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召开

2018-03-06省农委综合处

吉林农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

2月24日,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省“两会”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过去五年及2017年工作,安排部署今后五年及2018年工作,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落实措施,努力开创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为推进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省农委党组书记、主任于强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副主任刘丰艳、杨光,驻委纪检组组长高云辉,副主任张永林、夏季,巡视员王峻岩、副巡视员成洪出席会议。

于强指出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省“两会”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过去五年及2017年工作,安排部署今后五年及2018年工作,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落实措施,努力开创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为推进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一、过去五年及2017年发展情况

过去五年和刚刚过去的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一道,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主题,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农村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为吉林全面振兴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

(一)过去五年显著成绩。概括起来,主要是“六个新提升”:

一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新提升。2013年~2017年,粮食总产分别达到710.2亿斤、706.56亿斤、729.4亿斤、743.44亿斤和744亿斤,年均增速1.17%。特别是2017年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比2012年的668.6亿斤增长11.28%。从2013年开始,全省粮食总产量突破700亿斤,连续五年稳定在700亿斤阶段性水平。我省的粮食大省地位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进一步稳固和提升。

二是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实现新提升。从2016年开始,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种植面积332.58万亩。2017年,继续调减籽粒玉米221.1万亩。两年累计调减553.68万亩,超额完成两年累计调减500万亩的目标任务。全省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三是园艺特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实现新提升。2013年~2017年,园艺特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240亿元、1300亿元、1432亿元、1607亿元和1750亿元,年均增速8.99%。特别是2017年,园艺特产业总产值再上新台阶,比2012年的1050亿元增长66.7%。全省园艺特产业日益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四是农产品加工业支柱产业地位实现新提升。2013年~2017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4028亿元、4510亿元、4835亿元、5200亿元和5600亿元,年均增速8.59%。2017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再攀新高,比2012年的3545亿元增长58%。全省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地位与作用日趋增强。

五是农民收入水平实现新提升。2013年~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9621元、10780元、11326元、12123元和12950元,年均增速7.71%。特别是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8%,比2012年的8598元增长50.62%。全省农村民生和农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

六是新农村建设实现新提升。建设重点村2854个,创建美丽乡村389个。通村公路总里程超过8万公里。改造农村泥草房76.4万户、危房24.8万户。省级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9亿元,带动地方财政投入10亿元,带动社会投入300亿元。培训村干部1万人。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新农合全覆盖。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二)2017年突出成效。概括起来,主要是“五个新进展”:

