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 赵又廷的蜜糖 杨子姗的砒霜
2018-03-05贪欢
文/贪欢
2月2日上映的《南极之恋》(原名《南极绝恋》)讲述的是土豪老板吴富春和高空物理学家荆如意坠机南极,两个毫无共同语言的人,在无人区冒险生存75天的爱情故事。
然而另一个标签,这部电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极实景拍摄的故事长片。除纪录片外,还从未有过故事片在南极实地取景。
本片的导演也是小说的作者吴有音,他曾四赴南极、一赴北极,在极昼的风雪、极夜的酷寒下写下那本曾感动了无数读者的小说《南极绝恋》。
赵又廷的蜜糖,杨子姗的砒霜
在关于南极的纪录片里,南极是纯净剔透,阳光灿烂的,但是吴有音说,“我不太喜欢蓝天、白雪的东西,我喜欢雾气氤氲,阴沉、磅礴的南极,所以我选择在西南的菲尔普斯半岛拍摄,没有去阳光灿烂、蓝天白雪的东南极(编注:南极分东南极洲和西南极洲两部分),因为这是我脑海中对南极的印象。”
这个阴沉隐秘的南极,也是吸引赵又廷主演的主要原因,“一开始是得知这个剧组可以到南极去拍摄,心很痒,看了剧本觉得必须接这部作品,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它触动我内心某个想要挑战的东西,然后又拜读了导演原创小说,就觉得,我一定要拍这部作品。”
赵又廷所说的触动,指的是内心处黑暗而孤寂的东西,“一个人在南极大陆上,寂寞、孤独的感受是我想要尝试的。”
然而去南极拍摄,对杨子姗来说,不只没有吸引力,还让一开始拿到剧本的她退缩了。“因为我身体不是特别好,特别怕冻,去到比较寒冷的地方,会肿得非常严重,如果我抗不住的话可能就会耽误剧作的拍摄,自己身体也可能受到伤害。基于这个原因,开始我觉得算了,不想为了一部戏毁终身。”
后来剧组讨论过后跟她说,她的部分可以不去南极拍,在北京棚拍,加上本来也是在《致青春》里有过合作的赵又廷推荐的剧本,杨子姗才开开心心地接了这部戏。
实拍,有机会的话还想回去,但一想到那么苦,还是算了
无论谁,要说能登上南极大陆都是兴奋的,但是想象中的南极和真实的南极总是有差距的,是那种“我知道这里很苦,但没想到有这么苦!”的差距。
因为可能最初想象的,是居住多么不便,拍摄会多么艰难。可事实上,中国科考队给剧组提供了非常好的“宿舍”,还有免费供应的饮食,除了要遵守《南极条约》,学会保护自己、保护自然环境和动物外,也没有太多规矩。甚至大家在拍摄回来,洗完澡吃完饭,还能打打牌,唱唱歌,看电影,自由自在。
真正超出想象的,是南极的险峻和酷寒。身处这样的极地世界,用赵又廷的话说是,“你会有一种天地之间万物融为一体的感觉。然后你特别不重要,你就像路边的一个小石子一样。”
剧组去实地拍摄的时候,已经是在南极比较暖和的季节,最低温度也就零下十几二十度,东北冷起来也比这个气温要低。但是去了之后发现,南极的风是乱风,东南西北一通刮,哪怕是在一座很小的山头上拍戏,人都会被刮下去。
而且那里的天气也是瞬息万变,等到晴天了剧组出发拍摄,可能 20分钟后到了现场,突然暴风雪就来了,完全无法预料。
拍摄时候还不能乱走,科考队的领队和向导要随时叮嘱每个人,哪里可以去,哪里不可以去。看起来就是一片冰原,但那些冰裂缝,有几百米深,掉下去绝无生还可能。
还有大家最常听说的,如果在晚上有大风雪,可能不到50米的距离,你都很容易走失,等到雪过天晴才被人发现,已经冻死在离营地很近的地方。
导演吴有音多次踏足南极,一年前为影片勘景的时候,发现有个特别美的山谷。实地拍摄时发现,那个漂亮的山谷已经变成了平地,被雪盖住了。
能争取到南极拍摄本身就是很不容易,剧组已经做到最精简,40个人。但这些人要做平时百多号人的拍摄工作,很多人都是穿着厚重的衣服、背着几十斤拍摄器材每天往返于营地与拍摄场地之间,体力消耗巨大。
而原本有替身的赵又廷,因为替身没去,那些需要雪地里疯狂奔跑的镜头都是他自己完成,“他们有从制片组挖了一个非常‘倒霉’的伙伴,在大空景的时候帮我去走一脚,让我缓一会儿,没有他,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甚至连吃饭这样的小事都是考验。回营地吃?走到拍摄地都累到崩溃,午饭就只能让制片组送过来。尽管已经尽量保温了,但你拿出来还是热的,等吃的时候已经冷了。
