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8-03-04夏克付苏传芳程伟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36期
关键词:悉尼协议双主体协同育人

夏克付 苏传芳 程伟

摘要:品牌专业是地方高职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建设,理念为先。在《悉尼协议》和CDIO国际工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品牌专业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措施,并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进行了实践探索,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地方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品牌专业;悉尼协议;CDIO;协同育人;双主体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6-0102-02

品牌是一所學校的“标签”,品牌专业是地方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实力的一种体现。在面临生源减少、示范骨干校和地域优势校竞争等多重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地方高职院校出现招生指标大量空缺,甚至有招不到学生的现象。再加上专业设置的重复性,地方高职院校的发展空间不容乐观。地方高职院校只有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的办学实力和优势,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打造品牌专业,才能不断地提升社会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以此吸引优质的生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办学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品牌专业建设思路

《悉尼协议》是适合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工程技术教育认证体系,从培养目标、学生发展、毕业要求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认证标准,其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倡导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指明了专业建设的导向标,对高职院校开展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CDIO是一种能力本位的工程教育模式,倡导“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它以工程项目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将工程项目的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全过程融入其中,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

借鉴《悉尼协议》国际工程教育核心理念,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实践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质量持续改进为支撑,以体系化构建、常态化监测、第三方质量评价为手段,从专业建设标准和模式构建入手,系统推进专业内涵建设,通过深化协同育人、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完善质量保障等措施,提升专业内涵与品质,打造专业品牌,为社会培养具匠心、精技术、善动手、愿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

2 品牌专业建设措施

2.1 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

依托行业企业、面向社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深化产教融合,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原则下,以专业为基础合作企业,以企业需求为目标来建设专业、培养人才。建立校企协同育人长效运行机制,打造校企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使企业以主体身份真正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学校一起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

企业作为育人主体直接参与人才培养,使专业和产业紧密联系,知识、能力、素质三者融为一体,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有机结合,从而能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与质量保障体系,达到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目的。同时,可以借鉴企业管理中的先进理念,实行学生管理企业化,将企业文化融入学生管理中,将企业管理制度引入到学生管理中,将企业实践活动贯穿于学生管理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与素养,培养出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职业人。

2.2 以能力为本位,推进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

2.2.1 以岗位能力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重构课程体系

针对品牌专业职业岗位群,分析各个职业岗位的能力构成,并对其进行重新组合与分解,确定本专业的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以及对应的课程。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做项目”为主线整合专业课程知识,使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都围绕“做项目”这个核心展开,形成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培养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2.2 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任务驱动、项目载体”教学模式

改变理论知识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实施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将实际工程项目设计成若干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划分成若干个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实施教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一个个教学项目为主线来展开,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教学项目的各个任务中去,层层推进项目,让学生以“做中学”的方式经历项目从构思、设计、实现到运作的完整流程,达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素质的目的。

2.2.3 改革考核方式,建立适应项目化课程的考核模式

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对于项目化课程,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已不再适应,需要建立过程式考核、作品式考核、答辩式考核等多种形式并举的考核模式,全面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协作创新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等,有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2.3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个性化培养体系

2.3.1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打造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

以泛在教学与混合式教学为核心思想,与企业共同打造集课程资源、企业实训项目库、教学互动、教学应用、教学管理评估、项目式驱动学习、学习质量评估、学习行为管理分析于一体的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并通过自身的学习行为数据更加透彻地了解自己,实现个性化的高效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把学习计划、课程资源等整合到学习平台中,可以查看学生的学习状况、开展课堂互动与课后讨论等,可以通过质量评估数据了解学生,调整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2.3.2 以学生能力为中心分层教学

尊重学生合理需求和个体差异,统筹考虑各层次学生学习状况、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进行培养,让学生学习适合自己的知识,通过不断的质量测评与分层分流措施让学生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能力目标,使得学生学习有动力,学得专心、专注。

2.4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体系

校企共同成立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机构,负责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运行与实施、信息整理与反馈。依托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体系,深入推进教学模式、教学考核评价和资源体系改革,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個性化培养体系,真正实现“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建立学业动态预警机制,让学生能够及时正视自身问题,分析并进行改正。通过毕业生就业发展跟踪、用人单位反馈和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的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评估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并及时反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3 品牌专业建设实践

