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聊Live:基于微信平台的在线教育新形式*
2018-03-06解海燕王文强
解海燕 王文强 赵 波
(1.云南师范大学 信息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2.云南师范大学 民族教育信息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500)
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便捷且多样化,教与学不再受时空和环境等条件的限制,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智能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使移动在线教育成为可能。尤其是在2013年,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军在线教育市场,掀起了中国在线教育的投融资热潮,在线教育相关项目也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可以说在线教育得到了教育行业、互联网行业和国家教育部门的极大关注,2013年也因而被称为“在线教育元年”。发展到今天,各种在线教育平台如 MOOC、腾讯课堂、YY教育等不断涌现。相较于其它在线教育平台,基于微信打造的千聊Live利用其在线直播、无限回放、实时交互等功能,不仅最大程度地模拟了课堂教学,而且优化了传统在线教学,给师生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在线学习体验。
一 千聊Live概述
1 千聊Live简介
千聊Live是由腾讯众创空间打造的一款基于微信的直播平台[1],用户无需下载App,通过微信就可以发起和观看直播,并且每一位愿意分享知识的人只需一台手机,就可以快速拥有自己的直播间,轻松实现在线教与学。千聊Live支持语音图文同步直播,具有直播过程清晰流畅、观看人数无上限、内容实时保存、互动丰富且不受时间场合流量限制等优势[2],凭借这些优势,千聊Live备受广大用户的青睐。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10月,累计超过1.5亿用户在千聊Live进行了学习与分享,注册机构及讲师累计超过100万,越来越多的知识工作者使用千聊Live进行在线讲座、发布会、分享会等,千聊Live也因此被称为“微信里最便利的讲台”[3]。
2 千聊Live的构成
千聊Live由千聊优课中心和千聊Live直播间构成:①千聊优课中心呈现的是各类优秀课程及其相关信息。目前,优课中心下设情感、健康、人文、职场、教育、商业、生活、亲子等八大类课程,每一大类又包含不同的课程体系,如教育类细分为小初高、英语、考研留学、考证等专题。优秀的专题课程不仅会被展示在推荐区,还会在优课榜、总榜、新晋榜三个最热榜单上进行排名。②千聊 Live直播间是师生灵活实现教与学的主要载体。“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讲台”是千聊Live的宣传标语,意思是说,不管你是谁,只要你有知识、有想法,只需通过微信关注千聊Live公众号,你就能开通自己的直播间,成为千聊讲师,开设自己的特色课程,实现知识的分享。学习者可以通过关注千聊Live公众号或点击微信群中的课程分享进入直播中心,在不受时间、场合和流量之限制的情况下进入“课堂”参与移动在线课程的学习,并与讲师和其他学习者进行即时的互动交流。
千聊Live的界面导航便于学习者快速了解直播课程,并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求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关注、开始学习。每一门课程下均设有直播简介、主讲人信息、开课时间、报名人数等信息图标,其中的直播简介主要显示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特色、主要课程内容及相关课后辅助等信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课程信息,从而进行有选择的学习。
二 微信与千聊Live
微信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具有朋友圈、消息推送、微信群、公众号、千聊直播等功能[4]。基于这些功能,可以构建以微信平台为技术支持的网络教与学服务,为以千聊Live为载体的教与学提供人性化的网络服务。以微信平台为技术支持的网络教与学服务如图1所示,主要涉及三个方面:①利用微信公众号,打造近在身边的虚拟图书馆;②利用千聊Live的直播和互动功能,实现虚拟课堂教学;③利用微信群创建在线论坛,实现课前课后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资源之间深层次的交流互动。
图1 以微信平台为技术支持的网络教与学服务
图2 基于微信平台的千聊Live运行模式
1 虚拟图书馆
微信公众号是公众号主持方与订阅者之间进行互动、沟通与对话的平台,同时也是用户在移动端的一个重要信息接入口[5]。基于公众号的信息传播形式除了主持方广播式地向订阅者推送相关信息,订阅者也可以通过输入关键字自主获取相关资讯[6]。公众号类似于近在身边的虚拟图书馆,学习者(即订阅者)可以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从这座“移动图书馆”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并分享至朋友圈。如关注“现代教育技术杂志”公众号,我们就可以及时获取教育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该杂志的相关活动、出版等信息,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学术知识,把握行业的发展动态,扩展自己的研究视野。
2 虚拟课堂
千聊Live是基于微信的可以回放的直播平台,一场直播就好比一堂“知识传播+交流互动”的课堂教学。学习者通过选择和关注千聊Live的课程进入学习。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语音讲解,也以同步上传 PPT、图片、小视频等进行辅助教学;学习者可以通过语音或文字的形式,提出自己遇到的学习难题并得到及时的答复。对于优秀的课程,学习者可以一键分享至朋友圈或转发给好友,以实现资源的共享。整堂直播课程的学习过程就像坐在一间移动教室里享受一节生动而又具有活力的课程,使师生开启了一段身在虚拟校园的学习之旅,既有效实现了在线的教与学,又进行了现实课堂教学的实时交互,故真正体现了互联网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3 在线论坛
