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战争已进入收割期

2018-03-04刘燕妮

投资与理财 2018年1期
关键词:海量阿里巴巴华为

刘燕妮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无孔不入,电子产品日新月异,每个用户的一举一动都产生着大量的数据。我们的日常生活基本上都可以数字化地表示。比如,你几点从什么地方出门、坐什么车、花了多长时间到了哪家公司。你每发一次微博、微信或打一次电话,以及精确的地理位置信息,都被记录在案。

大数据时代已悄然来临,数据量越来越大,数据的生产、转移、存储、使用越来越频繁,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新的挑战。

很多人认为,阿里巴巴一会儿做电商,一会儿做金融,一会儿做物流,一会儿搞医药,一会儿做电影……好像各个领域都在介入,其实,阿里巴巴做的生意只有一个——数据。依托这些数据,阿里巴巴前所未有地了解它的每一个用户。

2008年的“淘宝屏蔽百度”事件,曾引起巨大的争议,后来事实证明,淘宝的“霸道”行为为自己赢得了生存机遇,否则无论如何也构建不了海量店家和海量用户的网购闭环。

不久前发生的顺丰与菜鸟、京东与天天、华为与腾讯之争,则意味着互联网的数据战争将成为常态。

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发展已处于世界前沿水平,各大公司都不惜代价来获取数据,每个人的行为、健康、收入、消费、职业、情感、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交友、喜好都被搜集和加以分析,如百度的搜索数据,京东的电商数据,各大快递公司的物流数据……

有人曾开玩笑地说,你在手机上与某人的暧昧的聊天记录,除了配偶不知道,腾讯华为搜狗输入法高德地图百度网盘360手机卫士等都知道。或者说,互联网用户基本是在“裸奔”。

互联网的“大拿”们一方面为自己的数据设立围墙,防止他人来抢数据;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地从别人那里获取数据,充实自己数据的维度。

华为与腾讯在数据战争的擦枪走火,表面上看似乎是为了用户的隐私在呐喊,背后却是利益之争。

腾讯沉淀下来的海量用户数据,大概可归类为账户数据、交易数据、商户数据、QQ平台数据、微信平台数据、安全平台数据。腾讯无时无刻不在对这些数据进行计算,日均计算量达到1.5万亿次。腾讯目前累积了1000亿条用户关系链。这些数据会被用来进行多层次身份分析、多维度行为刻画、多场景风险评分。腾讯基于用户历史购物行为,分析用户偏向的消费轨迹。这些数据被实时提取到后台数据仓库,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分析等方式后,腾讯逐步得到精准营销客户方式的依據。比如,哪些用户适合在微信窗口渠道推荐、哪些广告适合在客户的朋友圈投放等。这就是智能营销。

我们既是大数据的创造者,也是使用者。大数据真的会给我们带来“美好的新世界”吗?机遇背后存在着哪些挑战?哪些技术投资是必不可少的?与其伸长脖颈等待被时代“收割”,不如冷静地观察、学习、思考,判断下一步该何去何从?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量阿里巴巴华为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海量快递垃圾正在“围城”——“绿色快递”势在必行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
一个图形所蕴含的“海量”巧题
阿里巴巴:股大大,权大大,还是钱大大?
阿里巴巴打开财富之门
基于文件系统的分布式海量空间数据高效存储与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