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来临
2018-03-05李雪娇黄芳芳
李雪娇+黄芳芳
前段时间,困扰成都百姓十年的“彭州石化”终于有了转机。
事情起因在于2007年中石油集团在四川彭州建立的大型炼化项目,设计规模包括1000万吨/年的炼油和80万吨/年的乙烯,披露的项目总投资约500亿元人民币,彭州市政府官网称是“成都乃至整个四川建国以来工业投资最大的项目”。
但这个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项目,一直饱受民间的质疑。彭州属于成都市代管的县级市,从地缘关系上,二者非常接近,并且彭州地处成都的西北方向,彭州石化的项目距离不足50公里。按照气象部门的统计,成都多北风,项目位置恰好位于成都的上风向。在很多成都人看来,如此大型的石化项目一定会产生危害气体,加上成都地处盆地,静风天气居多,十分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雾霾天气就会十分常见。
过去几年,官方对彭州石化表现出“不认可、不可说”的态度,虽然几次澄清,但民众并不买账,而另一边彭州石化因汶川大地震曾停工一段时间,在2014年春节之后,彭州石化还是低调投产了。
于是成都每每成为“尘都”时,彭州石化总会成为众矢之的。
直到去年的7月23日,成都举行环保厅长面对面座谈会,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公开回应彭州石化对成都雾霾的影响,公布了近3年彭州石化环境统计数据,向代表打比方说明,彭州石化的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相当于一座60万千瓦的火电厂一年满负荷的排放量。这种“没有框架、拒绝套路”的形式让公众减少了一些焦虑,此次会议也被外界认为是官方发声的转折点。
其实细看整个事件,精准的数据固然可以帮助公众更客观和理智地看待环境问题,不被盲目地煽动,但很多时候,有限的政府公开数据尚不足以解答大家心中的疑问,争议自然无法停息,我国生态环境的政治建设或许还需要一段时间。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环境问题近年来逐渐显现,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却没有得到有效落实。2014年颁布的《环保法修订案》首次就“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作专章规定,对环境信息公开也都做了强制规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对《经济》记者介绍,从美国大使馆公布中国雾霾的数据已经开始,中国便拉开了监测PM2.5的序幕。新《环境保护法》有个特点,就是敢于面对现实,解决现实问题,表现出“壮士断腕”的决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设美丽中国是广大群众的共同心愿和诉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常纪文说,“一些重点排污大户的企业,需要提高认识,加强责任意识,主动公开信息,环保部门在时间上都做了规定,总体来说环境信息公开和透明的问题在以后会得到加强”。
5000年的中华文明,衍生出丰富的生态智慧。我们不仅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还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农耕日常,“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
继十八大首次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十九大则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在此背景下提出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意味着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宏观管理,必须重新考量环境要素和自然资源的价值。其中,经济发展和相应的考核要以环境损害程度来重新评价。也就是说,在原有的经济评价机制中加入环境、资源,与社会相协调的评价机制,同时要与原有的体制衔接,使之融为一体。
“两山论”指明了发展方向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谈到环境保护时,用简单的话语,生动地描绘出我国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规律,直接反映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质上内在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与人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一直以来,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不遗余力,那么今后如何延续势头,高质量建设生态体系?摆在眼前的是,十九大以后,如何通过理论把政策更具可操作?解决生态环境中社会管理精细化、科学化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岩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这意味着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整体的综合管理,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从系统角度考虑各种政策的利与弊。“就如食品安全表面上是食药监局的事,但其源头在农业,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只追究一方工作失职,充当‘背锅侠,我们还需要多部门共同努力。”
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主任王燦发向《经济》记者表达了相近的观点,他认为,在采取大部制管理的同时,还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明确环境管理职责清单,并公布于众,方便公众监督。此外,还要明确环境管理失职的责任和追责的程序,才能让部门管理尽职尽责。“这些应该是十九大以后,环境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是预料不到的。李岩解释,当年美国要用玉米扶植生物燃料工业的想法,现在已被证明是“养活了机器,饿死了人”。因此,我们更要意识到,生态文明是全过程、全系统,综合管理,而不是部门管理。其次,生态文明一定要以预防为主,这也是用付出最低的社会成本来保护生态。
合作彰显大国担当
我国强调绿色发展,实际上是应对全球环境危机的必然选择。目前全球环境总体上在恶化。有专家表示,全球环境危机突出体现在全球气候变化上,世界各国正在采取一致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一次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圆桌论坛上,某国大使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已经可以列为发达国家,理应在气候变化议题上承担发达国家的责任。面对这位大使的不当言论,时任联合国气候谈判中国政府专家组成员邹骥反其道而行,自信地回应道:“虽然中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国之重器,又成功举办了多场国际活动,在很多领域也处在世界前列,但是我们依旧是发展中大国,依旧在努力发展先进技术摆脱依靠廉价劳动力的经济模式,依旧需要为人民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如今作为能源基金会(美国)北京办事处总裁,邹骥也思考了更多问题。“在很多国际同行中,虽然我们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各保其主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过激烈的争论,但回忆过去,慢慢跳出既定的角色,会发现共同的归宿不是对抗,更多的还是合作。”邹骥感慨地向《经济》记者表示。
“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我有了新的感悟,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不能独善其身。在坚持国际规则的前提下,所谓的针锋相对,不过像是朋友间的互动。”邹骥如是说。
也许对扎根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开拓者们来说,我国绿色发展的步伐不曾减慢,他们依旧心甘情愿地奔跑在这条曲折却又光明的康庄大道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