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教师为何变了样
2018-03-05罗刚淮
罗刚淮
某区引进了一名特级教师,全区召开教师大会,隆重推介。原以为有了个领军人物,谁知三年过去了,未见建树,所作的两三场报告,也无非东拼西凑,拾人牙慧,徒然给人以滥竽充数的感觉。
据知情人说,该特级教师所在的市有一种特殊培养渠道,名字似乎叫“特级后备培养项目”。该项目根据情况,选出一批教师,个性扶持,重点打造,照所需条件查缺补漏,并为之疏通关系,倾斜政策,优先补给。至如缺少论文,则教育局主动联系相关杂志社,输送利益以换取文章優先发表的承诺……诸如其类,不一而足。精准培养模式下,确实能让一些教师脱颖而出,取得成绩,但将过程分解成目的,是否有些本末倒置了?
特级教师是一个光荣的称号,远如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等,理念先进,智慧卓绝,策略方法俯拾皆是;近如窦桂梅、孙双金、何捷、管建刚等,也都能著言立说,身体力行,到处传播思想创新。特级教师虽不必尽如前述各位,起码也要对一市一区的教育有些务实的引领和推动吧。然而奇怪的是,不少特级教师一旦有了这些名头,都忽然矜持起来了,少见他们出来发光发热了。是船到码头车靠站,还是自身底气不足无以为立呢?倘若培养出来的都是一个个银样镴枪头,又有何意义呢?
在催生特级教师的过程中,教育部门居功甚伟,尤其是在培养和评审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一旦瓜熟蒂落,则更要依靠教师自身的业务修养去影响他人。否则,就如猴子爬竿,越爬高,红屁股就越显眼,空沦为笑料话柄。
名师应该评,名师应该奖,名师甚至应该批量培养,但这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求真务实客观公正的基础上,一定要基于教师队伍的现实需要。倘若用订单式定制,人员事先就锚定,荣誉事先就指定分配了,又怎么能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呢?
2017年国家隆重出台国家层面的荣誉体系。教育部门就更应该将教育部门已有的荣誉称号与评选标准加以规范,让那些具有真才实学、能发挥带头引领作用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