版)》.[J].2010年5期.
[3] 生态博物馆社区民族文化的保护研究——以贵州生态博物馆群为个案[EB/OL].http://www.docin.com/p-437769817.html.
[4] 吴忠军 危红梅 张瑾.《建立广西龙脊古壮寨生态博物馆的若干思考》.《广西民族研究》.[J].2008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