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8-03-05卢姣姣洪涵涵王守梅

关键词:针刺杂志护士

卢姣姣, 洪涵涵, 王守梅

(上海长征医院 呼吸内科, 上海, 200003)

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承担着患者的安全康复及卫生教育等工作,与患者密切接触,是接受患者突发事件的一线医务人员[1]。护理人员从事侵入性操作频率大,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职业危险,其中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意外事件中最常见的职业危险[2]。被污染的各种针刺伤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是一种刺入皮肤黏膜组织的意外伤害,是感染各种血源性疾病的主要途径[3]。因此增强临床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技能训练,从而建立一个安全的工作条件,对降低护理人员职业性危害至关重要[4]。本研究探讨了护士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及其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 月上海某三级医院护理人员50名,年龄21~42岁,中位年龄28岁;护龄2~26年,中位护龄12年;学历:中专10名,大专25名,本科15名;职称:主管护师8名,护师12 名,护士30 名。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开展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2016年 8月—2017年 8 月累计针刺伤发生次数、发生时机、原因、是否上报、单位对院感重视程度等。要求每个调查对象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作答,且经过统一保密培训,在个人说明中阐述自己对意外针刺伤原因及预防方法的建议。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率100.00%。

2 结果

2.1 针刺伤的发生时机

共发生针刺伤150次,输液完处理注射器时发生针刺伤最多为60次,占40.00%。见表1。

表1 针刺伤发生的时机

2.2 累计发生针刺伤的次数及构成比

50名护士中,48名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96.00%。见表2。

表2 累计发生针刺伤的次数及构成比

2.3 发生针刺伤后上报登记情况

本组发生针刺伤的 48名护士中,报告者仅有12名,占25.00%。调查显示有43名护士愿意参加有关针刺伤的职业安全培训。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1 护士自身防护意识淡薄: 研究[5]显示,在各类护理人员中,实习生及新护士的针刺伤发生率高,主管护师及副主任护师针刺伤发生率低,工龄短的更易发生针刺伤;护理人员性格特征,技术不娴熟和对针刺伤的认识不全面等都是引起针刺伤的重要因素[6];参加工作早期没有形成稳固的职业防护意识,在工作繁忙的时间段,认为院感防护是多余的程序,存在侥幸心理,把拔下的输液器放在处置室集中处理,从而掉以轻心[7];此外临床教学中教师在职业危险的防护教学方面一笔带过,仅重视技能操作及理论知识,更加降低了实习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8]。

3.1.2 医院对针刺伤的防护培训不足: 由于目前护患比达不到规定要求,部分护理人员没有经过严格防护培训就仓促上岗,从而导致新护士对针刺伤防护的认识不足[9-10]。传统的观念强调护士应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以患者为主,从而忽视自身的健康。新护士初次参与临床工作,对环境陌生,自身重视不够,未能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执行,缺乏相关的院感知识。

3.1.3 工作量因素: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加重,人们对健康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住院患者不断增多。由于患者对护理质量要求高,使护士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强负荷之下针刺伤发生的几率就越高[11]。

3.1.4 输液器处理流程复杂: 受精神紧张、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护士工作压力越大,越易出现操作流程上的失误。此外,医院环境拥挤,人员嘈杂,在收集及转运锐器的各个流程中易造成针刺伤。工作科室、时间段以及缺乏安全保护用具与针刺伤的危险率密切相关[12]。

3.2 预防措施

3.2.1 加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护士要有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建立并遵守安全防范操作有效程序,加强管理,将标准操作规程和防范意外针刺伤管理规范贯穿于工作的始终[13]。研究[14-15]表明遭受意外针刺伤的护理人员绝大多数是因为操作时没有遵循预防针刺伤的有关规定造成的。因此,加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建立并遵守安全防范操作有效程序是非常必要的。