一是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为重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种植业结构加快调整优化。调减籽粒玉米221.1万亩,两年累计553.68万亩,形成了籽粒玉米减少,水稻、大豆、杂粮杂豆等高效作物增加的“一减多增”格局。新建棚室31.8万亩,总面积达到146万亩,同比增长27.9%,产值165亿元,同比增长17%,新增收入23.6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96元。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基本实现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农药施用量负增长。保护性耕作补贴作业300万亩。农机深松整地1500万亩,其中补贴作业面积615万亩。耕地轮作制度试点20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粮食主产区全覆盖。农区统一灭鼠2338万亩,生物防螟3340万亩,航化作业362万亩。完成榆树等4个县份国家黑土地保护利用为期3年试点任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县6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9个、省级安全县11个。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401个(累计有效使用1758个),新增监测面积178万亩(累计1214万亩)。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首次召开全省农业品牌发展大会,组织市州长登台推介农业品牌。启动吉林玉米、吉林长白山山珍品牌建设,在北京、浙江、广州三地举办品牌推介活动,聘请社会知名人士为吉林省农产品品牌形象代言。长白山人参等5个区域公用品牌获评“2017最受全国消费者喜爱品牌”,梅河大米等4个公用品牌获评“全国百强区域公用品牌”,抚松人参、汪清黑木耳被首批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二是以三大体系建设为重点,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取得新进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粮食产能稳定提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534.95万亩,比上年增加2.6万亩,继续位居全国第9位;粮食总产744亿斤,比上年增加0.56亿斤,继续位居全国第4位;粮食单产987斤/亩,比上年增加0.4斤/亩,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53.2斤/亩,位居全国第2位。畜牧业产业平稳发展,生猪、肉羊、家禽饲养总量分别达到2646万头、848万只、6.03亿只,同比分别增长3.1%、0.8%、6.4%;畜禽养殖业产值1400亿元,同比增长3.7%。园艺特产业加快发展,人参产业产值550亿元,同比增长8.9%;食用菌产业产值95亿元,同比增长6%;园艺特产业总产值1750亿元,同比增长9%。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向好,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21户,超亿元企业280户;启动投资3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120个,完成投资4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600亿元,同比增长7.5%。休闲农业蓬勃发展,以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为重点的乡村观光旅游新业态加快成长,促进了农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培育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1个、全国最美休闲乡村20个,营业收入81亿元,同比增长15%。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加快夯实。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整合投资30.9亿元,建设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233万亩。农机装备建设继续加强,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12亿元,建设粮食主产县全程机械化示范区30个,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6%,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培育选定主导品种74个,主推技术27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的农业科技成果30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发展到5家。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快,国家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工程深入实施,农村信息服务站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业卫星数据云平台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农村电子商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创新。规模经营稳步扩大,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成为主导模式,土地流转面积2366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37.6%,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建设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881个,覆盖县乡村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发展到8.47万个,同比增长12%;家庭农场2.43万个,同比增长5.4%;开展青年农场主赴海内外培训6批139人次,省外实训2100人次,省内培训7940人次;全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万人次,同比增加20%。农业对外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中新食品区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首批农业对外开发开放试验区;俄罗斯、赞比亚吉林海外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达到五通一平;“一带一路”海外投资18亿元。

三是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农民增收取得新进展。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制定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四年行动计划和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棚膜经济、农民工返乡创业及促进农民增收等“一主四辅”措施,落实低保、救助、保险、补贴等保障措施。产业挖潜力度加大。重点挖掘结构调整、设施园艺、畜牧业、转移就业和脱贫攻坚的增收潜力,发挥流通服务、节本降耗、品牌带动、规模经营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保经营性收入、增工资性收入、降本减损促增收。督查落实力度加大。坚持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加强协调指导和调度分析,开展专项督查和巡回督查,努力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50元,同比增长6.8%,继续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四是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农村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制定实施《关于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农村土地确权登记试点任务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开。省级试点村从4个扩大到22个。制定实施《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召开启动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推进工作,力争3年完成清产核资,5年完成改革任务。农垦改革继续深化。农垦国有土地确权登记发证307万亩,占总量的85%。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全面启动,57家农场中拟采取一次性移交46家,拟采取管办分离、政府购买服务11家。辽河垦区、前郭灌区开展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试点。农村金融创新步伐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累计发放贷款4770笔15.52亿元,抵押面积85.93万亩。玉米等五大作物参保面积4395万亩,同比增长6.6%,保费总额12亿元,同比增长9.2%。

五是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突出重点村建设。围绕产业基础好、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整洁清晰、文化旅游紧密结合,建设重点村449个。围绕整县、整乡镇、整村改造提升村容屯貌,建设精品片区57个。突出美丽乡村创建。围绕高效农业引领型等10种类型,创建美丽乡村116个、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15万户。突出环境综合整治。围绕以清垃圾等“六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清洁工程,组织开展环境整治攻坚战,实施整村环境综合整治村880个,绿化美化村屯3800个。突出整体推进。启动通化市等8个市县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试点,启动舒兰市等28个县(市、区)农村环境整治整体推进试点。突出干部培训。联合省纪委、组织部、民政厅等部门实施新一轮村级干部培训,培训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2000人。

(三)五年来经验启示。概括起来,主要是“五个坚定不移”:

五年来,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改革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三农”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科学指引、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持续发力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凝心聚力的结果,是各地各有关部门重视支持、合力攻坚的结果,是各级农业部门团结带领农民群众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果。

