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雁塔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
2018-03-05宦梦溪樊倩苏敬博
宦梦溪 樊倩 苏敬博
摘 要:目的 以西安市雁塔区为缩影,了解当代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构想。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从2018年3月8日~15日在西安市雁塔区的不同社區内发放调查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24份。问卷内容包括老年人的基本信息、老年人生存状况、社区养老服务建设情况、养老体系发展情况。结果 调查数据科学有效,具有普适性;调查对象月收入/支出偏低,受教育程度不高;调查者中78.22%的老年人仍为传统的自我养老服务模式,87.10%的老年人参加了医疗保险,患病情况下89.52%的老年人由配偶及子女抚养,尚有10.48%的老年人处于无人护理的状态;受访对象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内容满意程度不高,认为“一般”的人数约占50.00%;83.87%的调查对象愿意接受养老机器人服务,但54.84%的受访者不愿意接受保险护理制度。结论 目前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设施及内容均不完善,我国现存养老制度仍有待改进,可从政府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发挥互联网优势、完善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方面多管齐下,真正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西安市;养老服务体系;调查;自我养老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22.040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22-0138-04
Investig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ndowment Service System in
Yanta District of Xi'an City
HUAN Meng-xi,FAN Qian,SU Jing-bo
(Department of Medicine,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Xi'an 710004,Shaan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aking the Yanta District of Xi'an as a microcosm, we will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ld-age care service system in China, and propose a certain solution. Methods A random sample survey method was used to distribute questionnaires from different communities in Yanta District, Xi'an from March 8 to 15, 2018, and 124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obtained.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elderly,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elderly,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pension servi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nsion system. Results The survey data was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and it was universal. The monthly income/expenditure of the respondents was low and the education level was not high. 78.22% of the respondents were still in the traditional self-nursing service mode,87.10% of the elderly participated in medical insurance. 89.52% of the elderly were raised by spouses and children, and 10.48% of the elderly were in unattended state. The respond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community pension facilities and contents. The degree is not high, and the number of "general" people is about 50.00%; 83.87% of the respondents are willing to accept the service of pension robots, but 54.84% of the respondents are unwilling to accept the insurance care system. Conclusion At present, the old-age service facilities and contents provided by the community are not perfect. The existing pension system in China still needs to be improved. It can be improved from the government's encouragement of private capital investment, the advantage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lderly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system.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eople.
Key words:Xi'an City;Endowment service system;Investigation;Self-pension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均寿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地上升。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78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3.3%,表明我国已经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1,2]。而我国现有的城市/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社会救助无法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养老与医疗需求,面临的养老问题日益严峻。针对老龄社会面临的养老资源匮乏等矛盾,笔者设计了相关问卷,调研了老年人生存状况,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养老机构现状及养老体系发展情况。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调研于2018年3月8日~15日选取西安市雁塔区作为调研现场,以1958年3月前出生的老人作为调研对象,随机抽样130人发放问卷,收回问卷124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5.38%。
