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的一年,你愿意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吗

2018-03-05

中学生天地(C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董卿教养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中,赫尔曼·黑塞说:“对‘教养’的追求,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可是,作家梁文道却在《教养与奢华》一文中感叹:“‘教养’是一个何其古老、于今天何其陌生的词啊。如今有力奢华地招摇过市之辈多如过江之鲫,甘于谦逊、力求品格善美的人却几不可闻。”

现如今,“教养”真的如此难寻吗?

“高中时结伴郊游,班长买了雪糕给大家吃。不知道是谁拿出雪糕后把包装袋抛到空中,被风吹走。大伙受了感染,一个接一个地抛,只有一个姑娘,悄悄地把包装袋塞进了牛仔裤口袋。那一刻,我的脸有点儿红……”

“南京地铁早高峰,一群民工师傅看着一辆辆列车驶离,却迟迟不上车,原因是怕自己随身携带的行李占地方,影响其他赶着上班的乘客。于是足足等了2个小时,他们才上了车。朴素的衣衫遮不住他们高大的形象!”

“你们看到过主持人董卿下跪吗?公安英模晚会上,坐着轮椅的英雄被推上台。董卿弯下腰和他握手,却发现他要仰视自己,于是董卿立刻调整姿势,跪下采访,保持和英雄的眼神平等交流。”

“有教养的人都是一家一家出现的。国庆长假在火车上,看到一位父亲陪着两个孩子坐在车厢连接处安静地玩耍,本以为他们买的是站票,等列车员问他们为什么不去座位上时,才知道他们坐的是一等座。父亲说,孩子顽皮,怕影响别人。”

……

教养与年龄、性别、职业、地位、贫富都无关,它就像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表现。

去日本旅游过的人,常常会感叹日本真是一个文明的国家。比如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办法擦干净,这样后来的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虽然没有必须擦干净的规定,也不一定会与后来的乘客相遇,但“不给别人添麻烦”的社会文化,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清理座位。

图:邦乔彦

反观国内,“‘熊孩子’在电影院大吵大闹,家长只说孩子还小”“顾客带宠物狗去餐馆吃饭,把碗碟给宠物狗使用”……“熊孩子”“熊大人”的新闻层出不穷,仿佛应了文章开头梁文道说的话。

可是,“熊”绝非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有《朱子治家格言》教导“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有《颜氏家训》提醒不可“自高自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有《曾国藩家书》训诫“功不独居,过不推诿”……这些家风家训,在朴实无华的言语之中道出了为人处世最基本的价值观,不仅塑造了个人彬彬有礼、温柔敦厚的形象,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名。

虽说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但若因此认为教养是出自名门才能拥有的东西,不免妄自菲薄了。

美食家蔡澜说过这样一个现象,当今大机构聘请职员,最后的面试有时会在餐厅中进行。考官故意迟到,看你是不是一坐下来就先点菜不等别人;上了菜,看你有没有乱翻之后才夹起一块;吃东西时,看你是不是啧啧有声。这些,可能决定了你的命运。

虽然父母没有教,是上一辈人的疏忽,虽然懂礼貌只是教养的表现形式之一,但就像亚里士多德说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塑造的,进入社会,连一点餐桌礼仪都不愿意学,这就是个人的问题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教养,终归是自身的修行。

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国之所以能强,亦云唯信与义。如果骨子里深藏教养,你就会眼里有光、心底有爱;如果骨子里深藏教养,你一定会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新的一年,你愿意成为一个更有教养的人吗?

感谢安吉县高级中学的同学参与讨论

●周润豪

教养出自内心的善良

社会崇尚教养,舆论褒扬善举,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但也造成了“伪教养”大行其道——有意地去做“有教养”的事,事后忙请媒体宣传。这是种快速成名的方法,但不可称为“有教养”。

为何民工慢慢等地铁的朴素行为能打动人心?因为他们的善良是自然流露的,不是为了博取关注。善良是教养的原动力,越过善良,单求表现,那是矫揉造作。

●苏宇玥

教养,显于慎独

去年冬天某一天晚自习后回家,因为下着雪,路上没什么车,于是很多人直接闯红灯过人行横道线,但是有一个中年人,静静等绿灯亮了才过去。冬天衣服包裹得很厚,我看不清他的模样,但是内心藏有一盏红绿灯的人,一定不会是“油腻”的中年人。能够心存敬畏的人,生活中一定是勇往直前的!

教养不是彰显给别人看的,不迎合别人的眼光,只在乎自己的修行,直到学习了《论语》,我才知道,这就是“君子慎独”!

●许蔚沁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教养的摇篮

正如音乐世家更易培养出音乐大师,书香门第孕育着更具潜力的文学因子,“教养”亦须家庭氛围的点滴渗透与熏陶。孩子的言行举止,某种程度上是父母的影子。培养出谦谦君子的父母,未必一定“知书”,但往往能够“达礼”;而一个在公共场所大吵大闹的“熊孩子”,背后很可能有一位怒吼失态的家长。孩子耳濡目染的一切,将来都会以某种方式显现在他待人接物的态度中。

所以,教养并不是富裕人家独有的资本,只要具备良好的家庭氛围,予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能孕育教养。

●何诗杨

当社会充满教养,谁又能冥顽不灵

一个人的教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往往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想要人人都有良好的教养,就需要一个文明的社会环境。

就拿“中国式过马路”来说,只要有一个人带头闯红灯,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乃至一群人闯红灯。当这个问题被重视,管理者在路口设置广播提示,交通志愿者在路口劝导,交警对闯红灯者实施罚款,文明的秩序被建立起来,一个人,两个人……慢慢地,所有人都会做到“红灯停,绿灯行”。当社会充满教养,谁又能冥顽不灵?