回顾五年来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改革的生动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得到了一些有益启示:一是坚定不移抓住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个主题。坚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在加快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上,初步趟出了具有吉林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二是坚定不移抓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作为全省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取得了粮食产能稳定提升、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提质增效的多赢效应。三是坚定不移抓住促进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目标。坚持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机结合,强化内挖外拓和保增降减措施,保持了农民收入“两个高于”的好势头,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厚植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四是坚定不移抓住深化农村改革这个根本动力。坚持牢牢把握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这条主线,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创新和农垦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培育了新动能。五是坚定不移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个重点任务。坚持整市整县整村试点先行,突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美丽乡村,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厕所革命,农村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科教文卫保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

(四)当前面临矛盾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不容忽视”: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全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一些矛盾、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容忽视。总的看,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是一些村庄缺人气、缺生机、缺活力,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不断加剧。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层面看,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农业的质量发展不充分;农业生产的规模与效益不平衡,农业的效益实现不充分;农业的生产与生态功能不平衡,农业的生态功能发挥不充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不平衡,农业国际市场和资源作用发挥不充分;各类经营主体发展不平衡,小农户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不充分。二是成长中的烦恼问题不容忽视。农业农村经济历经多年的高速发展期,我们在农产品生产保障能力上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但相伴而生,也出现“多了少了、贵了贱了”的所谓“成长中的烦恼”。比如,粮食多了问题少,粮食少了问题多;粮食多了渠道少,粮食少了渠道多;粮食多的时候少,粮食少的时候多。再比如,生猪的“周期波动怪圈”,猪少的时候给补贴刺激,猪多的时候杀母猪。还比如,农产品跟风似的“大小年”,“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导致农产品大起大落的问题,根子还在于有时忽视市场导向和经济规律,低水平低层次徘徊,低质量低效益发展。没有农业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就很难有高效益;没有高效益,农民增收将会难上加难。三是抱着东北的思维想事情的问题不容忽视。景俊海省长指出:振兴东北,先振兴东北人。振兴吉林,思想解放必须更进一步。不要老抱着在东北的思维想事情,新的时期已经到来,思想不能仍然停留在过去的阶段和规律上。思想不解放,文件来了之后不学习;制定好的政策,没有分工落实,也没人检查;不传达、不培训、不执行,政策企业和老百姓都不知道。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少舆论都给东北人也自然包括吉林人,贴上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等消极的评价标签。实事求是地讲,这些思维上的问题,我们农业部门不仅存在,更是我们的痛点,如果不首先在解放思想上冲破这样那样的制约,继续墨守陈规,很多事情就会自然而然地办不成。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乡村振兴就不能顺利实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发展总体安排

按照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2018年~2022年这五年间,全省既要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又要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对做好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系统谋划和全面落实。

(一)总体要求。当前,无论是全国还是我省,农业农村经济的基础条件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运行机制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农村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和要求,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为支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口,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效益优先,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吉林全面振兴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保障。

落实这一总体思路,我们要“把握一个总抓手、坚持三个导向、强化三项举措”。把握一个总抓手,就是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新时代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改革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三农”工作作出的新的战略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把乡村振兴大的政策、大的规划和大的蓝图已经勾画和描绘清楚了,推进实施这一重大战略,我们农业部门重任在肩、责无旁贷。乡村振兴喊是喊不出来的,关键在于实打实地干、真金白银地投,既要在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上用足打铁力气,也要在关键小事上下足绣花功夫,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安排部署重大行动、重大工程、重大计划,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坚持三个导向,就是坚持提质导向、市场导向和创新导向。关于提质导向。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到了加快推进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阶段。这些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使我们有条件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原有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拼资源拼消耗的老路走不通了,倒逼我们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社会各界对农业发展的需求层次提高了,要求我们不仅要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还要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和发展方式都要随之进行调整,都要唱响农业农村经济提质增效的主旋律。当前,产量结构性过剩是农业面临的突出矛盾,连年的丰产丰收,不仅粮食总量充裕,其他品种也是调啥啥多。加强市场需求分析预测和信息发布,善于从市场需求和产品供给两端找准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根本的是要靠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破解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瓶颈制约。要推进农业经营体系创新,解决新型经营主体面临的信贷、保险、用地、用电等问题。要推进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创新,加大对农业绿色发展、经营风险分担、金融支农和农民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保护力度。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和农垦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尽快释放改革红利。