微信群是微信提供的一种供多人聊天交流的服务,具有即时通讯、方便快捷的优点。用户可以针对某个群体、某种主题选择创建或加入微信群,形成在线交流论坛。在教育领域,微信群可以由来自不同省市的学习者和教师组成,师生之间既可以即时在线互动交流、答疑解惑、探究学习、分享资源,也可以在微信群发布相关通知公告,使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师生与资源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丰富多样,弥补了公众号一对多互动和通过关键字人机互动的不足,满足了学习者及时分享知识、获取反馈的需求。
利用上述以微信平台为技术支持的网络教与学服务,学习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随时随地获取资源,也可以通过千聊Live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移动在线学习,并将优秀的资源分享至微信群,以实现知识的共享。
三 基于微信平台的千聊Live运行模式
微信是千聊Live的支撑平台,而千聊Live直播间是实现知识共享、移动在线互动教与学的主要载体。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千聊Live运行模式,如图2所示。在该模式中,直播间创建者(管理者)、嘉宾(讲师)、学习者构成了移动在线课堂的三大主体,主持人(助教)则服务于讲师和学习者之间的教与学。
1 直播间创建者(管理者)
基于微信平台的千聊Live为每一个个体或教育机构提供了一个知识分享与交流的平台(虚拟课堂)。直播间创建者基于微信平台,通过关注千聊 Live公众号,就能申请创建个人或教育机构专属的直播平台(直播学校),并在创建的直播平台上设置不同话题(课程)和频道(系列课程)、管理教学内容、邀请课程嘉宾(讲师)、发布课程信息等。可以说,创建者是整个直播间的超级管理者,拥有所有的话语权,可以进行直播间内的一切操作。
由此可见,直播间创建者类似于现实学校的管理者。直播间创建者把直播学校划分成了一个个独立的直播教室,分别安排不同的课程,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执教。
2 嘉宾(讲师)、主持人(助教)
嘉宾受邀后成为讲师,他们是直播间授课的主力军,既是课程内容的制定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拥有发言、对讨论区的留言上墙等权限。在明确课程安排之后,讲师可以自行选择是采取讲座形式还是采取幻灯片形式授课:讲座形式主要适用于图片比较少的讲解,以语音为主进行直播,教师把教学内容分割成不同时间段的语音进行发送,并且可以同步发送一些文字、图片等素材辅助讲解;而PPT形式主要适合于图片比较多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会在PPT展位进行同步播放,以帮助学习者进一步理解与学习。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学习者讨论信息滚动上墙,实时掌握学习者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并对学习者遇到的问题及时给出相应的回答;同时,教师还可根据现场学习者的反馈,有效转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等,以提升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主持人(助教)主要辅助讲师管理整个教学过程:课前,提醒学习者按时上课,并发布相关课程、活动通知及辅助信息;课中,协助讲师与学习者进行交流互动、答疑解惑,并有效管理课堂秩序,如对扰乱课堂教学者实施禁言或加入黑名单;课后,辅助讲师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延伸服务,如加学习者为好友或新建微信群提供相关课程、活动的咨询服务。
由此可见,虚拟课堂的嘉宾(讲师)起到了现实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可以在线完成课堂教学,而且可以实现线上的师生实时互动;主持人(助教)则起到了现实课堂教学中助教的作用,服务于教师与学习者,更好地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交互和辅导。当然,对于特别优秀的讲师来说,在直播间他们可以选择同时担任创建者、嘉宾和主持人三个角色,也可以选择同时担任嘉宾和主持人两个角色。
3 学习者
在直播间中,学习者拥有绝对的自主选课权和学习控制权,他们依据个人需求和兴趣爱好选择关注并观看课程,进行自定进度的自主学习或探讨学习。对于学习者的学习,千聊Live将智能地记录其学习进度,以便学习者再次进入课堂时可以基于自己之前的进度继续学习,而无需担心遗漏任何学习内容,故实现了学习内容的无缝衔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学习者可以通过讨论区向讲师或助教提问。对于普遍性问题,教师或助教可以在直播间直接给予及时解答;而对于个性化问题,学习者可以通过“私问功能”,和讲师进行一对一的问答。这样一来,不仅拓宽了师生交互的渠道并使课堂交互可视化,而且扩大了师生交互的覆盖面,使每个学习者都有机会发言、敢于发言,因此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此外,基于微信平台的千聊Live还提供了自动沉淀内容、教学内容实时保存、回放等功能,便于学习者随时随地进入课堂进行移动在线学习,同时也便于学习者在后期更好地复习巩固,达到知识的深层次内化。
四 千聊Live应用于在线教育的优势
自推出以来,千聊Live以其资源共享化、学习门槛低、跨越时空、直播过程清晰、在模拟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同时增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即时互动等特点,而备受教师、学习者及培训机构的青睐。基于此,本研究结合基于微信平台的千聊Live运行模式,通过与传统课堂、MOOC的对比(如表1所示),总结出千聊Live应用于在线教育的优势。
表1 千聊Live与传统课堂、MOOC的对比
1 庞大的用户数量,稳定的用户群体
