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的成长烦恼
2018-03-05本刊作者姜林燕
文|本刊作者 姜林燕
在资本狂热追逐多家企业纷纷倒下后,
不经向2018年打出问号,
共享单车是持续热度,还是进入冷静期,
或者说消失殆尽?
“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戏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2017年火了一年的共享单车在多家公司宣告停止业务后,共享经济领域似乎进入了问题集中爆发阶段,甚至“共享经济”已死的声音甚嚣尘上。不管是哪种声音,不可否认共享经济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共享出行、共享充电宝、共享房屋……值得一提的是,共享单车服务发轫于中国,是完全意义上的“中国式创新”,无论是设计水准还是制造工艺,都是“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典型代表。有专家表示,共享经济在中国高速发展,不但经济规模持续扩大,而且各类创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
共享经济作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涌现的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加快驱动资产权属、组织形态、就业模式和消费方式的革新。分享经济在中国呈现出高速发展趋势,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九大报告提出,“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中国6亿人参与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人民币,下同),2016年分享经济企业的融资规模约为1710亿元,提供服务者约为6000万人。
中国共享经济异军突起,部分企业已经走在了市场前列。国家发改委的消息显示称,未来几年共享经济将继续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
而2017年,对于中国共享经济来说,是最好的一年,也是最坏的一年。投资创业的新“风口”,一年时间,共享经济似乎就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画出了一条抛物线。
还记得去年初,无数创业者看到了共享经济的风口,这使得共享领域迅速聚拢了一批项目,而这其中,让共享经济最荣光,摔的最难看的,就是共享单车。
以摩拜单车和ofo为首的共享出行带动了2017年的投资热。
公开资料统计,摩拜单车在2017年总共获得了五轮融资,据不完全统计,总融资在9亿美元以上。而对手ofo 2017年也一共获得了三轮融资,分别是4.5亿美元D轮融资、蚂蚁金服的D+轮融资和7亿美元E轮融资。
在资本的刺激下,共享自行车掀起了“颜色大战”。悟空单车、町町单车、小蓝单车、小鹿单车、酷奇单车等各种颜色的共享自行车被推向市场。资本对共享经济的追捧,也引来了一波创业者蹭热度。除了共享单车之外,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新兴项目也走进公众视野。
在资本狂热追逐多家企业纷纷倒下后,不经向2018年打出问号,共享单车是持续热度,还是进入冷静期,或者说即将殆尽?
共享经济的野蛮生长
“使用而不占用”是对共享经济的一般定义,共享经济的概念和商业模式起源于美国,但目前把这个故事讲得最精彩的是中国。
据了解,在共享领域从供给的角度基本上分成六大类,包括产品的共享,空间的共享,知识技能的共享,劳务的共享,资金的共享和生产能力的共享。这六大领域还可以细分成很多领域。
如果从需求角度看,从衣食住行到就业,包括将来的养老等,都可以通过共享的办法来获得。从目前来看,凡是国际上比较成型的共享模式在中国都能找到相应的业态。而且,国外没有的领域中国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出现。那么下一步,比较有发展潜力的几个领域是:制造、农业、教育、医疗和养老。这五大领域都有一些共同特点,痛点非常突出,需求又非常强大,技术条件基本成熟,但还没有人做得很好。
这些领域到底怎么干?相关专家表示,这要回到共享经济最核心的原则,就是通过网络把资源供给方和需求方给连接到网络上来。共享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基础上,对使用权进行智能化的匹配。
长期以来,公众对共享经济的商业闭环存在疑问,对于共享经济模式公司的追问之一就是“如何赚钱”。共享企业在“输血”和“造血”中不断寻找平衡。
在经历了2016、2017连续两年爆发式的生长之后,共享经济各路玩家的状态大相径庭,一轮轮融资的背后,是资本市场对共享经济头部企业的绝对认可。电商、团购同样经历过融资烧钱的阶段,共享经济显然打算压缩这一痛苦的阶段时长。
窥一斑而知全豹,2017年的共享单车甚至风头改过了引领共享经济的滴滴出行,2016年实则为共享单车爆发年开始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注入,在2016年下半年大爆发,8月到10月摩拜和ofo相继进行了5轮融资,涉及到的投资机构达22家。2017年上半年,共享充电宝接替单车成为新热点。5月份数据统计,在30天内集中披露的融资为9亿元,共有22个创业公司与38家投资机构入局。
不过随着6月13日“悟空单车”打响共享单车倒闭的第一枪后,“阵亡潮”接踵而至,至今已有7家倒闭还积欠大笔押金。自2014年问世以来,共享单车盈利模式尚不明朗,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此外,共享充电宝项目今年一度成为资本市场的“网红”。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共享充电宝投资总额超过10亿元。然而截至2017年11月,7家企业已走到项目清算阶段。
共享单车模式下所谓的共享经济本质上是被互联网包装的租赁经济,共享单车公司作为直接的服务提供者参与到与用户的交易当中,显然与共享经济的最核心理念和特点不符。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共享经济尚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市场良莠不齐,容易导致产能过剩。而难盈利、烧钱、报废丢失率高等,这些在国内共享单车普遍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不只是共享单车,共享经济如何盈利,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都是投资者和创业者面临的共同难题。