强化三项举措,就是强化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关于质量兴农。农业部将2018年确定为“农业质量年”。这标志着中国农业由此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必将迎来一场深层次全方位的革命性变革。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强化产、管、调、减四个环节。产出来,就是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标准制修订,有标可循,按标生产,从源头上抓质量。管出来,就是要切实加强执法监管,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调出来,就是要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减出来,就是要减少农业投入品的过量使用,减少对资源环境的过高利用强度。关于绿色兴农。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环境的主体区域,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推进绿色兴农,重点是要调整“三大方式”:要调整空间布局方式,通过优化产业布局保护和修复农业生态系统,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生物多样性规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要调整资源利用方式,根据资源承载力确定产业开发强度,以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为重点,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实现农业发展可持续。要调整生产管理方式,通过建立循环低碳的生产制度实现减量增效,在减量增效、变废为宝上下功夫,将“投入品—产品—废弃物”的线性增长模式转变为物质闭环流动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关于品牌强农。农业强不强,关键看品牌强不强。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就是信誉、就是信用、就是市场号召力。”推进品牌强农,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充分挖掘和转化优质特色农业资源,提高品牌农业的产业化水平,积极参与农业国际竞争。要强化品牌质量管控,建立品牌目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激励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假冒行为,营造品牌健康成长良好环境。

(二)主要目标。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1号文件,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了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综合研判各方面情况,我们提出了今年和今后五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这些目标总体没有大的变化,有的做了适当调整,体现了稳中求进的要求。产业发展目标的提出,主要体现稳产能、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今后五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22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700亿斤阶段性水平;籽粒玉米调减面积累计达到600万亩左右;园艺特产业总产值2600亿元,比2017年增长48%左右;设施园艺面积累计达到300万亩,比2017年翻一番;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8000亿元,年均递增7.5%左右;休闲农业营业收入160亿元,年均递增15%左右;农民收入增速力争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18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粮食总产量正常年景下稳定在700亿斤;巩固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果,籽粒玉米调减面积稳定在550万亩左右;园艺特产业总产值1900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设施园艺面积累计达到175万亩,同比增长23%左右;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6000亿元,同比增长7%左右;休闲农业营业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农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三)重点任务。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省委1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和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现代化、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重点工作落实,省农委准备在全省农业系统组织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大行动”。

三、2018年重点任务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以农村改革为发端的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意义大、任务重、要求高。

要按照李悦副省长关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凸显亮点”的要求,全面抓好今年农业农村发展改革各项重点任务落实。概括起来,主要是“五个新突破”:

(一)围绕推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着力在三大体系建设上寻求新突破。一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巩固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果,籽粒玉米调减面积稳定在550万亩左右。打造绿色大粮仓,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稳定粮食综合产能,确保“吉林优质粮”的有效供给,正常年景下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0亿斤。加快发展设施园艺,新建棚室33万亩,设施园艺面积累计达到175万亩,增强反季节蔬果供应能力,确保“吉林绿色菜”的有效供给。加快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畜禽养殖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同比增长8%,确保“吉林放心肉”的有效供给。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6000亿元,同比增长7%。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3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推动农安、乾安等4个县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发展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和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打造一批以农民为主体的农家乐、林家乐和渔家乐,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到93亿元,同比增长15%。二是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资金,新建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200万亩以上。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万亩。深入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整省推进,加快全程机械化主体、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集成推广旱作节水、玉米膜下滴灌、绿色防控、保护性耕作、航化作业等增产增效技术,培育全国种业十强企业1~2户,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4%。推进“互联网+农业”,利用吉林农业卫星数据云平台,加强农业大数据建设,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三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家庭农场联盟、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广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主导模式。启动示范性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