截止到 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 94%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 8.06亿[7],其中94%的用户每天使用微信,61%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36%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8],超过了教育机构期望的目标人群。而千聊Live的流量费用消耗较低,使用方便,对于学习者实现基于移动终端的随时随地学习颇具吸引力,这无疑又增加了千聊Live用户群体的粘度。可以说,千聊Live在继承微信的庞大用户群体的同时,很有可能把每个用户发展成为潜在的使用对象,从而有力地促进基于微信的在线学习的发展。
2 模拟课堂教学场景,实现课堂的实时交互
课堂教学贵在交互[9],基于交互的课堂教学能够更大化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激情和教师的讲课热情,能够更大化地促进师生的深度思考和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从而让师生迸发新的灵感,碰撞出新的知识火花。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教师和学习者可以实时交互,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学习者的课堂参与度低、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10]。而在千聊Live直播间,学习者在听课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评论,且评论内容实时滚动上墙,既不会打断教师讲课,又同时让教师能获得课堂的实时反馈,并据此调整教学进度;课程结束前,教师一般会预留一段时间专门梳理、解答学习者的提问,甚至可以通过直播电话的形式实时答疑,因此较好地实现了课堂的实时交互。值得一提的是,低门槛的入学、高容纳的“教室”、人人都具有发言机会的学习,使千聊Live的教学变得更为开放,并让学习者抛开顾虑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这对创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 优化在线教学,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MOOC可以说是当前在线教育实践的研究热点[11],其大规模、开放性和在线性等特征给在线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MOOC是典型的异步在线教育平台之一,也就是说,在MOOC平台上的学习课程需由教师提前录制上传,学习者则按照教师预设的学习路径进行学习。尽管在MOOC平台中设置讨论区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学互动,但是这种反馈交流总是不及时且不灵活的,而且课程也很难做到因材施教,这些缺陷让MOOC已经成为了完全的视频公开课[12]。而基于微信平台的千聊Live具有在线直播和内容沉淀的功能,既能实现传统课堂教学的同步教学,又能实现并优化 MOOC等在线平台的异步教学。此外,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千聊Live和MOOC等在线教育平台虽然都体现了在线教育的移动性,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但是MOOC平台的视频播放需耗费大量的流量,而具有语音、PPT同时播放功能的千聊Live却只需较小的流量,这就大大降低了基于移动终端学习的成本,再次优化了移动在线学习。
五 小结
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高新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教与学的方式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基于微信平台的千聊Live作为一种新兴的移动在线教育模式,既最大化模拟了现实课堂教学,通过构建有利于师生交互、人与资源深层次实时交互的学习环境,增强了师生的教与学体验;又优化了传统在线教育,降低了以视频播放为载体的、基于移动终端的在线教与学成本,并以“同步+异步”的方式丰富了传统在线教育的教与学形式。
此外,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基于微信平台的千聊Live实现了“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讲台”的教育理想,推动了全民进行知识创造、传播、分享的移动在线教育新时代的到来;而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基于微信平台的千聊Live在降低基于移动终端学习成本的同时,更大化满足了他们对随时随地移动学习的需求,并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等方面提供了更多选择,提高了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和自适应性[13],可以说大力促进了全民的终身学习。
[1][2]百度百科.千聊[OL].
[3]千聊Live.不负耕耘不负你,千聊Live打响3.0时代[OL].
[4][7]百度百科.微信[OL].
[5][6]黄楚新,王丹.微信公众号的现状、类型及发展趋势[J].新闻与写作,2015,(7):5-9.
[8]搜狐.2016年WeChat最新用户报告(收藏版)[OL].
[9]徐苏燕.在线教育发展下的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J].高教探索,2014,(4):97-102.
[10]王文静.中国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学为导向”综合型课堂教学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8-24.
[11]戴心来,郭卡,刘蕾.MOOC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大学 MOOC”学习者调查问卷的结构方程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2):17-23.
[12]李曼丽.MOOCs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13-21.
[13]卜彩丽,杨帆.YY教育:一种在线教育新形式[J].现代教育技术,2014,(9):9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