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
2018-03-05
1 叶廷芳 从卡夫卡到圆明园废墟
很少人的一生能被称为“传奇”,叶廷芳应该算一个。他是将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引入
中国的学术先驱,是最早将卡夫卡、布莱希特、迪伦马特译为中文的杰出翻译家,但他更愿称自己为知识分子——为保留圆明园和长城的历史遗迹,为开放二胎,大声疾呼,建言献策。
“文革”结束后,在叶廷芳等多位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打入冷宫的西方现代文学终于重见天日。叶廷芳的名字总与卡夫卡、布莱希特、迪伦马特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他的译著《迪伦马特喜剧选》(1981)和他的专著《现代艺术的探险者》(1986)。里尔克本该出现在《现代艺术的探险者》中——最初的构想是,卡夫卡、布莱希特和里尔克分别作为小说、戏剧、诗歌的现代主义巨匠,各占一章,平分秋色;后来截稿日期逼近,里尔克部分没来得及撰写,只好暂时搁笔。这一拖便再无见光之日。
他自称“不是为了学术而学术的人”,十多年来他几乎每年出书,多为散文随笔。2017年的新书是《废墟之美》,37篇随笔,有新作有旧作,全都与建筑艺术、废墟文化相关,是他多年以来对废墟美学的思考。
圆明园保留废墟原貌有他的谏言功劳,最近,他又盯上了长城应修复还是保持原貌的问题。他提起以前常带外国友人参观长城,对方的第一要求往往是“可不要带我们去看新长城哦”。
一次,他陪四位德国朋友登司马台长城,在走过大段“修旧如旧”的城墙与岗楼后,眼前突现一片乱石遍地的长城残迹,砖瓦缝隙间长出绿叶。大家不约而同地惊呼:“啊!长城在这里呢!”相比之下,那些修得整整齐齐的墙体显得了无生机。那天,四位德国朋友兴致高昂地在残迹中攀爬前行,直到叶廷芳喊“吃不消了”才停下来。
两处癌症手术后的一年半,在睡不着的清晨,他偶尔会开灯,读散文。有一天,他读到三岛由纪夫在参观希腊卫城废墟时发出这样的感叹:“那种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的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希腊》)对于有废墟的地方,他印象总是格外深刻些,比如海德堡的古堡,又比如柬埔寨的吴哥窟。他曾和女儿一同前去游览,在那些久已风化、长出青苔的石寺残柱与佛像中,他与女儿打赌,要爬到最顶上。他做到了,正如他克服了生命一次又一次的考验:“那是一种意志换来的精神上的胜利!”
2 宋南华:针尖上推广中医“功夫”
近日,《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作为获奖者之一的宋南华回到了中国。
宋南华祖籍云南临沧,二十多年来,他不遗余力在巴西推广中国传统医学文化,力推针灸进入巴西主流医疗体系。他不仅是第一位在巴西取得西医医师执业资格证的华人针灸师,也是获得拉丁美洲国家人文科学院的新任院士的首位华人。
1995年,宋南华踏上了巴西的土地。“巴西是一个移民国家,对外来文化接受度很高,巴西人对中医的认识和喜爱程度也超乎我想象。”正因如此,宋南华有了留在巴西传播中医文化的想法。
由于没有当地的执业医师行医资格证,针灸被划归为美容理发同属性的服务行业,宋南华也只能被称为“技师”,这让一心想在巴西推广中医文化的宋南华憋屈又难过。“只有得到主流社会和主流医学的承认,才能表明中医文化在当地获得成功。”宋南华决定通过当地医生资格考试,为中医“正名”。
语言不通、无法全日制学习、生存压力……宋南华花了9年时间,经过3次考试考取了西医医师执业资格证书。自此,他在巴西行医才算名正言顺。
“我最小的患者是一个6个月大的男婴,受便秘困扰,肚子胀得像排球般大,他的母亲奥利维拉虽是著名儿科医生,但对自己孩子却束手无策。”宋南华说,奥利维拉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带孩子前来就诊,经过他诊断,在婴儿手臂的肺经上轻轻扎了两根银针,两小时后,男婴开始排便。“从此,奥利维拉便成了中医针灸的‘代言人’,走到哪里都宣传中医的好,并开始学习针灸。”
这名巴西名医的“代言”效果,也像针灸一样立竿见影,宋南华的医术和名气在巴西社会得到迅速推广与认可,前来接受治疗的患者不仅有巴西普通民众,还有许多“大人物”。宋南华笑言,巴西前国防部长罗贝洛因腰椎间盘突出接受了针灸治疗后赞不绝口,经过他的推荐,许多巴西政府官员都 慕 名而来,自己的诊所一度被称作“巴西的高干病房”。
宋南华告诉记者,目前针灸在巴西作为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被纳入到国家医疗卫生保健体系;有260余家公立医院建立了针灸治疗科室;很多医学院还开设了中医理论课程。
3 全球教师奖中国唯一入围者杨冬梅:27年扎根乡村
在日前揭晓的全球教师奖前50名入围名单中,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杨冬梅名列其中。
据组委会介绍,全球教师奖是为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教师设立的奖项。2018年度全球教师奖,从来自173个国家的3万多名教师中选出了前50名入围,杨冬梅成为中国唯一一位入围者。
作为一名蒙汉双语授课学校的汉语老师,组委会为杨冬梅制作的入围介绍中写道:“当杨意识到学生面临的挑战时,她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教他们汉语。她把她的方法命名为‘哲乐’方法。并利用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渴望获得新知识的心来教学。”
