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名词用作动词与零词缀派生

2018-03-05苏河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18期

【摘要】名词用作动词是一个常见现象。名词用作动词,充分体现了人类使用语言的自发性和创造性。对名词用作动词的研究,学者们各有自己的观点,本文从词汇学和语义学相结合的角度,通过分析有关学者理论及案例,希望梳理英语名词用作动词的特征、潜在规律和判断方法等,并尝试在Clark & Clark对其名词用作动词九大分类的基础上,提出“零词缀派生”概念,梳理该用法的若干规则,望籍此能让英语学习者有些启发。

【关键词】名词 动词 零词缀派生

引言

本文认为,名词用作动词,之所以称“用作”,从使用目的的角度来看,重在“活用”。“活用”并非指“动词化”(例如strengthen),而是指源名词虽无任何词汇形态的改变,但在句子中却具备了动词的动能,释放出其内在的动词语义。本文首先介绍词汇学一些相关概念;接着从词汇学和语义学的角度分析几位著名学者的案例,提出“零词缀派生”,并尝试归纳出名词用作动词的一些潜在规律;最后,本文浅析了名词用作动词在语义上产生的修辞效果——隐喻,以突出名词用作动词的意义。从构词法的派生角度出发,本文将集中探讨单个名词,复合名词(除个别举例)、名词词组以及习语暂不纳入讨论范围。

一、相关概念

1.派生。英语词汇学主要研究词汇的形态结构、关系、历史发展、构成和用法等;词汇是单词的集合体,单词则是一门语言中具有其固定发音、意义和句法功能的最小的自由形态。单词意义(word meaning)主要包括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前者指具备展现语法概念或关系(如单词的词性、名词的单复数、动词的时态等)的单词意义部分,后者则指单词意义中能够表明词汇概念的部分。

(1)A special shampoo strengthens his hair.“-s”依附在动词strengthen上在句中表明语法意义,而“-en”则提示其词汇意义——加强、使强化。

整个英语词汇系统经历了巨大的演变,有些单词不再被人们使用,有些则是通过借用(外来词)或构建而来。现代英语中词汇的扩张主要依靠构词手段完成,其中包括词缀法(约30%-40%新词)、合成法(约28%-30%)、转化法(约26%)、缩略法(约8%-10%)以及拼缀法(约1%-5%)(Howard Jackson & Etienne Ze,2000)。本文认为,名词用作动词是词汇扩张的一种手段。

词缀是依附在单词或单词元素上用于表示意义或功能的一个(或一组)词素,分为屈折和派生两类(汪榕培,2000)。再看例子(1),依附在谓语动词strengthen上的“-s”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的语法意义,属于屈折词缀(它使其所依附的单词符合语法逻辑,融入句式,且不改变单词的词性),而“-en”则把strength这个名词动词化,使其具备了“to cause (sb or sth) to become stronger”这个内涵,实现词性的改变,这便是派生词缀。

在把名词用作动词的过程中,是否所有名词形式都能直接用作动词呢?

(2)The new dress beautifulnessed the girl./ The new dress made the girl look beautiful.

(3)His birthday gift happinessed his father. / His birthday gift made his father happy.

(4)The first prize successed his college life./The first prize made his college life a successful one.

(5)He workered in the factory. / He worked in the factory (as a worker).

(6)He workinged in a factory in HongKong several years ago. / He worked in a factory in HongKong several years ago.

(2)至(6)加下划线句子中的粗斜体单词(按其与主语和宾语、主语与状语的位置关系,暂且称其为“谓语”)是名词形式,但(2)、(3)和(5)的名词形式是通过词缀法获得的;(4)的名词已有其动词形态succeed,而(6)的名词则是个现在分词形式的动名词,以上这些词语在句子中尝试充当谓语角色,但却不符合语法规则;它们所在句子的句义可以由紧随其后没有添加下划线的句子来表达。

当一个英语名词在没有添加任何词缀的情况下在句中充当了动词,究竟是哪种构词法促成了这种词性的转变?20世纪七、八十年代,McCawley提出,名词用作动词后的这个动词是源名词的派生,因为nail the note(to the door)中的深层次语义是to cause a nail to hold the note on the door。

2.动词化。动词化verbalization其中一种方式与词缀紧密相关,常用能够在名词基础上实现动词化的动词词缀主要有ise/ize—computerise,organize;en—strengthen,loosen;ify—edify,terrify等等,其顯著特征是在名词词尾加上词缀,以实现词性的转变。

