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课程与工作室制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分析
2018-03-04胡骏
胡骏
摘要:现在21世纪的我们科技发展非常迅速,互联网已经普及到每个人的身边,而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在线教育也随之应运而生,并且迅速普及到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身上。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壮大,在线教育体系也不断在完善,在线教育也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流,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也成为一种新的主流。近几年,各大网络教育平台迅速崛起,每个平台都有着最优秀的教室資源,最强的教室团队,他们在网上传授各种知识,许多解题手法,针对不同的学生,有很多的教育体系,许多听不懂的学生在课下听网络教训,给许多学生带来了方便,达到了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多年以来资料的统计,线上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师课堂的负担,课前对学生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课中一边讲解一边进行练习题演练强化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戏吸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课上课下,课内课外”混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成绩,促进了高校教学方式改革。
关键词:在线教育;工作室制度;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6-0148-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的教育政策,推进教学改革,创建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时效,开展了线上课程与工作是制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分析。利用互联网时代加强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改革,不断的反思和重构高校的教学模式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将在线教育和工作室制度融入教学辅导中,得出结论,以期为在线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1 问题的提出
在线课程的建设已经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可是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提升在线教育也陆陆续续出现了许多问题,线上线下课程的改革成为眼前最重要的问题。如何应用在线课程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已经成为当下教育者聚焦的问题,近年来,各大网站教育平台的出现,不管是有强大背景和超强团队的平台,又或者是小额盈利的私人教学平台都广泛的开展了新形势的教育探索,他们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法方法,对于课程的讲解也是各式各样,一种题型可能会有两到三种不同的解法,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对学习的兴趣,也给学生的选择有了多样化,同时也是对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一个考量。随着在线教育的深入以及教师对它的反思,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混合式教学才是在线教育的主流,它也是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的现实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依据在线课程和工作室制度的混合式教学进行了设计与实践,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在线课程与传统教学二者的又是和工作室制度混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路径和实施策略。
2 在线教育的特点与优势
在线教育也可以叫作互联网教育,它与传统教育有着区别但又有着相似。他不仅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同时它也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给教育机构带来了新的商机,让学生不用去到教育机构上学,在家也可以进行教学和学习。在线教育收费利润普遍较低,并且在线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在本学校的老师,在线教育平台上的教师可以说是有千千万万个,并且每个教师与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同,学生可以从多个平台比较,选择出自己有兴趣的老师选择上他的网课,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是可以连上网的地方都可以听到名师讲课,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在线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自由的支配学习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课程进度,还可以根据自身的不足选择补课。同一门课可能在学校里就要八点上课,如果错过了时间就会跟不上,但是在线上课可以随时随地听讲,时不时还可以重温一遍。有的非常努力的学生就可以在线提前听课,温习老师上课要讲的内容,节省了时间成本,这样就可以比别人多出几个小时的时间来认真思考问题,学习效率也要比没有温习过课程内容的同学高很多。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和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生有很多但是老师只有一个,一个老师很难顾及全部学生的课程进度,而且上课老师与学生闲聊家长也不会知道,而线上课程的老师就不会这么随意,因为线上的东西都是面向大众的比较公开透明,所以线上课程的知识都是一些干货。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加快学习的进程,提前学完一学年的东西也是完全可以的。因为学习本来就是个人的事情,主要靠的是自身的自主性。这样在线教育真正地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非常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使得学生的个性发展得以实现。
