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小道具”,展示有情味的大境界
2018-03-05曹津源
曹津源
道具,原指演剧或摄制电影时表演用的器物。优秀文学作品中的“道具”,往往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魯迅《孔乙己》三次写到“粉板”,使之串联起孔乙己悲惨命运的三个阶段;莫泊桑《项链》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变化,无不和道具(也是线索)“项链”环环相扣。再如下面这篇《老邱上网记》,作者巧用“小道具”,使文章避免直白和说教,在轻松幽默中开拓出“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大境界。
借鉴
妙用小道具
1.小道具串起情节链。文章中的小道具,可以出现一两次,也可以出现多次,成为行文线索。
2.小道具写出大境界。从“小道具”切入,连接有关的人与事,表现生动的大境界。
3.小道具溢出意趣美。写作中融入幽默的语言、有情味的文字,令读者会意一笑。
悦读
老邱上网记
这年头,女强人女汉子女达人,比比皆是,要说服谁,我最服“九零后”老邱。老邱真名已很少有人知道。自从嫁了叫施艮的男人,她就成艮嫂艮婶艮姨艮婆艮太婆艮阿祖。最近,微信群里倒有很多人突然记起她的名字,还衍化成很多昵称。每次我们用昵称喊她,她都笑弯眉眼,嗔怪我们不正经。
自从当上“九零后”,老邱的生活突然丰富多彩起来,只因她上了网。
老邱有一片菜地,多大呢,不好说,说一片也不准确,她的菜地东一块西一块的。她原来有两三亩地,被工业园区征用。现在的菜地,都是她从路边、屋前屋后、犄角旮旯新挖掘出来的。破脸盆,泡沫盒,旧木箱,豁口罐装了土,也成为菜地主力军。屋前有一堆石头,很多很多年了,都不记得当年这些石头是怎么来的,要做什么的。一个春天的清晨,没地可种的老农民老邱被春花春草撩拨得手脚痒痒,对着这堆石头,突然兴起愚公精神。半个月后,这些石头就筑成菜地的围墙,垒成鸡窝,砌成洗衣台。老邱翻出锄头,扒拉扒拉,一块黑黝黝的菜地从天而降般生长出来。种田能手老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可种子呢?多年无地可种,老邱都忘了种子这回事。孙子看她愁眉不展,笑了:网上买啊,网上啥都有,还包邮!老邱以为自己听错了,啥?网?她嫁给渔民施艮,这一生不知道织过补过多少渔网。她也抬头低头见过不少蜘蛛网。能出种子的网?她是不信的。孙子但笑不语,拍拍她的肩让她稍安毋躁,等个两三天,保她有种子可种。两天后,老邱在家听着越剧折着纸钱。“邱真,邱真,有快递!”老邱过了半晌才想起这是叫她呢。接二连三,丝瓜冬瓜花菜芹菜秋葵种子,大包小包,都经快递小哥的手,到达老邱的手里。老邱边扒拉着菜地,边嘀咕,这啥网啊,长啥样?
种田能手老邱果然出手不凡,瓜果蔬菜吃错药似的猛长,长得又胖又俊。儿子来了拿一袋,女儿来了装一箩。有路过的看到,想买,老邱说买啥,想要啥我给你摘去。路过的当然不肯白要,非给钱,又没零钱,便说,阿婆,我给你装个支付宝吧,扫一扫就能收钱。老邱倒不想收这个钱,只是扫一扫能收钱,她有点好奇,于是就掏出手机。
第一单生意就这样三两下做成了,老邱心里很纳闷,这就成了?那人说,是呢,有网,就这么方便。老邱一听更纳闷了,啥?又是网!
最近,老邱又学会玩微信。老邱所在的村,开办老年食堂,以“九零后”老邱的资格,每月只需交三十元,就能享受每日中晚二餐。食堂每餐都有ABC三种套餐,想吃哪种套餐,只需在微信里留个言。饭点一到,老邱慢悠悠地上门去,一群老伙伴一起边吃边聊,吃完聊完碗筷一推,嘴巴一擦,拍拍屁股走人。有时不想出门,或下雨天不方便,只要微信上支付两块钱,就有人准点送上门来。
自从学会了玩微信,老邱的生意又拓展了。春天过后,农民老邱突然发现了商机。因为雨水好,她家屋前屋后,她的菜地旁,野生的野葱,马兰头,荠菜,马齿苋,蕨茶,长得很茂盛。她把它们一个一个拍下来,再采来摘来挖来掐来,洗好理好,再拍拍拍,然后发到家庭群,让儿子媳妇女儿孙子孙女转发朋友圈,就有很多人来买,有要求快递的,有直接上门的,存量不多,供不应求。早上一把野葱卖了六十二块钱!老邱在家庭群里连说了三遍。群里炸开了锅:老邱,邱老,小真真,真美女,真达人,真能干,真祖祖,发红包!发红包!