动词化的规则与名词用作动词的“活用”内涵截然不同,因此,通过添加动词词缀转变为动词的名词跟完全不外加词缀而直接用作(成为)动词的名词有着本质的区别。

3.转化法。英语中,有的名词可作动词,有的形容词可作副词或动词,这种把一种词性用作另一种词性而词形(拼写)不变的方法叫作转化法conversion,也称零位派生zero-derivation。例如:

work n. (工作) →work v. (工作);lead v. (带领)→lead n. (领先);professional a. (专业的)→professional n. (专业人士);sample n. (样品)→sample v. (取样)……

这种构词法能使单词在不改变词形的基础上转化为几种词类,一词多义是转化法的集中体现。转化法多数集中在形容词、名词、动词等之间的变换(也包括副词、介词转化为动词等)。名词用作动词与转化法的区别有二:

(1)名词用作动词时是单一方向,内涵是“先有名词,再衍生出动词概念”,例如,Clark & Clark(1979)曾举例to TNT the building,TNT全称Trinitrotoluene,是一种烈性炸药,由J·威尔勃兰德发明。先有TNT这种物品,方有to blow sth away with explosives这个延伸的TNT内涵,而非先有to explode with TNT这种行为才出现TNT这种物质。

(2)用作动词的名词在语义层面可以从单个单词延伸到名词词组、复合名词和习语,其中习语可以通过复合法成为名词结构,例如,Clark & Clark曾举例子to one-boy-one-girl it,one-boy-one-girl并非单纯名词成分,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直接用作动词的名词结构式习语为数不少。

4.零词缀派生Zero-Affix Derivation。本文所讨论的现象是名词用作动词这个单一方向的词性改变,其中的名词还将包括人名等专有名词。为更好地明晰名词用作动词与派生、动词化以及转化法的界限,本文提出“零词缀派生”Zero-Affix Derivation,它既不同于词缀法和动词化,也有别于转化法。

首先,从“零词缀”这个角度,若把en分别加在force和courage之前以及strength和white之后,上述单词将改变其词性为动词,然而,并非所有名词均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向动词的转化。这些转化后的单词虽然带上明显的动词词缀,满足了派生这个条件,但不符合词缀为“零”的要求。

其次,从语音学角度来看,当一个名词被加上词缀,这个新单词的语音规则也发生相应改变。例如,当en加在courage这个名词前面,动词encourage的音节结构以及语素元素的数量与位置也较courage不同(如图1):

综上,通过对比词缀法、动词化和转化法的基本概念和形式,借助语音学的角度,本文认为,当名词用作动词时,因语义和词性的改变导致出现派生现象,只是此时的派生属于“零词缀”(没有任何词缀的介入),这点既与词缀法不同,又明显有别于转化法的零派生内涵。所以,本文认为“零词缀派生”Zero-Affix Derivation更能体现名词用作动词的特点和内涵:名词用作动词时,因其词性和语义均具备了动词特性,该特性并非通过添加词缀来激活;这种活用现象是单向的名词转为动词,是句子或语境赋予的;能用作动词的名词还包括专有名词(以及复合词、名词词组和习语等

等)。

二、相关理论的分析

部分著名学者如Clark & Clark等对名词用作动词的分析主要基于语义层面。本文认为,单词在添加词缀后其语义大多都会产生变化,这是从词汇学角度的考量;对名词用作动词的分析和判断,应该同时考虑词形和语义的变化,并结合该词的使用目的和在句中的表达效果。

名词用作动词涉及语义和语法过程,即源名词的语义内容被赋予了能够表达“动作”或“动词性”的内涵,而它被用作动词则导致其在(句子中)表述公式里语法功能的缺失,在此过程中,新语义功能的出现从某程度上对该种缺失进行了一定的“弥补”(Leech G. 1974)。

(7)The milk tastes good.

(8)She milks her hair every day.

句子(7)中,milk为句子主语,而在(8)中milk则失去了主语这一语法功能,但又重新获得了to wash ones hair with milk这个谓语的语义内涵。本文认为,Leech的观点揭示了名词用作动词的本质。

1.语义分类。Jespensen (1942)在其著作第一章“名词”中对名词用作动词作了详细介绍,并称用作动词后的这类词为非名物化动词desubstantial verbs。他从大量案例中将此类词语归纳为表示“地点”、“动物”、“物件”、“工具”、“身体”、“时间”以及“形状”等七大类。

Quirk等人(1972)对名词用作动词后的语义关系进行了分析,将此类名词划分为七大类别 (N代表源名词,V表示所用作的动词):(1) 放入名词put in/on N;(2)提供名词give/provide with N;(3)从……消除名词deprive of N;(4)用名词做工具V with N as instrument;(5)像是名词一样起作用 be/act as N with respect to;(6)变成名词make/change …into N;(7)用名詞送去Send/go by N,这种分类方法与Clark & Clark (1979)的分类法极为相似。