1.2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调查方法,发放问卷开展调查。问卷内容为自编问卷,主要包括老年人的基本信息、目前生存状况、社区养老服务建设情况和养老体系發展情况等4部分。选取经过医学统计学培训的临床专业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并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问卷相关事项的讲解,保证调查对象独立客观完成问卷填写。结束调查后,选取有效问卷。
1.3统计学方法 通过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表示。
2结果
2.1老年人基本情况
2.1.1年龄及性别 本次调查中男女人数均为62人,比例为1:1。根据年龄将调查对象分为60~65岁、66~70岁、71~75岁、76~80岁及80岁以上共5组,分别为30人、26人、32人、26人及10人,各年龄段均有涉及,数据分布真实科学有效。
2.1.2居住地分布 调查对象按照居住地分为城市来源和农村来源,调查对象中城市来源人口105人,占84.68%;农村来源人口19人,占15.32%。调查对象中城市人口比例远高于农村人口,可能与本次调研地点在市区有关。
2.1.3居住情况分布 根据调查对象家庭人员情况将其分为独居、与配偶同住、与子女同住、与配偶及子女(含孙辈)同住等4类。样本数分别为28人、61人、16人和19人,分别占总样本数的22.58%、49.19%、12.90%和15.32%。数据分布科学,有一定普适性。
2.1.4平均月收入情况 将调查对象平均月收入分为<1000元、1000~3000元、3000~5000元、5000~10000元及>10000元等5组。由于经济问题较为敏感,部分受访者不愿意过多透露收入信息,此题有效问卷人数仅为93人。依据分组情况,上述分组的样本数分别为8人、46人、28人、11人和0人,分别占总样本数的8.60%、49.46%、30.10%、11.83%和0。结果显示,老年人收入偏低,约一半的受访对象月收入为1000~3000元,没有受访对象月收入超过万元。
2.1.5平均月支出情况 将调查对象的平均月支出同样分为<1000元、1000~3000元、3000~5000元、5000~10000元及>10000元等5组。与平均月收入情况调查相似,此题有效调查人数也为93人,样本数分别为28人、53人、12人、0人和0人,分别总调查人数的30.10%、56.99%、12.90%、0、0。上述结果进一步证实老年人收入偏低,且由于日常节俭、收入低等原因,月支出水平同时较低。
2.1.6文化程度分布 根据受教育程度将调查对象分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大专学历、高中及中专学历、初中学历、小学学历及未上过学等6类。结果显示,19人(15.32%)为本科及以上学历,7人(5.65%)为大专学历,35人(28.22%)为高中及中专学历,23人(18.55%)为初中学历,30人(24.19%)为小学学历,10人(8.06%)从没上过学。数据分析显示调查对象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高中及中专类别最为集中,可能与被调查者的出生年代有关。
2.2老年人生存现状
2.2.1养老方式 被调查者中自我养老服务模式占比最高,达样本总数的78.22%,即老年人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主要以自我养老模式为主。若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养老模式以直系亲属参与为主,而社区服务、保姆或钟点工服务、商业服务等方式均无。结果显示我国养老方式仍为传统模式,社区及商务服务模式仍处于初步阶段,很多老年人在亲属有能力参与养老的情况下尚不能接受其他新型养老方式。见表1。
2.2.2所患慢性病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要求,仅统计老年人常见疾病,各个疾病间可有重叠,问卷中17人所述非老年人常见疾病未计入。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48人,糖尿病患者61人,冠心病患者15人,骨关节炎患者16人,脑卒中患者22人,慢性胃肠病患者6人,白内障患者1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9人,肺心病患者9 人,恶性肿瘤患者5人。统计结果涵盖了老年人常患疾病,进一步证实了老年人身体状况差,需要完善的养老养护体系。
2.2.3患病时照料人员情况 老年人患病时,配偶照顾和子女及其配偶照顾的人数相当,即家属照料为主要模式。同时无人照料的情况仍旧存在,占比达10.48%,这部分患病老人的养护需受到社会的重点关注。见表2。
2.2.4医疗保险参加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共108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占比87.10%,提示随着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已广泛普及。
2.3 社区养老服务建设现状
2.3.1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满意程度 本问卷针对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满意程度开展了调查,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5档,调查者根据自我感受分别对生活照料设施、医疗护理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和精神慰藉设施的满意程度进行选择。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增高,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生活照料设施和医疗护理设施,其对文化娱乐和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日益增加。问卷结果显示,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满意程度不高,认为一般的占比约为50%,提示目前社区养老服务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以满足老年人的各层面需求。
