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自编的牢笼
2018-03-05苏露锋
苏露锋
偏安西北的秦国最终能灭掉六国,一统天下,有两个读书人至关重要,一为商鞅,二为韩非。商鞅变法,为秦建立起高效率的国家征战体制,兵戈所向,无不披靡。韩非的思想集法家之大成,是秦始皇赢政建立君主专制的理论武器。然而,这两位成就秦帝国的书生,都死于非命。他们在为秦王们构建帝国梦之时,也在为自己编织牢笼,最终陷入绝境。
重用商鞅的秦孝公去世后,其子惠文王即位。公子虔等人借机告发商鞅谋反,秦惠文王于是派人捉拿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鞅,见他未带任何凭证,便告诉他说“商君之法”(即商鞅之法)规定,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连坐”治罪的。商鞅感叹制定的新法竟然遗害到了这种地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为给军事征战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秦国对社会实行全面的控制,什伍制度便是手段之一。这是一项军政结合的措施,还是一项人身控制的手段。秦按什伍组织将百姓编制起来。同伍之人互相有监察纠举、告发犯罪的职责,如果没有举告,则要连坐。家属连坐,以户为限,同居、同室、同户之内,一人有罪,其余人连坐;邻里连坐,一家有罪,四邻连坐。互相监察纠举、有罪连坐的律令,最初是用于军队,后来与什伍制本身一样扩大到整个社会,无孔不入。
此外,秦国还建立了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登记在户籍上的人口,必须为国家服役和纳税,不得任意迁徙。通过户籍,每个人从一出生一直到死,都处于国家的控制和管理之下。因此,逃亡途中的商鞅没有凭证,惧怕“连坐”的客舍主人不敢留宿他。商鞅为秦国人编织的专制之网,自己也未能幸免。他后来被秦惠文王处以“车裂之刑”。
商鞅虽死,他所推行的新法并没有被废除,而是一直影响着秦国乃至以后的秦朝。如果说商鞅更多是实践家、政治家,而韩非则是理论家、思想家。
韩非本是韩国王族的公子,曾經和李斯一起在荀子门下学习。他继承了商鞅、申不害、慎到等人的法家思想,自成一家之言。他建立了一套法、术、势的理论体系,极力推崇君主集权制,主张以严刑苛法控制社会。韩非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赢政看了大加赞赏。李斯向赢政介绍了韩非。于是赢政发兵攻打韩国,韩国迫于压力,遣韩非入秦。韩非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君主不能信任臣下,得用权术驾驭。深得韩非学说精髓的赢政,自然不会信任和重用韩非。韩非受到李斯等人的陷害,自杀身亡。权术阴谋理论大师,自己却死于权术阴谋。
韩非虽在秦国被害死了,但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采取的很多政治措施,却是遵循着韩非的遗教。例如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残酷镇压人民,用术控制臣下等等,把韩非思想中阴谋残暴的部分,都运用起来了。秦始皇是如此,他的儿子和孙子,也都信奉韩非的学说和商鞅之法。不但秦王朝如此,后来的封建统治者都奉之为圭臬。被装入牢笼的,不只是广大黎民百姓,还有一些作茧自缚,为专制制度添砖加瓦的读书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