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振心汤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及逆转心室重构临床观察

2018-03-06李飞泽陈琳龚炳李洁康法宝刘中良

新中医 2018年3期
关键词:心室益气重构

李飞泽,陈琳,龚炳,李洁,康法宝,刘中良

舟山市中医院,浙江 舟山 316000

心室重构是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基本病理过程,解决心室重构问题是进一步提高CHF患者临床疗效的关键。现代医学治疗的重点是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脏泵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是临床获益仍有限,如何提高疗效成为临床的重点问题。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基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气阳虚的基本病机,本研究观察益气振心汤对逆转心室重构、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结果报道如下,以期待为临床进一步提高慢性心衰疗效提供有效途径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①CHF的诊断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标准[1];心功能(NYHA分级):Ⅳ~Ⅱ级;②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选取符合气阳不足,瘀水互阻证的患者,并结合本科室治疗慢心衰临证方案制定;③入组前未接受连续3月的抗心衰治疗;④左室射血分数(LVEF)≤50%。课题开始前获得伦理批准,并完善了知情告知。

1.2 排除标准 各种急性病变导致的继发性心力衰竭;怀孕或哺乳期妇女;对本研究相关药物禁忌者;预计生存期≤3月者。

1.3 剔除标准 观察者失访、自然脱落者;依从性差、观察数据不全者、不按规定服药者。

1.4 终止标准 研究时间截止或研究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不能继续观察者。

1.5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100例为2014年8月—2016年1月在舟山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及门诊的慢性心力衰竭Ⅳ~Ⅱ级患者,编号1~100,通过Excel软件生成随机数字,根据升序排列,按照1∶1分组,前50例归入治疗组,剩下50例归入对照组。治疗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47~80岁;平均(63.5±7.2)岁;冠心病2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肺源性心脏病4例,风湿性心肌病2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5~79岁,平均(62.0±6.3)岁;冠心病2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肺源性心脏病5例,风湿性心肌病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的治疗原则,给予抗心力衰竭的系统治疗。依那普利片,每片5 mg,每天2次;呋塞米片,每次20 mg,每天1次;螺内酯片,每次20 mg,每天1次;地高辛,每次0.125 mg,每天1次;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每次12.5~25 mg,每天2次。

2.2 治疗组 在系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振心汤。处方:黄芪、车前子(包煎)、益母草各30 g,党参、猪苓、茯苓、丹参各15 g,附子(先煎)、淫羊藿、葶苈子、麦冬各10 g,五味子5 g,每天1剂,煎汁400 mL,每天200 mL,每天2次,早、晚温服。

2组均以3月为治疗周期。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心功能指标:心超测定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房内径(LAD)、LVEF;②人脑钠前肽(pro-BNP):于治疗前后分别抽静脉血1 mL置入含10%EDTA抗凝的塑料试管中,采用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pro-BNP ELISA试剂盒测定;③心功能NYHA分级;④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制定:对主要症状如心悸、气短、乏力、下肢水肿等程度评分:无症状(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⑤6 min步行试验:上午8:00—9:00开始测试,告知测试程序,静坐10 min后开始,走廊平直尽可能快行走,计时6 min后测定距离。⑥生活质量评分:根据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分。⑦不良反应:血、二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等。⑧随访方案:3月治疗结束后,随机进入随访,随访时间3月,随访期间根据患者意愿决定是否继续使用益气振心汤,纳入观察截止时间2016年1月,随访截止时间2016年4月。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制定:①心功能疗效。显效:提高2个等级或恢复到Ⅰ级;有效:提高1个等级,但低于Ⅱ级;无效:分级无变化;恶化:心功能降级数≥1。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中医证候疗效。显效:证候评分下降>75%,无临床症状。有效:证候评分下降25%~75%,症状明显缓解。无效:证候评分下降<25%,症状未见明显变化。恶化:3月后症状评分>治疗前积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4.2 2组心功能疗效比较 见表1。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80.0%,对照组72.0%,2组心功能疗效比较,经非参数检验,u=-2.023,P=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心功能疗效比较 例

4.3 2组心脏结构及射血分数比较 见表2。与治疗前比较,2组LVSD、LVEF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LVDD、LAD亦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治疗后,2组心脏重构改善,射血功能获得提升,治疗组改善更全面。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LVSD、LVDD、LAD、LVEF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在提高心脏射血,逆转心室重构方面更具优势。