在线教育的第二大特点就是学习空间的跨度大,不再对固定的地方进行招生。互联网的开放可以使得各类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即使自身没有考进清华北大但是也可以享受清华北大老师讲课的待遇,并不仅仅是清华北大的教师资源还有各大名校的教师资源,在比较中学习,可以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无论你是专科想听本科的内容,还是国内想听国外的课程,互联网都可以做得到,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外文化的交流,更有利于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有的教师觉得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对待学生的态度非常好了,但是他自己不知道的是比他好的优秀教师还有很多,在比较中进步,在互相探讨中提升自己,还可以在网上看到很多名校的教授都在网上公开授课,让学生接收到更全面的资源。
互联网教育的第三个特点是就是在于学习对象的转变,在互联上你不仅仅是一个学生,你还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别人的老师,为他们答疑解惑。俗话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是一个学生,有的平台可以把自己拍的视频发到网上供大家欣赏,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方法技巧,总结的知识点发到网上让别人来学习。这种交流式学习平台已经有很多网站开始建设了。
3 工作室制度说明
所谓的工作室制度就是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考虑专业教师的就业方向,根据行业的实际情况把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类,整合分类的优点就是可以更系统的归纳与管理知识,让学生可以在适当的周期内可以自由选择就业方向和学习内容的一种工作式学习方式。
工作室制度的建立可以更好地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最大限度的沟通,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以及身心健康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好不好从来没有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的各科成绩只能说明他学習态度认真,难以体现来自教师和社会的评价。在工作室制度的教学和试验中,基础课程作为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是制度非常重要的一项。所以工作室供学生选择,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可能性增多,各科能力提升,学习兴趣得到完美的释放,教师的能力也可以得到多层次的考验。工作室制度还要求在不同的教学周期寻求来自社会和行业的实践项目。要求所有教师都要积极负责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并且认真的记录实践中的数据。工作室的这种实践既要学生和教师面临考验,同时也考验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专业技能,个人素质也得到了提升,所以这种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
工作室的成立是来自专业的发展情况和教师的专业方向,再来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工作室,所以各种实践项目紧贴着行业和专业的发展方向,教师在项目中不断引进新的项目,使得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得到提高。此时,项目成为一种检验教学成果的利器,有效地扩大了项目化教学的范围。
工作室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与教学内容相挂钩,可以说是工作室生命力的体现,教学方法和教学的可操作性是教学内容完美体现的关键之处,职业能力的完美与否在于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这种专业,跨行业的优秀能力。因为项目在实行的过程中免不了回经受来自外界,来自社会的考验,所以教师不仅要有优秀的专业能力,还要有跨行业的能力,这也促使工作室实施教学内容是要把职业关键能力和素质培养作为重点,并在考核中进行检验。
4 混合式教学的理念和现状
混合式教学来源于人们对于在线教学的理性反思基础上的,在线教育虽然说是现在教育的主流,因为在线教育是信息化教育模式的重构,是指把传统教育的教学方式的优势和在线教育优势完美地结合起来,充分的网络的利用时间优势和空间优势,是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混合现实学习环境并有所提升,将各大高校优秀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通过两种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的引向深地学习,实现有效的教育。开展在线教育不是为了去使用在线平台,也不是去为了建设数字化的教学,也不是去为了发展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而是为了让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
对于线上资源并不是向传统的教学那样收取高额的学费,因为我们倡导的教学并非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简单的视频录制发到网上,内容讲解详细即可,一千元以内的硬件投入,再加上几个小时的视频剪辑就可以完成在线教育这项任务。线上资源是开展混合教育的前提,毕竟我们倡导的就是讲在线教育和传统教育完美地结合起来,不需要两者有多么大的竞争力,只要把传统教育的课程通过视频的形式发到网上,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听讲,已完成自己的学业。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不上自己落下的知识或者提前预习老师上课讲的知识,减轻教师的负担,更让学生可以进行深度的学习。即使是在线讲课也需要学生的反馈,一句老话说得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讲不好的淘汰掉,留下一些受学生喜欢的老师。通过学生的反馈,让教学的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让老师的知识点讲的明明白白,让学生学的明明白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 结束语
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的优势,提高教师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水平。让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使得传统教育与在线教育相互依存,相互进步,互惠互利。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可以促进教育界的交流,为祖国培养出栋梁。
参考文献:
[1] 宋树生.在线学习———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新方式[J].中国电化教育,1997:13-14.
[2] 宴齐宏,杜智涛.国内在线学习主要模式演化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5(9):2531.
[3] 方柏林.知识不是力量[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3.
[通联编辑:光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