Clark & Clark(1979)在When Nouns Surface As Verbs中采集了超过1,300例子,包括747 (to New York),guitar his way across the US,TNT the building,one-boy-one-girl it等等,他们根据原生名词的格提出了九大分类:“物件”、“地点”、“时间”、“代理”、“经验者”、“目标”、“来源”、“工具”和“其它”。

徐盛桓在其Semantic Motivation of N-V Shift (2001)一文中将名词用作动词的“语义分类”重新划分为三大类别——“代理”<“物件”<“涉事”(“<”应理解为“在同一语义环境下,名词用作动词的可能性比...小”)。

2.词缀与语义关系。名词用作动词时,从词汇角度看,源名词和目标动词均无添加任何词缀,特别是派生词缀。Clark & Clark列举了teacher the pupil和portion the loot,其中teacher是由动词teach加上名词词缀er得来,倘若需要表达“give instruction to sb or cause sb to know or be able to do sth”时,teach是最佳选择,而非teacher。鉴此,“代理”这个类别出现了与英语惯用法相抵触的案例。Portion 在portion the loot中表示“to separate”,该词之词根为port,根据柯林斯词典,它的名词意义注解为A port is a town by the sea or on a river,which has a harbour,或A port is a harbour area where ships load and unload goods or passengers,或A port on a computer is a place where you can attach another piece of equipment,for example a printer,或Port is a type of strong,sweet red wine,它的動词意义注解为“举枪,持枪,左转舵以及转向左舷”。综上,port(v.)和portion(v.) 分别指代不同的动作,具有不同的语义,本文认为把portion the loot中的portion看做名词用作动词比teacher用作动词更为合理。

Eye the guard-dog是Clark & Clark的第八类“工具”中的一个例子,语义为to see/watch the guard-dog,鉴于在英语词汇中已有动词“see/watch”,此处的eye没有必要这样活用。

(9)When arrested,the criminal eyed his partner to run.

上例中,eyed的内涵是to make a signal with ones eyes,不同于“see/watch”的动作及其语义。Clark & Clark在“代理”中列举了tourist through the east coast这个例子,其中tourist的名词形态是指一个进行旅行观光的人,在例子中的动词语义可以理解为to make a series of visits for some purposes,这与tourist的词根tour(v.) /(n.) 具有极为相似的语义内涵。

本文认为,当被用作动词的名词是从由一个动词通过派生等构词法得来的、且与该动词有相同或相似的语义,这个名词原则上不应用作动词,即:带有名词词缀的名词,且其与原词根有相似或相同语义的,不能列入“名词用作动词”这一用法。如一名词直接用作动词,表示的动作已有现成的动词可完成,原则上也不应纳入“名词用作动词”这个范畴,除非此时的它表示不同的动作意义。

3.名词用作动词Vs. 隐喻。Marjorie K. M. Chan和James H-Y Tai (Marjorie K.M. Chan and James H-Y Tai. 2000)指出“指代实物的名词可以转为及物动词(名源动词)”,并“随意转为预示动作的动词”。他们还列出名源动词的相关标准,其中一条为“名源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必须与源名词所指代的事物相关,而且是一种非隐喻的具体感官”。

(10)The car accident made her disabled and black-holed her dream as a dancer.

例(10)的句义为“这次交通事故让她致残,使她的舞蹈梦想彻底破灭”。首先,交通事故与源名词black-hole表示的事物(天体形态)概念上不相关,且black-hole未曾出现;其次,black-hole把宇宙空间的天体形态与交通事故给主人翁带来的感官(悲伤、不幸、痛苦和折磨)相结合。这种心灵上的感官并不能被量化,即不具体;最后,该名词用作动词时产生了修辞效果——隐喻。

前面portion the loot中portion的语义内涵表示“某物的一部分或份额”,而这个“部分”或“份额”是一个不定量,且这些“部分”或“份额”并未能像apples和trees那样指示具体的实物,但是portion可以用作一个动词,详见上文分析。

本文认为,名词用作动词时,源名词的“动词性”或表示的动作并非总是与其指向的事物相关,因该源名词也可以指示抽象意义;再者,源名词用作动词大多伴随隐喻现象,这种感官不是具体的可量化的。

无独有偶,大多数名词用作动词均能取得隐喻等修辞效果,相当于in a way (of)...,或...like...这种表述模式:

(11)A shadow arrowed into the wardrobe when he walked in his room. [≈A shadow dashed into the wardrobe in his room like an arrow.]

(12)He columned the whole family when his father died. [≈He supported the whole family like a column when his father died.]