表2 2组心脏结构及射血分数比较(±s)

表2 2组心脏结构及射血分数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②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③P<0.01;与对照组比较,④P<0.01

组 别n治疗组5 0对照组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差值治疗前治疗后差值5 0 L V S D(c m)6.1 8±1.1 7 4.7 6±0.7 7②③1.4 2±0.2 1④5.9 6±1.2 0 5.4 2±0.8 8①0.5 4±0.9 7 L V E F(%)3 1.2 9±7.1 5 4 3.5 1±8.0 2②③1 2.2 2±3.1 8④3 2.0 9±6.7 8 3 8.2 3±7.2 6②6.1 4±2.6 2 L V D D(c m)7.3 0±1.3 7 6.3 9±1.2 4②0.9 1±0.1 6④7.2 3±1.4 0 6.7 6±1.3 2 0.4 7±0.1 3 L A D(c m)4.3 5±0.9 6 3.9 2±0.7 8①0.4 3±0.0 7④4.3 1±0.8 7 4.2 1±0.8 1 0.1 0±0.0 5

4.4 2组血浆pro-BNP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3。与治疗前比较,2组pro-BNP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ro-BNP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2组血浆pro-BNP水平变化情况比较(±s) ng/L

表3 2组血浆pro-BNP水平变化情况比较(±s) ng/L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比较,③P<0.01

组 别治疗组对照组n 5 0 5 0治疗前8 7 4.6 2±2 5 0.0 3 8 4 7.1 3±2 4 9.9 7治疗后3 6 2.7 8±1 4 0.2 5①②4 7 2.4 5±1 7 2.6 7①治疗前后差值5 1 1.8 4±1 7 8.4 7③3 7 4.6 8±1 5 5.7 6

4.5 2组6 min步行距离比较 见表4。与治疗前比较,2组6 min步行距离均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更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4 2组6 min步行距离比较(±s) m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比较,③P<0.01

组 别治疗组对照组n 5 0 5 0治疗前2 1 9.9 2±3 9.5 6 2 3 2.3 8±4 1.7 2治疗后3 6 2.2 4±8 0.3 7①②3 2 1.0 9±7 5.5 3①治疗前后差值1 4 2.3 2±2 9.8 5③8 8.7 1±2 5.6 4

4.6 2组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积分比较 见表5。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5 2组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积分比较(±s)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比较,③P<0.01

组 别治疗组对照组n 5 0 5 0治疗前6 0.2 6±1 3.0 1 5 8.5 7±1 2.3 2治疗后3 1.0 2±8.4 6①②3 6.8 6±9.5 7①治疗前后差值2 9.2 4±7.8 2③2 1.7 1±6.5 4

4.7 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6。与治疗前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积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

表6 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比较,③P<0.01

组 别治疗组对照组n 5 0 5 0治疗前1 9.3 2±3.6 8 1 8.1 8±3.1 6治疗后7.5 5±1.5 7①②8.5 2±1.7 3①治疗前后差值1 1.7 7±2.1 4③9.6 6±2.0 0

4.8 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7。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84.0%,对照组76.0%,2组比较,经非参数检验,u=-2.722,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

表7 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4.9 2组安全性评价 100例患者均纳入研究,共出现不良反应6例,均不影响数据完整性。其中心动过缓(<60次/分)4例(对照组3例,治疗组1例),一过性血压过低[收缩压<90 mmHg或(和)舒张压<60 mmHg]2例,均在对照组。2组在血、尿、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5 讨论

近年来,许多基础研究对心力衰竭基本作用机理的探讨越来越深入,治疗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既往,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利尿、扩血管、强心是常规应用的三驾马车。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存在一个共同的病理基础,那就是心室重构,传统方法只能改善症状,对病情进展难以抑制。因此,改善心室重构成为治疗的重要方向,随后醛固酮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其疗效往往呈剂量依赖性,这导致临床上部分患者无法服用最大剂量而获得最佳疗效,此外,部分患者因此类药物耐受性而无法获益。鉴于此种现状,《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亦推荐基于系统性抗心衰治疗外,中医药治疗的加入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心力衰竭症状在中医学中多见于水肿、喘证、心悸、痰饮等门。其基本病机不外乎虚、瘀、邪。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可以总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2]:心肺气虚证、痰饮阻肺证、气阴两亏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和阴竭阳脱证。有学者通过对中医古籍的比较研究,认为心气阳虚贯穿慢性心衰始终,是心衰的根本病机,而血瘀水泛为标实[3],笔者认为,这一认识更符合临床实际。

