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05卞慧君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3期
关键词:孔乙己导图鲁迅

卞慧君 张 奎

(合肥市城西桥学校 安徽合肥 230001)

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是指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用来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使教师和学生在进行思维训练时能够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创造性地探索、修正和总结某一学习问题。用思维导图的创始人东尼·博赞的话来说,“利用思维导图,你可以有效地提高记笔记的效率、提升你的记忆力、增强你的创造力,并使你做事时充满乐趣”。

2016年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写作部分与以往人教版的最大差异即引入思维导图的形式(如:七上P136,《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中对“伞”一词的思维联想)帮助学生理解写作要点,更加新颖直观。教材内容也向经典回归。新教材重视阅读与积累,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系,加强了课外阅读延伸和名著选读的扩展。教育专家们明确表示:“目前使用的新教材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部编语文教材的主编温儒敏也曾透漏,“中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就语文科目而言,从应试升学的角度来说,未来是“得阅读者得天下”,有人说“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了”。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阅读为王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了。

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让教师和学生最头疼的一个部分。童庆炳教授的文学理论告知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但现状恰恰是这种“沟通”不畅,学生阅读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自己和文本缺少“对话”。师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①阅读目标不够明确,导致兴趣不高;②信息加工缺乏系统性,知识零碎;③阅读深度不够,只获得一些陈述性知识,没有自己的思维过程,不会挖掘信息,更没有自己的内心感悟;④阅读教学缺乏指导性,很多时候课堂教学都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有悖于新课程倡导的创造性阅读和求异性阅读的要求。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解读文本过程中建立清晰的知识网络,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浩瀚繁杂的文学巨著时,能让其文本架构变得简明清晰,一目了然。在初中语文阅读中,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形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新世纪的一份教育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不得不承认,借用思维导图来教学,就是教师有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下面,笔者以鲁迅的《孔乙己》为例,谈谈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教材分析】

《孔乙己》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小说单元), “小”人物、“小”事件是该单元选文的特征。小说以感悟社会生活为主题, 通过小视角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映,促使读者进行反思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其悲剧是社会和时代的反映, 本文教学应重在引导学生对孔乙己形象的社会意义进行探索,学习小说解读方法。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能读懂文章大意, 但解析深度不够。学生之前也接触过鲁迅的一些小说, 对其写作风格有一定了解, 但知识建构不完整。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理清情节结构;

(2)研讨孔乙己形象的社会意义;

(3)理解小说揭示的主题;

(4)学习本文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探究孔乙己形象的社会意义;

(2)分析“笑”的内涵,明确小说揭示的主题。

【教学难点】

学习小说通过具体的人物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用思维导图指导阅读。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鲁迅先生自己说在他创作的33篇小说中,最喜爱的人物形象要数“孔乙己”,为什么呢?通过预习,你觉得孔乙己在当时是一个重要的人吗?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孔乙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孔乙己是微不足道、可有可无的“小人物”,鲁迅先生为什么还要写这样一个小人物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一探究竟。用思维导图解题如下:

2.自学检测

解题:小说以“孔乙己”为标题,想表达怎样的内容?

思维发散:孔乙己“是谁”(身份)?孔乙己“怎么了”(经历)?孔乙己这样一个人他最终的命运 “怎么样”(结局)?孔乙己“为什么这样”(原因)?鲁迅“为何要写他”(创作背景)?

思维导图表现如下:

3.合作学习

(1)一读课文,理一理主要内容。

一个地点:咸亨酒店(酒店的格局:小酒店,大社会)。

两类人物:主(掌柜)、顾(长衫客+短衣帮+“唯一”)。

三个片段:到酒店之初、在酒店之时、离酒店之际。

(2)二品语言,析一析人物形象。

①找出点明孔乙己身份的语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明确:矛盾的综合体、不伦不类的读书人)

思维发散:

②找出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思维发散(小组讨论):

孔乙己使哪些人快活?(明确:掌柜、小伙计“我”、酒客们、孩子)

孔乙己是怎样的使人快活?(明确:从外貌衣着、语言、动作行为、个人遭遇具体说说。重点归纳他的个人遭遇。)

试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提示: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概括其性格特征)

(明确:孔乙己是个自命清高、好喝懒做、四体不勤、迂腐顽固但又有善良朴实一面的可有可无、可笑又可悲的深受科举毒害的读书人。)

别人的快活,是如何表现的?找出相关文句。(该问题稍后讨论)

过渡:如此潦倒凄凉的孔乙己,他的命运最终会如何呢?

③找出点明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思维发散:

小组讨论: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请陈述理由。

明确:①大约:表示不确定。连一个人的死亡都不能确定,只能说明没人关注他的生死,更没人在乎他是否活着。人们愿意记得的,只是他的被打,他的伤疤,他还欠着酒钱。孔乙己就是这样一个被人屈辱地记着,又被人残酷地忘记的可怜人。

②的确:表肯定。丁举人毒打、个人的执念、身处的周遭环境必然要把他推向万劫不复的死亡的深渊。所以他死了。

③深层次思考:如今的中学生身上,有没有孔乙己的影子?

(3)三悟笑声,明一明社会病苦。

①别人的快活,是如何表现的?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结合众人的四次“哄笑”具体分析)

②孔乙己都如此这般了,别人为什么还觉得快活?文章字里行间充溢着“快活的空气”,作者如此安排有何用意呢?

③面对这样一个不幸可怜的人,鲁迅的态度如何?

(明确: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④延伸思考:孔乙己这种“长衫者”的形象真的只是唯一吗?(提示:昨日之范进,今日之思想陈旧者比比皆是,也许早点脱去“长衫”,他的境遇不至于如此凄凉。)

4.课堂小结

至此即将结束对这篇小说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技巧上:学习了描摹人物形象的方法——外、语、神、动。)我们的收获:一篇课文,小而言之是学文,大而言之是学情,让我们读着先生的文,带着先生的情,感悟昨日中国的狼狈与艰辛,为了今日中国之崛起,绝不做冷漠的看客和无意义的示众材料!

附板书:

小结

实践证明,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预测文本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图文并茂),增强注意的持久性;有助于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力,赋予其思考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学会学习的能力。通过思维导图引领学生逐步理清文章结构,搭建语言支架,挖掘文本所蕴含的丰富信息,深入主题,激发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思考,领会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平常的阅读课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扩充课堂知识容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谋求深层次的解读,从而逐渐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语文高阶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孔乙己导图鲁迅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鲁迅,好可爱一爹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思维导图在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阿迅一族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