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说柳宗元的那些事(二)

2018-03-06木匠

北广人物 2018年8期
关键词:播州刘禹锡司马

□木匠

说起柳宗元,你能想到什么?想来你可能会想到他的《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矣欠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他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他的《永州八记》。不错。我们已经可以坐在一起,聊聊柳宗元了……

前文我们说到早在做太子时,便对德宗晚年的行政有诸多不满的顺宗一上台,就立刻任命了王叔文为翰林待诏兼度支使、盐铁转运使(他是棋待诏出身,曾任太子侍读。度支,本是户部四司之一,掌军国用度,并负有筹划财源、调拨物资之职,所以度支使是个权力极大的官),联合王亻丕(翰林学士,封上柱国)等人,欲行新政。柳宗元因和王叔文等人的政见相同,也被提拔为了礼部员外郎。

王叔文在掌握朝政以后,就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王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抑制藩镇的扩张,加强中央集权;

二、废除宫市,并对雕坊、鹘坊、鹞坊、狗坊、鹰坊(即五坊)“小儿”以及伶官都做了大幅的削减;

三、贬斥贪官污吏;

四、整顿税收,减免了许多地方官吏和地方盐铁使的岁贡;

五、收回掌握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

我们说任何一项改革都会触及一些利益集团的利益,显然,王叔文的改革触及的是宦官集团和藩镇的利益,势必会引起他们的反抗。

就在改革推行的关键时刻,新政颁布还不到一百天,身体本来就不好的顺宗皇帝就一病不起了。于是,以俱文珍、刘光琦为首的宦官集团便借此机会,联合外藩,拥立了广陵郡王李纯为太子。紧接着,俱文珍等人又以顺宗病重,无法视朝为由,请求让太子监国。

屋漏偏逢连阴雨。这时,王叔文的母亲又去世了,他不得不暂停一切公务,回家去给母亲守孝。王一走,顺宗便在众臣的逼迫下,被迫将帝位禅让给了太子李纯,这一事件史称“永贞内禅”。

李纯一登基(即唐宪宗),就下诏废除了新政,贬王叔文为渝州(今重庆)司户,贬王亻丕为开州(今四川万县)司马。王亻丕到任后不久,就病死了。随后,王叔文也接到了被赐死的诏书。当初积极参与改革的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也分别被贬为崖州司马、虔州司马、台州司马、永州司马、朗州司马、饶州司马、连州司马和郴州司马,时称“八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至此,“永贞革新”彻底宣告失败,前后仅180多天。

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友谊

聊到这里,我想先暂时放下柳宗元今后的际遇不谈,先来说下柳宗元与刘禹锡这两个人的友谊。

前文我们已经说过了,他们二人是同年进士,这应该是他们人生轨迹的第一次交汇。这时,出身河东望族的柳宗元博古通今,精警敏捷,早负神童之名。而长于江南的刘禹锡也是饱读诗书,广有才名。他们一起走马长安,雁塔题名,饮酒曲江,“十七人中最少年”的两位年轻的才子可谓春风得意,惺惺相惜,初结同年之谊。

这里附带说一句,“十七人中最少年”,原是白居易的一句诗。唐代新科进士在曲江宴会后,通常会一起来到慈恩寺大雁塔前,先各在一张纸上书下自己的姓名、籍贯,并推举同年中字写得最好的一个人,作文一篇,以记其盛。然后,将各人的姓名、籍贯和所作之文交给石匠,刻在大雁塔的石砖上,这就是所谓的“雁塔题名”。白居易是27岁进士及第,在和他一起考中进士的十七个人当中,是年纪最小的,据说他在得意之余,挥毫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一句。而刘、柳中进士时,一个21岁,一个才20岁,比白居易还要年轻。

我们言归正传,此后的十年,他们两人虽然聚少离多,但是经历却是惊人地相似:都在中进士后不久,就承受了丧父之痛,又都是通过吏部的博学宏辞科考试,以校刊典籍的官员初入官场(柳为集贤殿正字,刘为太子校书),也都曾在京畿任职。贞元十九年,柳宗元从蓝田尉、刘禹锡从渭南主簿任上,同时调回朝中,成为御史台官,从此成为朝夕相处的僚友。

在特别重视诗文的唐代政坛上,柳、刘二人无疑是最为出色的青年才俊。据《旧唐书》记载:“贞元、大和之间,以文学耸动缙绅之伍者,唯宗元、禹锡而已。其巧丽渊博,属辞比事,诚一代之宏才。”文名不仅使他们赢得时誉,也是他们进身的阶梯。比他们年纪略长的同任御史台官的韩愈就曾在诗中写道:“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一样的翩翩年少,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意气风发,志同道合的他们常在一起切磋诗文,议论朝政,交游名公,渐成密友。

然而,就在他们都渴望着大施拳脚,建功立业之时,唐王朝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已是风雨飘摇,百病丛生。宦官干政、藩镇割据、贪暴横行、赋税沉重,凡此种种,莫不令有识之士忧心忡忡。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唐德宗去世。王叔文、王亻丕等人在顺宗的支持下,大刀阔斧地革新朝政。刘、柳二人都是这场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这场改革也把两人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我想当时,这两个人肯定也是一样的激情澎湃,一样的踌躇满志,一样的以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短命的“永贞革新”失败后,两人又一起被贬到偏远的地方,任州司马。刘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柳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直到十年后的元和九年(公元815年),在一些同情他们的大臣的共同努力下,当年被贬的八司马才得召还。而这时,当年的八司马已只剩下五司马了。去时红颜少年,归来已白双鬓。两人再见时,都不禁生出万千感慨。刘禹锡还写了首诗赠给柳宗元:

彩仗神旗猎晓风,鸡人一唱鼓蓬蓬。铜壶漏水何时歇?如此相催即老翁。

他们回到长安时,正是倾城去看花的日子,刘禹锡和柳宗元也相约一起去了玄都观赏花。刘禹锡触景生情,写下了著名的《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不料,这首诗却刺痛了朝中的一些权贵,乃至本就对他们没有多少好感的宪宗皇帝。结果,回京还不到一月的刘、柳二人,又分别被贬为了播州(今贵州遵义)和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

其时,播州尚属蛮荒之地,刘禹锡还有个八十岁的老母,若跟他一起去播州,则极有可能会有性命之忧。柳宗元听说后,不禁悲从中来,泣如雨下,为之哀叹道:“此去播州路途艰辛,梦得(刘禹锡字梦得)上有八十老母,体弱多病,怎能与他同去?”为此,他不惜冒着被加重处罚的风险,上书朝廷,说他愿意与梦得对调。此举,令朝臣们都大为感动,于是便改派刘禹锡到境况稍好的连州(今广东连州)任刺史了。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播州刘禹锡司马
赏牡丹
“司马”原来是官名
遵义市播州区珊瑚冬青栽培技术及栽培价值初探
“司马”原来是官名
“司马”原来是官名
播州归来
司马云烟
刘禹锡与《陋室铭》
播州治域变迁及其原因探析
杨铿夫妇合葬墓发掘记 追寻宋明播州土司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