共享经济如何盈利
有媒体报道称,由于中国业务贡献巨大,Airbnb去年整年有望首度实现年度盈利。
国内共享范本滴滴也或在逼近整体盈利。早在2016年年中,滴滴出行国际战略高级总监李子健就在公开场合提到,滴滴已开展业务的400座城市中,有一半已实现盈利。
从2012年第一笔手机叫车订单算起,到如今国内出行领域的绝对霸主,滴滴用了五年,足见互联网时代创业企业的爆发力。但是自从收购优步中国获得垄断性的地位后,反而因而一系列政策和策略的原因遭到消费者不少的非议,特别是去年来,相比共享单车兴起并占据风口的喧嚣,引领共享经济上个潮流的滴滴倒略显平静。
除了平台和网约车的责任分配问题外,乱加价、安全隐患、乘车纠纷以及对司机的变相剥削等问题日益凸显,经常导致乘客和司机大吐苦水。而随着2016年下半年,各地开始推出的网约车新政细则陆续开始实施,滴滴的快车等业务受到新政的波及,甚至大幅缩水,不少人开始持怀疑态度。
但是,作为类似于Airbnb的“纯共享经济“的代表,滴滴代表的共享模式和目前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租赁式共享仍然有着较大的区别。
一方面,共享经济作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效率的经济新趋势,确实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不过如何去做好市场的开发和维护依然很重要。当然能不能做,愿不愿做可能是两码事。
另一方面,滴滴已经建立起网约车平台的龙头地位,定位中长途出行,和共享单车的短途出行是更多体现在互补,而非竞争。包括入股OFO以进一步巩固出行生态的竞争实力。但是作为互联网科技公司,如何利用平台的流量入口和数据的变现价值可能直接决定着其未来能走多远。
从滴滴来看,智能出行、绿色出行始终是其绕不开的策略方向。4.5亿用户,业务遍布在国内400多个城市,日订单量超2000万,这是滴滴的优势。如出行的刚性需求下,通过平台可以知道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甚至是城市的教育、医疗资源的情况,其他如乘车需求的精确匹配等。
而随着其背后的大数据规模以及数据分析、利用等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滴滴可以挖掘的素材依然很多,只是目前在方法上还需改善,可能是除了看到他的快速成长,也许背后快速盈利的压力也不小。
数据报告显示,滴滴出行目前占领北京市场70%的车辆,而美团打车北京站的司机端正式开放注册,意味着共享出行还有市场吸引着资本和平台的加入,在滴滴出行收购UBER的背后,是叫车越来越难越来越贵的尴尬局面,如同当初对传统出租车叫车拒载,乱拼不满从而滴滴横空出世打入内部一样,美团的加入是让出行更市场化,倒逼行业发展。共享经济并不是行业洗牌,只是更加理性。
共享经济2.0时代
2017年年末小蓝单车的倒闭,让据称最好骑的共享单车轰然坍塌,猝不及防的只剩下ofo和摩拜单车“相杀”,近日来两家“联姻”只剩不绝于耳,而摩拜单车于2017年12月29日首批新能源共享汽车正式落地贵州,项目首期将在贵州省贵阳市主城区和贵安新区试运营,覆盖观山湖、云岩、南明、花溪等主要行政区及商圈。
在南京一处小区附近的停车场里,各种颜色的单车堆积如山,足足有数万辆。这个停车场约82米长60米宽,大概相当于12个篮球场的面积
这一动作,让众多投资者再次唏嘘,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到底在哪儿?
业内人士在此前接受采访中表示,共享经济本质是共同拥有,通过整合闲散物品或服务资源,让用户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产品或服务。对于共享经济平台来说,平台也并不直接拥有固定资产,而是通过撮合来获得佣金,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有效地将需求方和供给方进行最优匹配,达到双方受益的最大化。
目前类似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甚至包括共享充电宝这类平台,本质上更偏向于分时租赁,即通过以小时或天计算提供资源,这类平台偏重资产运营,而开拓市场也需要补贴推广,所以这类企业本身需要大量资本支持。在共享经济热度逐渐减退的情况下,市场将遵循“强者恒强”的逻辑,市场上中小企业的退场属于正常现象,且不可避免。预计未来行业较有可能走向合并,出现真正的巨头型企业。
对于共享产业未来何处去的问题,专家表示,未来共享经济发展除了有望更规范化外,精神资源共享需求会增多,因此共享经济下一步发展将是“能满足日常娱乐刚性需求的兴趣爱好服务上的共享”,例如摄影、游戏、陶艺等领域上的共享。
共享经济走到今天,很多行业都已经到了瓶颈期,而原因则是多种多样的。
一方面,“共享经济”的特性决定了它们将进入瓶颈期。专家表示,所谓共享经济是需要规模效应,而要有规模就得依靠生产、流通和服务的规模化。所以在资本驱动下的共享经济,很多都变成了B2C经济,这时候资本的意志就变得尤其重要。
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规划和安全的原因,有些领域天然就会遭遇管制,比如电动单车领域。这些领域共享经济规模天花板很明显。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诸如共享电动单车等产品还没有火爆起来,就被政府紧急喊停。
此外,由于共享经济规模效益的特点,导致了一些场景其实不适合、不需要或者不支持共享方式,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认为,部分产品可能注定不能成功,比如共享雨伞,要发展就困难重重。另外,对于共享充电宝的发展,也并不容易,由于无法做到随借随还,场景受到限制、自由度不高,发展空间有限。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成思危基金理事长成赵卓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2018年共享经济会从1.0走向2.0。其核心就是从生活资料的共享,走向生产资料的共享经济。目前,相对来说技术形态就比较简单了,这种低维的共享经济形态要走向更加多样的、更加高精尖的技术应用,然后形成一个高维的共享经济状态。中国的共享经济从模仿跟随走向引领,不是趋势,已经成为事实。共享单车领域的摩拜,房屋短租领域的小猪短租,都在进行全球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