●包纪元

积极的回应让教养永保鲜活

遇到老人过斑马线,车主主动停车让行,这是车主内在的善良。而老人走过斑马线,认真地脱帽回谢,不仅让车主的善良得到确认与回应,也感动了旁观的我们。

诚然,善举的实施者未必是沽名钓誉,但适时的肯定与表达谢意,确实是教养最好的保鲜剂。只有对教养的及时回馈,才确认教养的真实存在,也只有这样的双向流动,才能真正让教养永久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张欣悦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无人不为董卿跪地采访的体贴周到点赞,深究董卿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来的教养,不难发现阅读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董卿说自己每天有一小时的阅读时间,再忙也不会省略。

三毛曾说:“书读得多了,容貌自然改变,许多的书籍存在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赫尔曼·黑塞也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说,获得教养需要“研读世界文学”。“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以文熏陶,方成教养。

●查杰婕

教养成就朴实无华的高贵

当今社会,香车宝马如过江之鲫。也许金钱能给予人们光鲜亮丽的外表,但它永远无法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当你坐在豪车内谈笑风生,随手将烟头扔到车窗外,头也不回地驾车离去,是衣着朴素的环卫工人将你的教养捡起。

衣衫华丽,配饰精美,透出的是奢侈而非高贵,而教养却能以言行彰显素质,以最简单的方式成就最朴实无华的高贵。

[顾文年 供稿]

感谢微信公众号“中学生天地”的读者参与讨论

@乐颖玲:横穿马路时一辆车开过来,我停了,它也停了。我习惯性地一直站着想让车先走,那辆车不知为什么也一直停着,最后它的喇叭响了,示意我先走……心里其实挺暖的,我们都想让对方先走。

@简丹点儿:坐在排队等位的长凳上,小女孩尽量坐在凳子的边缘,为的是让旁边的大婶坐得稍微舒适些……

@清晨第一滴雨露:也许多为他人考虑就是有教养吧!

@倾濯舟:比如进门前先轻轻敲门,比如看见被风吹到地上的资料随手捡起并拿东西压好,比如挂电话时说一句“请您先挂电话”,再比如不当众剪指甲、吃完葱蒜先漱口再讲话……教养是一门学问,为了自己和他人,我们都应好好学习。

@副船长:不自欺也不欺人,这是有良知。明是非识真假,这是有学问。让绝大多数人愉悦感动,这是有教养。把自己当人也把他人当人,这是有文化。顾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是有道德。

@顾孟想:“教养”,教与养,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什么样的良好习惯?在家中,有家规;在公共场所,面对他人,最起码应该是文明的、礼貌的、尊重别人的。

“教养”,就是不断认知“人类中的我”

赫尔曼·黑塞对“教养”的定义并非我们熟知的“思想道德的外现”,而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有点费解,值得深究。

我们幼小时,是没有“自我意识”而只有“我”的,即婴儿还没有意识到除“我”之外的其他东西,还处于所谓“自我中心”意识阶段。然后在外物、其他人的不断“刺激”下,我们慢慢认识到:原来“我”之外,还有这个、那个,还有这人、那人……然后,世界作为“我”的参照物,越来越丰富、清晰,我们对“自我”的认识也就渐渐丰富、清晰,这种对世界认知的“增强和扩展”,与“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同步成长。

我们的知识慢慢增多,我们的阅读慢慢丰富。我们慢慢懂得:原来,“我”跟张飞是不一样的,“我”跟林黛玉是有一点相似的;做事业就像西天取经一样,要历经磨难;人要自尊自爱才能获得幸福,就如简·爱一样……

在与外物、与他人的不断对话中,我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即我们慢慢形成自己看世界、看人生的意见:我们看到了属于自己的丰富多彩的人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恐怕没有比这个发现更激动人心的了,然后我们会为它的丰富而努力,于是才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大的幸福”。

因为我们不可能离开世界、离开其他人而存在,我们对它们,对自己与它们的关系,理解得越深刻,彼此间的相处才会更和谐、更美好,才更有可能获得人生的幸福。反之,一个只知道自己的人,一个对世界、对人生认知肤浅的人,一个始终没有形成“自我意识”、没有“自己的世界、人生”的人,你认为他能得到“更多的幸福”吗?

这就是“教养”的深刻内涵、获得途径及对人的重要意义。对身心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更具“建设意义”。用赫尔曼·黑塞的话说就是:“……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所以,教养,首先是学习,我们要不断地向人类中的优秀者学习,在人类中认识“我”应有的定位;然后,才有可能“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即探究“我之于人类”的意义,为人类的“教养”创造、增添你的新内容。

猜你喜欢

董卿教养
董卿的“跪式采访”
“央视一姐”董卿:走过沧桑,收获幸福婚姻
有一种友情叫倪萍与董卿
教养方程式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董卿最有才华的四次救场
一只有教养的狼
董卿的宝贝
所谓教养,不过是细节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