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湾改编政治建军是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伟大开篇
2018-03-05何继明
何继明
三湾改编,是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进行的整顿和改编。它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是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伟大开篇,标志着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開始形成。
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之初,迫切需要解决军队建设问题
革命导师恩格斯曾指出:“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路是从本身的错误、‘从痛苦的经验中学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们正是从大革命失败、遭受挫折的教训中认识到,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就无法实现党的政治目的。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7月成立以来,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建党初期,共产党人积极传播革命真理,唤起工农,开展工农运动,通过国共合作掀起反帝、反军阀的高潮,为北伐的胜利准备了民众支持的条件。但是,中国共产党那时还没有考虑过自己独立建设和掌握一支军队的问题。因此,当革命形势发生逆转,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举起屠刀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屠杀时,有2.6万多共产党员被杀害,31万多工农群众倒在血泊之中。据1927年11月的统计,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党员数量由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近6万人急剧减少到1万余人。
正是血的教训,唤醒了共产党人。1927年6月,毛泽东在武汉召集湖南来的同志开会时就提出,山区的人上山,滨湖的人上船,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武装保卫革命。在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又提出保存革命力量的两条路:一是上山,二是投入军队中去。他指出:“不保存武力则将来一到事变我们即无办法。”
1927年8月7日,中共在武汉召开八七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根据共产国际6月初关于中国共产党应该“建立自己的可靠的军队”的指示,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在会上就军事工作问题和农民土地问题作了长篇发言,明确提出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问题,“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对创造新型革命军队问题已经开始探索。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和策略的政治决议案》,第八条明确指出:“革命战争,必需要创造新的革命军队”;“创造新的革命军队,不要有雇佣的性质,而要开始于志愿兵的征调,渐进于义务的征兵制,建立工农的革命军”;“这种军队之中要有极广泛的政治工作及党代表制度,强固的本党士兵支部,要有靠得住的忠实于革命的军官——这是实现革命运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这一决议案向全党指明了领导武装斗争的方向,提出“必须要创造新的革命军队”的战略任务,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层的彻底顿悟和伟大创新,也为毛泽东领导军队建设和酝酿政治建军提供了重要依据。
秋收起义失败后,解决革命军队建设问题更加紧迫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在人生重大选择面前,谢绝了去上海中央机关工作的安排,主动要求到武装斗争的第一线。他说:我不去上海住高楼大厦,要到山上去结交绿林朋友。他决心在革命实践中探索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道路。随后,他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中共湖南省委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直接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起义准备期间,毛泽东曾给中央写信,首次提出举什么旗帜的问题。他在信中指出:“国民党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可以断定国民党的旗子真不能打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打着自己的旗子举行的起义。