本课题组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以心脏阳气虚衰为本,五脏虚损为要,以痰、瘀、水互结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宜标本兼顾,以补气温阳为要,佐以升阳利水祛瘀。治法注重升降平调,补泻益彰,活用阴中求阳之法。故自拟益气振心汤,方中黄芪为补气要药,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之效;附子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本草正义》谓其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药”,两药合用,共行补气温阳之功,是为君药。党参行补气之功,与黄芪相伍,则益气之力更宏;淫羊藿以补阳为要,助附子温振心阳;茯苓渗中焦之水;猪苓、车前子利下焦之水;葶苈子泻上焦之水;且茯苓亦能健脾宁心,渗中有补,相得益彰,是为臣药。丹参功同四物,能养血活血,配益气温阳之药,动静结合,阴阳互补,使气血生化有源,能养心气,助心血;益母草能活血祛瘀,利水消肿,是为佐助之药;麦冬与五味子酸甘养阴,清心安神,以制附子、淫羊藿温燥太过,茯苓、车前子、葶苈子利水过甚所致阴津暗耗,亦契合景岳“阴中求阳,生化无穷”之意。诸药合用,共起补气温阳、活血祛瘀、化湿利水之效。此方体现了中医整体观、中药多靶点的治疗特点以及已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附子[4~5]具有正性肌力,扩血管,扩大心搏出量,减轻心脏负荷作用。实验研究显示,猪苓具有排钾排钠利尿之效[6],而车前子有保钾利尿之功,二者合用,相辅相成。五味子有抗心肌缺氧损伤、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还可扩血管,降低心肌收缩力,调节心肌能量代谢,抗血小板聚集[7]。丹参能改善冠脉供血,可抗凝,通过扩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作用,有利于心力衰竭的恢复和纠正[8]。葶苈子在不增加心肌耗氧量基础上,发挥毒毛旋花子苷K类的强心作用和扩冠作用,具有作用时间快,留存时间长的优点,可有效延缓心力衰竭的恶化[9]。综上所述,提示益气振心汤符合改善心脏功能的现代药理基础。

研究显示,含有温阳药的方药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可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系统,从而逆转心室的重塑[10]。但不同观点的研究显示,单纯温阳法不利于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其原因是存在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的弊端[11],相反,益气养阴药物可以通过发挥减缓心室重构作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另有研究显示,参芪益心方(黄芪、人参、白术、桂枝、丹参、益母草、茯苓、淫羊藿、仙鹤草、甘草)可以延缓或部分逆转心室重塑进而改善心衰,其基本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心肌细胞凋亡基因来完成[12]。提示了益气温阳法逆转心室重构的可能机制。

益气振心汤是在立足心气阳虚的基础上拟定的,重在益气温阳,配合滋阴养心之阴药,善于阴中求阳,制衡了单纯益气温阳可能的不利因素;血瘀、水停之根因在于心气不足,心阳亏虚,导致心主血,心肾温阳化水之功减弱,故佐以活血利水之药。本研究结果表明,益气振心汤通过益气温阳,利水化瘀法改善心肌功能,部分逆转心肌重构,进而延缓心力衰竭;更好地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临床疗效显著,安全。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5.

[3]张艳,礼海,王彩玲.浅谈慢性心衰中医病名病机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12-13.

[4]田凤军,陈亚丽,何秀月,等.黄芪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6(1):45-61.

[5]陈艺,方祝元.附子用于心衰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4):112-113.

[6]王林丽,吴寒寅,罗桂芳.猪苓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药业,2000,9(10):58-59.

[7]刘威,张茜,张成义.五味子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1):47-49.

[8]杨文.心律失常百问解答[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74.

[9]马友合.强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2):1656-165.

[10]邓颖,江玉,秦佰焰.参附强心丸对慢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及相关因子的调节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5):204-207.

[11]张欣宇,黄玮,袁宝萍,等.提高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临床举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6):178-180.

[12]金娟,吴丹,邹国良,等.参芪益心方对CHF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14,33(5):388-390.

猜你喜欢

心室益气重构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