某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在已有校企合作办学的基础上,以建设品牌为目标,以《悉尼协议》核心理念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深化协同育人、合力打造实践平台、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改革、着力建设教学团队、完善质量保障等措施,对专业的内涵建设与品质提升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3.1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实行“双主体”联合办学,打造产学一体化平台

实行“双主体—1.5+1.5”联合办学,学校与企业基于互惠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以同等身份共同制定和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共同安排学生实习就业,共同加强“双师”教学团队的建设。学生前1.5年在学校进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接受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基本专业素养;后1.5年在企业进行专业课程及实训课程学习,采用全实训方式、实际项目组织教学,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教学及日常管理。

按照“资源整合、文化融合、产教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校企共建实训中心、创客中心和项目研发中心等集实习实训、社会服务、创客教育于一体的产学一体化平台。将创客教育融入专业教学过程,通过创客实验室落实学生的创意、创想,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面向社会和行业需求市场开展项目合作,充分提高师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通过真实商业项目,反馈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2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以生为本”的“准员工”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以生为本”的“准员工”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双主体办学指导委员会”,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准员工”管理考核制度与企业管理实施环境,让学生以准员工的方式体验企业文化、熟悉生产过程和行业规范。全面推行“双主体—准员工”学生管理办法,依照企业IT人才技能标准职级职等的角色划分、技能和素质词典为培养目标,执行质量评测体系,及时评估学生当前状态及与目标偏差情况,确保学习过程按计划、按目标方向进行,使学生顺利完成“学生→准员工→真员工”的转变。

3.3 以岗位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做项目”为主线,构建项目课程体系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级项目课程体系,让企业项目引领课程教学。课程体系以三种级别的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规划与整合专业课程资源,以“做项目”为主线,分阶段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行培养。其中1级项目体现专业综合知识与能力,涵盖整个教学阶段的主要课程;2级项目体现某个阶段综合知识与能力,涵盖该阶段的主要课程;3级项目主要体现某门课程基本知识与能力。在此课程体系中, 以1级项目为主线的三种级别项目共同将整个专业的主要课程连成一体,通过对学生系统地进行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整体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

3.4 打造智慧学习平台,构建“以生为本”的教学生态环境

依托双主体办学优势,与合作企业共同打造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智慧学习平台,为翻转课堂、创客教育、第二课堂等教学模式提供实践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智慧学习平台,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培养体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培养。同时,通过“学业周期大闭环迭代,学习过程小闭环推进”的全周期闭环反馈实施体系、学业动态预警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需求反馈机制,建立动态、开放、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以生为本”的教学生态环境。

3.5 校企携手,共同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使得教师进企业没有了门槛,师资“双师”建设补充成为长效机制。以培养师资在行业应用前沿技术领域的能力为中心,同时让学生能够接收到一线企业工程师的宝贵工作经验,建立校企互聘互兼、互培共育机制,采取专职与兼职并举的方式让企业工程师走进课堂,让教师走进一线生产工作岗位。通过参与项目研发、课题研究、技术服务、指导技能竞赛,以及访学、培训、研修、学术研讨、引进等途径,建立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组成的工程实践能力强、梯队合理的“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

4 结束语

品牌专业建设是提高专业办学质量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一个长期的、逐渐积累的过程,需要地方高职院校重视品牌建设,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认真规划,做好顶层设计。从专业内涵建设入手,深化校企合作、产学融合,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与影响力。同时以品牌专业建设为载体,聚合学校有限的办学资源,带动和引领其他相关专业的建设,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和办学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伟,苏传芳,夏克付.品牌专业建设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探索[J].价值工程,2018,37(2):144-145.

[2] 苏传芳.“双主体—准员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人才培养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2):71-75.

[3] 高楚云,胡智清,熊建武.基于《悉尼协议》的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建设改革思路[J].机械职业教育,2017(10):22-24.

[4] 夏克付,苏传芳,章晓勤.基于CDIO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4):101-102.

[5] 万平.地方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13):92-94.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悉尼协议双主体协同育人
成果导向教育对建设我国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启示
《悉尼协议》认证标准及其对我国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的启示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基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电力电器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参照《悉尼协议》开展高职专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