2.3.2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内容的满意程度 本问卷同时针对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内容的满意程度开展了调查,满意程度仍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5档,对社区提供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和精神慰藉内容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内容满意程度依旧不高,认为一般的人数占比最多,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组人数远高于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人数,进一步证实目前社区养老服务内容的匮乏,尚不能满足大部分老年人的需求。
2.4养老体系发展现状
2.4.1保险护理制度的参与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仅56人愿意参加保险护理,超过50%的受调查老人不愿意参加该制度(68人,54.84%),说明新型养老体系的推广任重道远,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仍是老年人的首选甚至是唯一选择。
2.4.2对机器人养老服务的接受程度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04人愿意接受机器人养老服务,占总人数的83.87%;而20人不愿意接受该服务,占总人数的16.13%。由此可看出,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及内容均有待完善的社会现实下,大多数老年人对机器人养老服务形式的接纳性较高。
2.4.3对养老服务机器人的要求 针对愿意接受机器人养老服务的104名老人,问卷从养老机器人的价格、安全性、质量、操作性、外观、灵敏性、功能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上述选项可多选),获取了老年人对养老机器人的关注点。结果显示,价格是否合适获得了87票,得票最高;安全性好获得了80票;质量好得到67票;容易操作83票;外观容易接受获得了26票;反应灵敏获得了38票;功能范围广得到了41票;实用性好得到了79票。由此可见老年人对养老机器人的关注集中在价格、实用性以及操作便捷性上。
3讨论
当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主要有以下六点[3]:①老年人人口绝对数量大;②高龄化趋势明显,但仍表现为低龄老人比例大;③老年人人口质量相对不足;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即“未富先老”;⑤人口老龄化的地区性差异明显;⑥“空巢”老人迅速增加,农村养老问题严重。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3.1家庭养老方式有待进一步强化 本次调研对老年人现今居住方式与养老服务方式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老年人居住方式仍以与配偶同住和独居居多,而日常养老方式以自我服务为主。生病时进行照顾的多为配偶、其子女及配偶,而孙辈、社区服务、保姆或钟点工均未涉及。当问及为何没有充分享受到子女的照顾时,子女居住较远及较忙为常见回答,即子女在空间和时间上不具备照顾父母的条件。因此,在现存养老服务中,家庭尤其是子女所扮演的角色正在弱化,“空巢”老人或独居老人比重显著增加,给家庭养老造成了困难。但中国一直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长期以来已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赡养老年人是国人责无旁贷的责任,“养儿防老”“父母在,不远游”等都是孝道伦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反映。这种以孝文化为传统的赡养方式,两千多年来一直由家庭单位直接承担,早已根深蒂固于国人的思维之中,家庭养老仍是中国式养老的基础[4,5]。探索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位一体有机融合的养老模式是符合目前中国国情养老模式,即在提升社区与机构养老功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家庭养老。
3.2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应设施与内容双管齐下 此次调研主要对雁塔区老人就“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 问题展开了调查,涉及“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四个方面。结果显示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满意程度不高,相比之下对生活照料服务的满意程度略高于其他三项。由此可见,当前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简化、单调”的问题,往往仅限于设立医疗中心,添置健身器材,并没有更多的涉及老年人的精神追求与慰藉。社区养老服务建设任重道远。
通过分析服务设施和内容满意度调查统计表不难看出,与养老设施相比,社区养老服务内容的改善更加急迫。服务设施只是冰冷的机器,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老年人晚年精神空虚的现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真正需要的是人文关怀,而不是流于形式的简单化养老服务内容。只有养老服务设施与内容双管齐下,才能促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广度和深度发展。
3.3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可通过建设不同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完善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推进智能养老机器人的开发等手段,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并通过制度的完善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体系的政府监管力度[6,7]。
参考文献:
[1]王延中,龙玉其.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进展、问题与对策[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8(2):122-129.
[2]李丽娜.《经济》杂志社城乡智慧养老研究院成立[J].經济,2018(Z1):118-119.
[3]方爱清.哪些问题阻碍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J].人民论坛,2018(2):56-57.
[4]张瑾,綦鲁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J].人才资源开发,2018(9):17-18.
[5]苗桂兰.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分析[J].现代经济建设,2018(4):41-42.
[6]谢敏,谢丹超,张洪.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8(12):223-225.
[7]白晨,顾昕.中国基本养老服务能力建设的横向不平衡——多维福祉测量的视角[J].社会科学研究,2018(2):105-113.
收稿日期:2018-8-12;修回日期:2018-8-22
编辑/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