(13)The enemies soon ivy up the city wall and attack the guardians. [≈The enemies soon occupy the city wall in a way an ivy grows and attack the guardians.]

(14)Alfred riveted on the cliff. [≈Alfred stood still on the cliff like a rivet in the wood.]

名字是人物或地点等的标记。从语义学层面,最简单的具有指示性意义的名词性词是名字。根据《描述理论》,当名字用作动词,便将出现各种形式的关联(Searle,1958)。Ruth Kempson (1977)认为,固有名称是指个体,本文则认为,固有名称或专有名词具有指示一类人或一类事物的功能。例句(18)和(19)中,“Clinton”和“Lewinsky” 是人们熟悉的人物,在1996年美国大选后,它们的外延是人物,而内涵则分别演化为“to tell lies”和“to have an affair”。为此,把“Clinton” 和“Lewinsky”用作动词来谈及与Clinton或Lewinsky具有某些相似特质或品格的人时,通常指向的是一类人。另外,(15)、(16)和(17)中名字用作动词,确实使其内涵更加丰富和生动,其中(15)的名词用作动词指的是一类物(电器)。

(15)Mr. Brown Panasonicked all his newly bought electrical appliance in the kitchen.

(16)The Nazi army Satan in this village.

(17)He always Shakespeares his speech.

(18)He is always Clintoning.

(19)The prostitute means to Lewinsky the beary man.

綜上,单纯从语义基础对用作动词的名词进行分类,容易忽略了词汇学中派生等现象,也可能因遗漏英语惯用法出现机械化“套用”。用作动词的名词能涵括专有名词(名字更为常见),也会涉及修辞手法尤其是隐喻(以增强表达效果),这是名词用作动词在语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结束语

在Clark & Clark等专家对名词用作动词的分类基础上,本文尝试从词汇学角度对比词缀法、转化法和动词化等概念,提出了名词用作动词是“零词缀派生Zero-Affix Derivation”这一观点,并借助语义学相关理论方法,尝试补充若干判定规则如下:

1.名词用作动词时,因语义和词性的改变而出现派生现象,此时的派生属于“零词缀”(没有任何词缀的介入),与通过添加词缀的派生以及动词化有所不同。

2.名词用作动词是单一方向的,零词缀添加的派生现象加上用作动词的名词范围,致使名词用作动词与转化法的零派生有着实质差别。

3.当被用作动词的名词是从由一个动词通过派生等构词法得来的、且与原动词有相同或相似的语义,这个名词原则上不应用作动词,即:带有名词词缀的名词,且其与原词根有相似或相同语义的,以及由形容词派生而来的名词、动名词,不能列入“名词用作动词”这一用法。例如 Microsoft company employs Fitz,而非Microsoft company employees Fitz。如一名词直接用作动词,表示的动作已有现成的动词可完成,原则上也不应纳入“名词用作动词”这个范畴,除非此时的它表示不同的动作意义。例如teacher和teach,assistant和assist等等。

4.用作动词的名词可以从单个名词(专有名词)延伸至复合名词、名词词组和习语。

5.名词用作动词时,源名词的“动词性”或表示的动作并非总是与其指向的事物相关,因该源名词也可以指示抽象意义,这种抽象意义在语篇环境中大多能带出修辞效果,尤以隐喻居多,这种修辞效果在感官上不是具体的、可量化的。

词汇是个庞大的系统,本文在构词法相关理论的研究尚有不足,在修辞学的视角下对名词用作动词的意义在深度上和广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撰写本文的初衷纯属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同切磋。

参考文献:

[1]Clark Eve V.and Herbert H.Clark.1979.When Nouns Surface As Verbs.Languages 55:767-811.

[2]Howard Jackson & Etienne Ze:Words,Meaning and Vocabulary—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English Lexicology.Cassell Publishing House,2000.

[3]Jespersen,O.A Modern English Grammar on Historical Principles,VI:Morphology[M].Gopenhagen:Mundsgaard,1942.

[4]Leech,G.Semantic[M].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s Ltd, 1974.

[5]Marjorie K.M.Chan and James H-Y.Tai:From Nouns to Verbs:Verbalization in Chinese Dialects And East Asian Languages.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2000.

[6]McCawley,J.M.Prelexical Syntax[M].In Richard J.OBrien (ed),1971.

[7]Quirk,et al.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London: Longman,1972.

[8]Ruth M.Kempson,Semantic Theor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13.

[9]Searle,J.R.Proper Names[J].Mind 67.1958:166-71.

[10]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1]徐盛桓.名动转用的语义基础[J].外国语,2001(1).

作者简介:苏河,研究方向:语篇分析与翻译,功能语法,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