上厕所也极麻烦,每个人都要用尿袋装尿,还有吸入式的坐便,只不过第二种大家都觉得太丢人,谁都没有用过。
当然任何事都是有两面的,在南极驻扎的28天,他们能体验的是游客体验不到的南极。可能早上洗完脸出去吃个早餐就发现有两只海豹挡了你的路,只好绕道而行。或者常常出现在附近的企鹅,绕着你走了一圈又走掉了。
以至于当拍摄结束,所有人要返回的时候竟然对南极有些不舍,“虽然很艰苦,来去一趟特别不容易,有机会的话,还是会想回去。但是你又一想,这么苦还是算了吧,别来了。”赵又廷如是说。
动物演员,实拍,CG,模型都有
在南极拍摄,就一定会有动物,导演吴有音给片中的动物角色做了严格的角色划分,海豹、贼鸥,鲸鱼和最重要的企鹅,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不同的拍摄方式。
鲸鱼,承载着浪漫主义,因为太大了没有办法在海里拍,而且,在影片中鲸鱼有两种肉身的呈现,一种是死亡的,一种是鲜活的。所以这个鲸鱼要用CG实现。
海豹,在这个故事里,海豹的功用更多被用作场景,也就是道具,虽然有一场戏是赵又廷扮演的富春跟海豹的对话,但导演想要表达的是,他所对话的不仅仅是一只可爱的小海豹,应该是南极,海豹是南极的一个精神,所以海豹的戏一定要实拍,而且那么一个肉嘟嘟的海豹趴在那里,本来也不跑来跑去,很适合实拍。企鹅,在富春和如意栖身的小木屋里,就有只企鹅,所以,企鹅的角色有点人文气息,它能感知富春和如意经历过的幸福、困苦和绝望。因为在南极是不能触摸动物的,还要与动物要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只能用CG。
贼鸥,角色设定上,是一个比较负面的角色,是南极残酷的一面。海豹和贼鸥在导演心目中都是南极的精灵,只不过海豹像白天使,贼鸥是黑天使,残忍、冷血。而且这只贼鸥跟演员有互动,要伤害如意。从制片角度考虑,用道具来完成肯定比用CG拍更合理。
1 赵又廷与海豹拍摄对手戏
棚拍,并不比实地拍摄轻松
棚拍也是影片拍摄的第三阶段。
加上水棚,一共有6个摄影棚。第一个棚是一整座山,贼鸥山。在富春和如意坠机之后初到南极大陆的遭遇白毛风就是在这里拍摄的,两人初步体验到南极的残酷。
第二个棚叫坠机雪原,有一架机身的残骸,拍摄坠机后两人一起面对危机的大戏。
第三个棚最重要,是整部电影的灵魂,孤独的南极大陆上,一座被弃置的小木屋。小木屋里各种东西的摆放,哪怕是一把勺子,都是经过美术部门近一年多修正方案才完成。还要有摄影部门打灯,才能在摄影棚里面模拟出南极独特的天光。又需要CG视觉特效部门团队合成小屋周围360度场景,结合南极拍摄的背景、演员的跋涉这些戏,完成所有场景戏份。
第四个棚寄托了导演的哲学世界观。这里有富春和如意海誓山盟的悬崖,富春还在这里挖了一个坟墓,等待死亡,他们也在这个死地谈了对生的渴望和对爱的崇敬。这个坟墓,这个坑,让如意躲过了一场暴风雪,又成了生地。
2 《南极之恋》剧组为真实赴南极拍摄
3 为电影运输拍摄器材
4 赵又廷为求真实穿薄衣拍戏
5 《南极之恋》导演吴有音
第五个棚主要拍摄坠机,飞机在南极的暴风雪中失控、坠机,机舱里的所有真实的速率、摇晃、演员的反应。
第六个棚在水下,赵又廷在南极坠海,要拍出南极厚厚冰层下通透的奇幻和残酷。
所有的棚拍戏都要在晚上拍,因为白天棚里太热,做的雪会融化,演员穿着厚厚的戏服更是会直接中暑。
棚里可以还原南极的特殊的光线和风,但是皮肤的质感却做不到,摄影棚都在北京,再怎么干燥也没有南极干燥,在南极,脸上是不会出油的,皮肤有一种自然的粗糙的质感,在北京很难还原到。
棚里拍摄也不能吹真雪,导演研究了十几种不同的雪,最后找到一种用吸水树脂做的雪,色泽、机理都跟真实的雪非常相似,而且对身体无害。但是拍摄时,眼睛、嗓子里都会被吹进去,拍完一条,光是清理都要很久,还要在满脸飙汗的情况下假装寒冷,非人所想。
拍到最后半个月的时候,杨子珊已经觉得身体吃不消了,每天都在头疼。当杀青临近,在接受探班采访,被问到有没有压力是,杨子珊说:“为什么压力大?马上就要结束了,终于不用穿羽绒服了,多开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