(二)围绕推进农村现代化,着力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寻求新突破。一是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坚持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重点村410个,创建美丽乡村50个、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5万户。坚持不懈搞好“厕所革命”,改造农村危房2.8万户。建设“四好农村路”1500公里。二是突出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各地要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示范,总结提炼和集中推广一批成熟做法、技术路线和建管模式。指导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建成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加强经验总结交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提升。三是突出农村能人带动。出台鼓励返乡下乡创业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在农村投资创业。鼓励支持科技人才到乡村兼职兼薪,吸引能工巧匠下乡。通过“新时代传习所”和省内、省外、国外实训,搞好新型职业农民中职教育项目,培训合作社带头人和青年农场主1300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万人次。

(三)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在农业绿色发展上寻求新突破。一是加强农业品牌培育。做大做强吉林玉米、吉林杂粮杂豆、长白山人参、吉林长白山山珍等“吉字号”品牌。办好第17届长春农博会、组织参加第16届中国农交会、绿博会,在北京、天津、浙江等地举办品牌推介活动。抓好抚松人参、汪清黑木耳2个国家首批认定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做好第二批申报认定,认定省级特优区10个以上。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420个。围绕一带一路,推进农业对外开发开放试验区和农业对外合作示范区建设,积极参与境内外展会推介活动,扩大农业对外合作,打造吉林绿色农产品国际名片。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按照农业部关于启动2018年农业质量年工作的通知要求,扎扎实实落实农业质量年各项行动,推进质量兴农,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力度,力争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强化风险分级管理和属地责任落实,扩大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试点,例行监测合格率97%以上。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平台开展追溯服务达到90%以上,进入平台“三品一标”生产经营主体300家以上。三是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优先将黑土地划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按照农业部的部署,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以黑土区为重点,集成推广深松深耕技术,力争深松深耕整地作业补贴面积达到1000万亩。认真宣传贯彻省人大即将颁布的《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依法遏制黑土地退化趋势。

(四)围绕推进农村改革,着力在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上寻求新突破。一是加大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和农垦改革力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政策和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颁证工作。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好省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鼓励农民盘活土地等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深化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深化农垦改革,抓好国有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改革和农垦土地确权“两个3年”任务,确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推进国有农场企业化改革和公司化改造,探索组建区域性现代农业企业集团。二是加大金融支农创新力度。有效释放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和金融产品属性,开发土地贷、大棚贷、农机贷等信贷产品,实现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县域全覆盖。推进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争取覆盖主要农业县,通过财政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等,加快扩大担保业务,帮助新型经营主体解决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探索开展实施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价格保险试点和收入保险试点,推进农业大灾保险试点,研究出台优势特色农产品农业保险财政奖补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投资基金。三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统筹整合粮食生产、现代农业等各类涉农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农业领域PPP、工商资本下乡等投资模式。

(五)围绕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着力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寻求新突破。一是强化产业带户促增收。实施促进农民增收行动计划,探索建立现代农业建设与农民增收的有效联结机制。开展棚膜经济收入翻番、畜牧业收入倍增、种植业节本增效专项行动,做大畜牧业、设施园艺、高效种植业等主导产业。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田园综合体和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引导农民发展经作、休闲、市场、租赁、劳务等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带户增收新格局。二是强化双创带户促增收。实施农村就业创业工程,建设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创客服务平台,打造“农村半小时就业服务圈”。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培育大学生、农民工、退伍军人等返乡下乡创业带头人。新建省级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基地30个,创建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5个,创建高质量就业示范行政村120个。三是强化主体带户促增收。推广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三合水”模式、村企合一模式和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提升小农户在种养加销全循环产业链各环节中的收益能力。精准落实贫困户、薄弱户“一对一”帮扶措施,确保完成年度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进工作作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于不断加强全省农业系统自身建设,强自身、重党建,强队伍、守纪律,切实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工作本领,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认同核心、爱戴核心、拥护核心、捍卫核心、紧跟核心,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全面学懂弄通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夯实全省农业系统团结奋进的思想根基。