关于她独创的教学方法,杨冬梅解释说:“‘哲乐’是我自己取的名字,蒙语里译为‘植物的藤叶’。植物的藤不像参天大树那样硬、直,但是它有向上攀爬的精神,即使绕了很大的弯,但只要找到一个支点,它就会一直向前。我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我的孩子们处在少数民族乡村学校,许多孩子家庭条件不是太好,孩子们内心自卑,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们像藤蔓一样自信、勇敢、积极向上、敢于攀爬。”
杨冬梅利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用汉字的会意字、象形字等特点分析生字。她也会针对一个汉字和学生一同探讨识记方法,这个方法不拘于必须合理,但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只要他们有办法记住生字,一律给予鼓励。
这种教学方法效果显著,杨冬梅的学生经常在当地语言学习比赛中获奖,毕业班也一直保持98%的升学率。
27年致力于教育的杨冬梅,19岁时被分配到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额尔格图镇额尔敦查教学点任教,最初只有11个孩子,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杨冬梅在那里一教就是7年。1998年至今,杨冬梅先后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蒙古族小学和第九中学任教。
由于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孩子们几乎没有条件接触“外面的世界”。2009年,杨冬梅凭借自学考取了日本滋贺大学的研究生,在她心里,这次留学机会是为了“出去看看,从而激励孩子们勇敢走出去。”
杨冬梅说:“我这次参加全球教师奖评选,也是为了身体力行给孩子们做榜样。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我的学生,告诉他们虽然我很平凡,但是也能得‘马云乡村教师奖’、也能入围‘全球教师奖’。所以要敢于去看外面的世界,去挑战不同的高度。”
4 再见了,“不懂球的胖子”
1月10日刘国梁42岁生日这天,他说出了那句一直没有说出口的话:作为教练,他退役了!
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一位台湾网友留言问:“中国队后面那个不懂球的胖子是官员吗?看样子全场就他不懂球……”而那个面无表情双手交叉,别人嘴里“不懂球的胖子”,就是当年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从此,“不懂球的胖子”这个外号便流传开来。
刘国梁有多牛?可能连他自己都很难一口气说明白。在球员时期,他便成为中国乒乓球历史上第一位集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冠军于一身的“大满贯”得主。转型做教练后,又带领中国乒乓球队在国际赛场上获得荣誉无数。有粉丝将他在运动员时期、执教生涯获得的冠军进行统计。列表之长、奖项之多,着实令人瞠目。
1991年,16岁的刘国梁被破格选入国家乒乓球队。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刘国梁收获男双金牌和男单金牌。当年他还获得了第17届世界杯男子单打冠军。1999年荷兰世乒赛,刘国梁成就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大满贯梦想,他也成为中国男乒的第一位大满贯球员。
2002年刘国梁选择退役,并出任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男队教练。2008年奥运会,刘国梁率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夺得北京奥运会男子乒乓球团体赛冠军和男单冠、亚、季军。并在一年后的横滨世乒赛,再次包揽男单、男双冠亚军。从那以后,直至2017年,无人能撼动国乒地位。
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国乒所向无敌,甚至提出了“养狼计划”,帮助外国乒乓球运动员提高水平。国际乒联多次对比赛规则进行的修改,被视为“遏制中国乒乓球队”。
在1月7日的综艺节目中,刘国梁打趣道:“这个改啊,哦,他们(国际乒联)倒是也为我改过比赛规则,心情,挺爽的!因为无论他们怎么改规则,我们还是世界第一!”
2017年6月20日,中国乒乓球协会发布消息,经中国乒乓球协会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刘国梁将担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不再担任国乒总教练。尽管离开中国乒乓球队一线,他仍一如既往地关注国乒。天津全运会时,就有他一边吃饭一边通过手机观看乒乓球比赛的照片爆出,感动了无数网友。刘国梁也曾公开表示,自己永远不会远离国乒,会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关注国乒。
在42岁生日这天,他割舍下留恋,亲口说了退役。
刘国梁,这个国乒黄金一代的天才选手,这个见证了国乒起起落落,又带着国乒重回巅峰的功勋教练,终究是要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