老邱听着一条条语音,笑得满脸的皱纹画起圈圈,像水面荡开了涟漪。
没错。老邱就是我妈,生于1928年1月,年满九十岁,是个不折不扣的“九零后”。
(作者施立松,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9日)
仿写
燕子今朝又作窠
◎史荣秀
星期天,春日暖阳透过窗棂在书桌上跳舞,我捧着《丰子恺画集》看得出神。窗外传来一声“叽叽”,接着又是一声“叽叽”。是谁催我该休息一会儿了?我把视线转向阳台,却发现“叽叽”来自一个窝,燕子的窝!细看,它还是一个“半成品”,黄褐色,材质是细石子、泥巴和枯草树枝之类的,虽然只有能放五六个鸡蛋那样的大小,却显得精致小巧。我不禁欢呼起来:“小生命来我家了!”
就在这时,一个黑色的影子闪了过来,它快速扇动着翅膀,眼睛直直地盯着我,似乎对我产生了敌意。我赶紧转身离开,又悄悄回头,瞥见它将衔着的石子轻轻放入窝中,又挥挥翅膀向蓝天飞去。没几天,“窝”里的小生命叫出了声,燕子妈妈在门洞口给小生命喂食的温馨镜头一次次在我面前定格,燕子妈妈完全没了戒备心,常常歪着脑袋注视着我,一副和善可亲的模样。
隔壁张姨却不高兴了:“小薇,燕子声真烦人,快赶它走吧!”我一吐舌头,做个鬼脸:“这,这……”回到书房,那“叽叽”之声还在,还是那么温馨可人,可我怎么办?有了!我发现桌上的《丰子恺画集》里有一幅画,一幅画着燕子归来的画!我不善言辞,但我的绘画作品可是得过一等奖的。哈,临摹一幅贴在我家门上,让张姨看了感动一番,如何?
第二天早晨,我在门口遇见看画的张姨,她似乎有点感动:“小薇,这幅画有什么意思呀?”我停了停,斟酌着措辞,说:“您看,这幅画的题跋是两句话:‘垂髫村女依依说,燕子今朝又作窠,画面上,浓密树阴下的阳台顶上有个燕子窠,小女孩只顾高兴地说燕子又如约而来,却不顾听话大嫂的内心感受——画中那位大嫂的丈夫也许已经几年没有回家了……”我只顾往下说,后来才发现张姨的眼圈好像有点红……
到了晚上,张姨找到我,嗫嚅着说:“小薇,你,你帮我画一幅这张画吧……我,我要寄给孩子他爸……他也一年多没回来了,春节也没回来……”送走张姨,我临摹丰子恺的画,将万般思念和温馨祈盼,一笔一笔地融入线条,两句题跋还加重了色彩……
翌日一早,我把临摹交给张姨,她连声道谢,还特地叮嘱一句:“天气预报今天有暴风雨,小薇,那燕窝……没危险吧?”此时,我才真切地感到了画的魅力。
没过几天,张姨激动地来找我:“那画,他收到啦,看懂啦,他说他在港珠澳大桥建设工地,太忙,不过五一长假肯定飞回来——像守时的燕子那样……”
又是一个星期天。我依旧捧着《丰子恺画集》看得出神。不知什么时候,张姨轻声走到我身旁,一脸愉悦。我与她一起欣赏燕子一家的亲近与呢喃……
一个燕窝,一段人生。善意,润泽了我的年华;向善,润泽了张姨的家庭。
(江苏如东中学)
点评
小作者别出心裁地以丰子恺的一幅画作为“道具”,打造“仿画”“说画”“求画”“寄画”“赏画”这一情节链条,由物及人,叙述“张姨”与燕窝之间、“张姨”与她丈夫之间矛盾变化的过程。张姨观念的转变,凸显了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港珠澳大桥”工程的引入,又使这种境界融入了时代气息。“半成品”“哈,临摹一幅……如何”等语句,富有生活情趣,引人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