(二)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坚持标本兼治,深入推进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为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营造干净干事、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要全面落实“一岗双责”主体责任,各级班子成员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看好管好自己的“责任田”。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扎紧织密制度的笼子,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确保权力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要始终保持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敢于碰触纪律红线、顶风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持续释放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

(三)加强行风建设。要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切实做到谁主管谁负责,看好自己的人,用好自己的权,守好自己的责,用制度约束不作为,用培训解决不会为,用纪律惩治乱作为。要加强发展环境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确保权力放得下、用得好、效率高。要深化服务流程再造,建立完善农业农村政务服务“一张网”功能,努力做到一个厅、一张网、一枚章、一个窗口高效办事,“让信息在网上跑、让人只跑一次领证照”成为农业系统的庄严承诺。要加强重要风险点防控,深刻吸取“松原农机腐败案”的教训,重点围绕涉农项目和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坚决防止跑冒滴漏、吃拿卡要、权力寻租,严厉整治发生在农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见到“苍蝇”就拍,净化基层服务空间,树立农业系统良好形象。

(四)转变工作作风。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以及省委实施办法要求,继续整治“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坚决防止“四风”回潮复燃。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决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坚持做到知行合一,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各级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带好头,严格执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坚决防止“家长制”“一言堂”,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严禁在私底下搞见不得人的事情,特别是涉农资金、项目和人事安排必须上会、集体决策,这个规矩任何人都不能破。要传承“三农”工作的价值理念和优良传统,锤炼求真务实、服务群众的工作作风,强化敢于担当、开拓创新的意识勇气,以新作风、新作为落实新任务、开拓新局面。

(五)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要增强工作本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认真研究农业农村新情况新变化,在制度设计、政策创新、指导服务上想办法,善用系统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协同性和创造性,不断凝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合力。要加强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有针对性地研究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矛盾、困难和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和措施。要注重典型示范,及时总结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以点带面推动工作。要突出问题导向,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遇到问题敢于碰硬,想方设法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职责范围之内,决不能敷衍了事、上交矛盾。

(六)狠抓工作落实。要紧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改革、农民增收等乡村振兴的重大问题,千方百计拿实招,攻坚克难抓落实,争取每月都有新进展、每年都有新亮点。要强化目标责任制,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抓落实,绝不能有一个岗位出现差错,绝不能出现“责任真空”。要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形成上下贯通、有机互动的压力传导体系,坚决防止和遏制压力递减、责任弱化、工作跑粗。要加大督察督办和绩效考核力度,对各项重点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全程督办、跟踪问效、全面评估,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会议还对2018年春耕做出了部署。于强指出,据各有关方面预测和综合调度分析,今年的备春耕生产形势是比较严峻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备耕春耕生产难度和压力将会加大。一是气候异常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今年冬季降雪少,极易发生冬春连旱,据气象部门预测,还将出现“拉尼娜”现象,发生阶段性低温冷害和干旱的可能性不可低估。二是农资供应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目前仅化肥出厂价格就上涨15%,其他农资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可能会出现供应偏紧和短缺的问题,以往农资供应充足的局面将会有所改变。三是结构调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目前玉米价格平均每斤上涨0.15元,农民种玉米又有账可算了,调减籽粒玉米的意愿将会打折扣,这给今年的结构调整带来一定难度。时下,进入3月份备耕春耕生产的大忙季节已经到来。面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我们决不能低估困难、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放松忽视,务必要高度重视、密切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积极应对和解决。各地要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早动手、早准备、早安排,把各项工作都要往前抢,打足提前量,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好备春耕生产任务。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