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物理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分析与论证能力
2018-03-04瞿锋
瞿锋
摘 要:物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具有解释说明的功能。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科学合理的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学生实际参与的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分析与论证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全面协同发展。本文针对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研究培养学生分析与论证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科学探究;分析与论证能力
初中物理课程包括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科学探究是科学知识生成、验证和发展的过程。面对初中物理科学探究中的开放性问题,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在整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技能,培养学生直觉和想象力、创造性以及个性化发展特征,实现物理科学探究教学的真正价值。
一、经历实验过程,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在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帮助学生梳理科学探究的整体知识脉络,并引导学生总结探究的规律。
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科学探究中,笔者将学生带入实验室,在准备好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和光具座等实验器材后,提问学生“像的虚、实、大、小、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学生根据对物理教材的阅读,准确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和光屏调整到同一高度。在长时间的科学探究后,笔者组织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并鼓励学生结合实验数据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实验观察并整理实验得出的数据,认为凸透镜成像规律主要与凸透镜焦距f、物距u和像距v三者有关,即当u>f时成实像,当u 二、进行实验反思,培养学生严谨思维 在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的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在回顾的过程中发现实验时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为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在完成教学任务后,笔者结合实际操作对学生进行考察。笔者将五个象棋叠放在讲台上,提问学生“如果用直尺迅速打从下数第二个象棋,上边的三個象棋会不会动”。有的学生认为“动”,因为下边动就相当于整体动了;有的学生认为“不动”,一直保持静止。学生的讨论也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随即笔者组织学生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探究过程,指导学生观察上边的三个象棋“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从而引出惯性。随后,笔者使用直尺迅速打出从下数第二个象棋,帮助学生验证惯性定理。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的反思,学生不仅强化了牛顿第一定律定义,还有效掌握了惯性知识,对学生力学知识具有完善功效。在初中物理科学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与论证能力,教师应合理引导学生对之前实验进行反思,在不断的应用磨合中,引导学生发现新知、完善物理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的逻辑思维。 三、开展动手实践,提高学生思维活度 在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同时还要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整理实验结论。这样一来,既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度。 例如,在“串联和并联”一课教学中,笔者使用两个小灯泡、一个电池组和一个开关为学生演示电路串联的科学探究。学生发现“串联就是将两个小灯泡连接在一起”“当开关断开或闭合时,两个小灯泡均不亮或亮”。在串联实验的基础上,笔者提问学生并联的连接方法,学生认为“是两个小灯泡并排连接”。接下来,笔者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将两个小灯泡并联在一起,将开关连接在干路上。学生发现“开关还是同时管着两个小灯泡”。紧接着,笔者又多给学生提供了三个开关,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名学生在并联电路的两个支路上分别安放一个开关,发现,当干路闭合打开,两个支路开关断开,小灯泡不亮;当干路开关断开,无论支路两个开关闭合还是断开,小灯泡均不亮。另一名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当干路开关闭合,一条支路开关断开,则小灯泡不亮;另一条支路开关闭合,则小灯泡亮。一段讨论时间结束后,学生总结发现,在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支路上的用电器。在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分析与论证能力,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整理与研究,探索出新知、培养学生大脑活跃度。 综上所述,分析与论证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科学探究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观察、探索与思考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分析与论证能力,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安立艳.物理科学探究能力之“分析与论证”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师,2018(02):73-76. [2]郑丽丽.培养初中生分析论证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