1927年9月9日,起义按计划发动,参加起义的部队共4个团5000余人。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加之收编的邱国轩部临阵哗变,战斗连连失利,部队损失惨重,整个部队锐减到1500余人,9月27日到达永新县高坎的九陂村时已经不足800人了。此时,部队笼罩在失败的阴云中,思想十分混乱。1975年10月1日,已处垂暮之年、身体极为虚弱的毛泽东回首往事,对身边工作人员说:“秋收暴动以后,我们连打了几个败仗。人不断地跑,连师长都不辞而别了,人心乱得很。当时,就有人说‘还是散了吧,就这么几个人,能顶什么用。”毛泽东的这段回忆,说明秋收暴动失利后的严峻形势使他终生难忘,并在他心中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印记。那时,毛泽东面临着如何稳定部队、要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军队,以及党怎样才能掌握住这支军队的重大问题。这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毛泽东创造性地给予回答。
毛泽东通过对秋收起义部队的调查研究,创造性地找到了解决革命军队建设问题的办法。起义军在向敌人薄弱地区罗霄山脉实施转移的过程中,毛泽东带着脚伤行军,可谓步履艰难,但他拒绝坐担架。“他忍着疼痛,一边走一边同战士亲切交谈”,深入观察这支部队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与干部战士交谈和深入思考,毛泽东首先认识到部队消极情绪严重,起义军转兵南下以来,思想混乱,对革命前途失去信心,感到前途渺茫的大有人在。“那时,逃跑变成了公开的事,投机分子竟然互相询问‘你走不,‘你准备往哪里去,这真是一次严重的考验。”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使部队出现枪比人多的现象。这些问题不解决,部队很难继续前进。
与此同时,毛泽东又不断发现种种积极因素。他发现,“凡是拥有一定数量党员的连队,士气就高,作战英勇,长官也能得到有效的民主监督”。他对何挺颖所在连队印象最深。他曾三次找何挺颖谈话。他问:“我想听听你的看法,前委应该怎样做才能抓住部队?” 何答:“我看要从军队的党组织去考虑。现在部队中党的组织太少,党员人数也不多,这样就抓不住士兵,抓不住部队。我看要把党组织建到每一个连队。”毛泽东还找到武昌警卫团叶挺部队的一位名叫韩伟的排长,询问叶挺部队党组织是如何建立的。韩答:党支部建在团一级,团以下没有党组织。他又问:你们部队有没有士兵党员?韩答:有,共18名。再问:你们相互之间认识不认识?韩答:不认识。这就出了一个情况,当部队打到最艰苦的时候,团以下部队没有党组织,党员也都互不认识,就形不成战斗堡垒,形不成拳头。这样,毛泽东弄清了不同的连队状况差异之所以那么大,关键是党员和党组织的作用发挥问题。endprint
这时,毛泽东找到了起义部队逃兵不断的主要原因:一是部队成分复杂。许多人参加革命的动机不纯,革命处于低潮,思想涣散,很难形成统一意志。二是部队缺乏领导核心。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和富有战斗力的基层组织,部队是抓不住、带不好、经不起考验的。三是部队没有凝聚力。旧军队的雇佣思想和不良习气依然存在,内部不民主,官兵不平等,士兵缺乏基本人权,还要挨打挨骂。
在部队面临严峻考验的危急关头,不整顿改编,这支革命力量就难以保存。这样,毛泽东在九陂村通过系统地思考和研究,下定了对部队进行整编的决心,并针对部队存在的主要问题,酝酿形成了工农革命军改编的方案和办法。一个政治建军、军队实行民主制度的崭新思路初步形成。这是人类军事史、军队建设史上的伟大创新。
“三湾改编”政治建军的深刻内涵
政治建军的改编方案在九陂村酝酿形成后,为了摆脱敌人,部队继续进山,向三湾村前进。1927年9月29日,部队到达三湾村。当晚,毛泽东在协盛和杂货铺召开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连以上军官参加了会议。会议研究讨论了毛泽东提出的方案,通过通宵的交流和激烈的争论,最终形成了前敌委员会决议。
一是压缩编制纯洁队伍。起义军到三湾时,兵力总数不足800人。许多军官没有队伍了,有的军官有部队,但严重缺编,有的士兵找不到吃饭的单位,部队已经无法指挥作战。于是前委决定把部队由一个师的编制调整缩编为一个团,保留了第一营和第三营,有7个连队、3个直属队共700余人、1000余条枪、45匹骡马。师长余洒度宣布了各级军事指挥员的任命,解决了起义军适应作战指挥需要的编制问题。整编时,针对一些人有离队情绪严重,毛泽东根据“政治决议案”的原则,宣布了“去留自由”的政策:不愿坚持革命要回家的人,可以发路费回去,但是枪必须留下。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回忆三湾改编时说:当时要走的人,他们都是参加秋收起义的,不是坏人,因为吃不了苦要回家,只好让他们走,事情不要做得太绝。面临严重的思想和组织混乱,毛泽东没有用极端的方式处理离队人员,而是用最理性的放行方法,其结果是用理想信念和革命目标纯洁了革命队伍。