3.2.2 加强岗前培训及在职教育: 将意外针刺伤的防护教育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护士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丰富自己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有效地预防意外针刺伤的发生。医院定期组织在职护理人员学习职业危险的防护知识,加强操作规范化的培训[16],使护士完全掌握针刺伤的处理流程,发生意外针刺伤后能做到正确处置和及时报告。

3.2.3 合理分配工作: 护理管理人员应弹性排班,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工作岗位,以患者需求量为原则[17],同时根据护理人员特征及优点,做到合理搭班,减少工作量。特别是在人员不足,但工作量较大以及突发抢救的时段,可以适当调整班次。同时责任护士增加巡视次数,做到心中有数,忙而不乱,减少意外针刺伤的发生率。

3.2.4 医疗废品的处理: 合理收集用后针头,不应用手套回针帽、不应有意用手将针折弯和毁形、拔下针头后禁止持针随意走动或随意放置,用过的针头分离后要妥善放置在锐器盒中。工作期间注意团体合作,增加同事之间的感情,共同营建一个轻松、安全的工作环境。医疗垃圾应在卫生部门统一规定下,在固定的场所进行销毁。

综上所述,本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面临着针刺伤的危害,且部分护理人员存在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操作不规范等现象。应不断加强护士岗前培训和在职教育,合理安排工作岗位,严格执行医院医疗废品管理条例,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减少针刺伤。

[1] 梁建华, 骆如香, 韦静喻, 等. 广西不同等级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认知度和防护的调查分析[J]. 广西医学, 2013, 35(3): 359-361.

[2] ZHANG X, YUE G, CUI M, et al. Needlestick and Sharps Injuries Among Nurses at a Teaching Hospital in China[J]. Workplace Health Saf, 2015, 63(5): 219-225.

[3] 马静玲, 侯秋秀, 梁小艳. 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原因与干预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23): 5776-5777.

[4] 徐胜兰. 输液科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7): 660-661.

[5] 谢春梨, 廖维芬, 唐素荣, 等.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提高防范针刺伤的效果[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3): 230-231.

[6] 王晓松, 曾慧. 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研究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15(8): 36-38.

[7] 刘惠林, 谈菊萍, 杨英, 等. 护士针刺伤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5, 14(4): 276-277.

[8] 任晓冉, 徐莎莎, 画妍,等. 临床实习不同阶段护生针刺伤发生情况及其防护教育现状调查[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25): 1882-1884.

[9] 孟红燕, 梁培荣, 薛小玲, 等. 临床护士预防针刺伤知信行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17): 63-66.

[10] 苏若琼. 特性要因图分析法在针刺伤职业暴露防护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 2015(13): 1648-1650.

[11] 顾颖, 钟波, 王惠,等. 临床护士针刺伤监测结果分析与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12): 3085-3086.

[12] JAHANGIRI M, ROSTAMABADI A, HOBOUBI N, et al. Needle Stick Injuries and their Related Safety Measures among Nurses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 Shiraz, Iran[J]. Saf Health Work, 2016, 7(1): 72-77.

[13] 顾月, 陈辰, 程科萍, 等. 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医疗锐器伤的分析[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3, 31(1): 41-44.

[14] CHO E, LEE H, CHOI M,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eedlestick and sharp injuries among hospital nurses: A cross-sectional questionnaire survey[J]. Int J Nurs Stud , 2013, 50(8): 1025-1232.

[15] 王锡唯, 徐军, 王春英, 等. 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程度与针刺伤/锐器伤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J]. 护理学报, 2014, 1(22): 32-34.

[16] 黄明珠, 傅慧芳, 陈玉芬,等. 入科前集中培训对预防实习护士针刺伤的效果观察[J]. 全科护理, 2013, 11(6): 544-545.

[17] 王新丽, 杨素玉, 朱智玲,等. 弹性排班对护士工作职业满意度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6): 107-108.

猜你喜欢

针刺杂志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杂志介绍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杂志收纳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