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戏品人编剧的“美好生活”

2018-03-06夯石

北广人物 2018年8期
关键词:余地狗血美好生活

夯石

北京卫视近期播出张嘉译、李小冉领衔主演的电视连续剧《美好生活》。说实话,笔者很期待,原因是编剧徐兵。梳理过往,影视编剧的确见过不少,各个层级都有,应该说徐兵给我留下了很不一般的印象。这位侃侃而谈时几把名牌烟斗不停“转换”的徐大编剧,更让你眼花缭乱的其实是他的想法。由此可得出编剧的确是个烧脑的行当,当然有人是把脑袋烧坏了。徐兵不然,他很从容,甚至在“硬”的外形下有那么一些“柔雅”和诗意。我想,于影视编剧乃至所有创作者而言,任何带有诗意的“余地”和“空间”都是必须的,如中国画的留白,余地很大,诗意满满。这就像很多时候,无用功比有用功更有用。

网上称徐兵为“国内产量最多且保持高水准的著名电视剧编剧,是编剧中独一无二兼任国内两家规模最大的民营影视公司海润、橙天的双料艺术/文学总监,同时兼任中国教育电视台文学顾问。除了自己创作,同时监制、投资,甚至是一家电视台的购片组成员”。

我想这段文字极有可能是“帮闲人”的手笔,显得不那么有余地。如徐兵这样的编剧,个人的物质生活应当是美好富足的。但他真正所看重的恐怕是精神上的“美好生活”,其中的千般妙处一定可以抵消或置换那创作中的万般寂寞和痛苦。其实只要知道徐兵的这几部代表作品就够了,如:《请你原谅我》《新上海滩》《一米阳光》《重案六组》《小兵张嘎》《非常24小时》《行走的鸡毛掸子》《爱了散了》等。

近些年,所谓纯文学作家好像越走路越窄,而编剧似乎反其“道”,横冲直撞、一路开挂,耀眼程度胜于往昔。不过,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编剧界开挂者有之,被“开”了“挂”了的更是不在少数,所以才有莫言先生的呼吁——“电视剧剧本要能当艺术作品来读”。然而,依然有不少编剧执拗地认为剧本离文学、离作品越远越容易赚钱——省时省事,且蒙且混……

想起十多年前作家、编剧刘恒先生曾对笔者讲过一句话——“围在‘影视’这碗饭周围的不都是高智商的人”。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损、很伤人。然,十多年过去,事实上许多观众的智商已远超咱们某些编剧——这逼得个别人把脑袋烧坏了却还是编不出啥名堂,倒是吵架、打官司都很在行。谓予所言不实,那又何以解释层出不穷的烂戏和种种“穿帮”?

当我们欣赏一部作品却可以忽略不计编剧等创作者智商的时候,那承载、集合了诸多智力资源的这所谓“作品”就可想而知是什么成色了。其实某些创作者的智商并不低甚至还很高,但却死活不肯把智商转化为智力,再将智力转化为创造力并演化为作品,那就几乎是不可恕的了。

《美好生活》曾高调亮相去年的春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该剧由天意影视和霍尔果斯贰零壹陆影视传媒联合出品。通过讲述张嘉译饰演的男主人公“问题海归”徐天,在受到感情事业双重打击下回国后的纠葛繁生,展现了充满惊喜与残酷的社会众生相。作为流行的大制作范式,该剧也曾中美两地跨国取景,但正如制片人吴毅所说的“不是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而是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你一生的命运。”这种作品“立意”是绝不可能通过从头到尾的打闹、噱头、特技、狗血、耍宝加以展现的。如此是否可以化用一句:不是投资人你想要什么样的作品,而是你选择了什么样的编剧,决定了你的投资的命运。

或许有人反问:特技、狗血、时令耍宝也不错啊。诚然,现今的文学和影视的确是有些不同,或许可以如此比喻:文学无论居于殿堂、深巷还是乡野、杂处,观者须潜心以往,“一面”之缘回味一生也是有的,缺点是主动性不够,喜欢冷脸示人;而影视却像“不请自来”、“推门而入”的半熟脸儿甚至陌生人,怎么都是热络和热闹要优于其他选项。就是说这位不速之“客”要先讨“主人”的喜欢,所以才会有事没事一惊一乍,端盆狗血混个脸儿熟,七姑八姨皆大欢喜……如此看来,编剧们的“美好生活”确实指日可待矣。不过前提是,您得悠着点儿,下回可别吃了闭门羹。总之一句话,不要把你的“美好生活”,变成观众的“恐怖生活”。这也算是最起码的道德吧。“隔壁”宋方金也说:一个民族的脑力是最重要的。影视剧也是脑力的体现,必须慎之又慎。

猜你喜欢

余地狗血美好生活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词探析
停顿
亲子鉴定师大宝:现实生活比影视作品更“狗血”
A Study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imal Idioms from the Relevance Theory
A Study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imal Idioms from the Relevance Theory
猫咪中毒输狗血获救
挂钩帮余地 建设富美村
卖套房子半生无忧?谁摧毁了北京精明夫妻的“美好生活”
精明夫妻卖北京房子欲半生无忧,不料“美好生活”以血腥收场
健康な高齢化社会目指す先進日本には協力の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