二是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关于建立完整的党组织体系,毛泽东主要抓了四个工作环节。第一,增补前敌委员会委员。此前不久,起义军在芦溪遭到民团伏击,总指挥卢德铭不幸牺牲。为此,毛泽东提出,前敌委员会要增补2名军官;为使前委决策能够接地气,还将士兵党员熊寿祺增补参加前委领导工作。第二,在起义军中建立党组织体系。做到班有党员或党小组,排有党小组,连一级建立党支部,营、团、师各级成立党委,部队最高的领导机关是前敌委员会。这一举措把党的组织一直建到基层作战单位连队,即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中表述的:“把支部建在连上。”第三,建立党代表制度。部队压缩整编后,在任命军事指挥员的同时又宣布了13名黨代表的任命。随后,毛泽东带领13名党代表到钟家祠堂二层房间里召开秘密会议。毛泽东对大家说,你们都是部队公开的共产党员,是党代表。你们的任务有四条:一是领导连队党支部;二是领导连队士兵委员会;三是负责民运工作发动群众;四是配合军事主官指挥作战。第四,积极发展士兵党员。部队离开三湾时,组织建设没来得及完成,因为党员少,7个连队只有第二连成立了党支部。毛泽东提出要积极审慎地发展士兵党员。11月初,部队到了酃县水口镇,毛泽东在叶家祠亲自主持基层连队发展党员的支部会议。党的建设使起义军从上到下有了完整的党组织体系,使之完全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确保了党的理想、宗旨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军队中的贯彻执行。
三是实行民主制度,成立士兵委员会。前敌委员会决定在起义部队实行政治民主、军事民主、经济民主,在各级建立士兵委员会,其任务是教育士兵、检查纪律、宣传群众、管理伙食和监督长官。士兵委员会实际上是三大民主运行的有效载体。政治民主指的是官兵一致,废止繁琐礼节,禁止打骂士兵,士兵有话语权,有监督处分军官的权力。军事民主发端于三湾改编,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军队作战中的体现。军队里的群众就是士兵和基层干部,军事民主就是相信依靠士兵群众共同谋打赢,不是少数军官说了算。经济民主是指实行军事共产主义,官兵平等,不发饷,一样的伙食标准,士兵委员会可以监厨、查账,要求账目公开。这些举措使起义军面貌为之一新。后来,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一文中写道:“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的武器。”
毛泽东还要求起义军必须有严明的纪律。在三湾时,毛泽东就严格规定部队不能侵犯群众利益,从三湾出发上井冈山时就宣布了工农革命军行军的三条纪律。1965年5月,老红军、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陪同毛泽东重上井冈山。途中他问主席:您当年怎么就想到要搞一个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呢?毛主席说:我研究了历史,观察了社会,明白了没有严明纪律的军队,老百姓不会拥护。他对张平化说:“老百姓的利益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胜利的保证。”
三湾改编政治建军的宝贵启示
通过回顾三湾改编的历史背景、深刻内涵,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涵的宝贵启示。
三湾改编是彻底改造旧军队的深刻变革。它着眼肃清一切旧式军队特别是雇佣军队的影响,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和实行民主制度,从根本上划清了新型人民军队与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因此它实际上开启了一场彻底改造旧军队的深刻变革。
三湾改编是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伟大开端。它在革命军中建立了党的组织、民主制度和严明的纪律,初步解决了核心力、凝聚力及自我约束力的问题,使这支军队从上到下有了严密完整的党组织体系,使之完全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从而确保党的理论、理想、宗旨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军队中得以贯彻执行,给部队铸入了政治灵魂,标志着中国历史从未有过的崭新军队的诞生,成为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伟大开端。
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建设认识和实践上的质的飞跃。它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和自愿原则整顿纯洁了革命队伍;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制度,健全了党的组织,各级设党代表,把支部建在连上,为部队铸入军魂;实行民主制度,成立士兵委员会,实现民主平等和民主监督,构筑了新型的官兵关系;在高度政治自觉的基础上严明了军队的纪律。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如何“创造新的革命军队”问题上找到了正确答案,毛泽东政治建军的原则开始形成。
几十年后,罗荣桓元帅指出:“三湾改编,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正是从这里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当时,如果不是毛泽东同志英明地解决了这个根本性问题,那么,这支部队便不会有政治灵魂,不会有明确的行动纲领,旧军队的习气、农民的自由散漫作风,都不可能得到改造,其结果即使不被强大的敌人消灭,也只能变成流寇。”
(作者系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原副校长,少将,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井冈红军人物研究会副会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