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2018-03-04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中心幼儿园王桂冰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5期
关键词:生字识字形式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中心幼儿园 王桂冰

一、引言

识字教学是整个语言教学过程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孩子以后语言文字能力的发展和学习。然而当前的识字教学存在识字量多、识字慢、效果差、效率低等一系列的问题,对教师来说识字教学也成为了一个难点。

二、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理念主要的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课程的价值是多元的,多种价值的融合,特别是人的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融合,将是课程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课程改革要培养孩子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三、识字教学方法

识字教学是语言领域的重要教学任务,在教材更新、理念更新的今天,教师不得不对识字教学重新审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教给孩子多样的识字方法,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获得学习生字的能力。以下是我认为主要的几点教学方法:

(一)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兴趣”。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明确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由于孩子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在活动中如何牢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兴趣就显得尤其重要。孩子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那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呢?

1.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引起兴趣

2.运用多种游戏,提高兴趣

3.及时表扬鼓励,培养兴趣

(二)培养孩子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孩子的自主识字能力呢?

1.在校园中自主识字

2.在社会生活中自主识字

3.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三)运用多种形式巩固复习生字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再现生字形式越多越新,识记的效果就越好。因为多种再现形式能促使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其中。常见的再现形式有:开火车读生字,做摘苹果、找朋友等游戏,把生字编到词语、句子、儿歌中反复再现,让每个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生字,加强记忆。现在大多数老师运用这种形式进行巩固复习生字:

1.课前循环复习旧知

刚认识的生字要在以后的一两天中及时加强复习巩固。所以老师上课前要用几分钟来复习巩固上一节课学习的生字。可以让孩子开火车读、找朋友、摘苹果游戏等,让孩子乐于参与其中。帮助孩子在脑海中不断地复现生字,达到加强记忆的效果。

2.课中循环巩固新知

普通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一事物在不同环境中复现七次,就能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记住了。如果在教学中能注意到这心理规律,有意识地创设不同的语境复现所学生字,就能使孩子到熟记的目的。

3.课后循环巩固新旧知

根据儿童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在布置回家认字任务时,也要考虑前面几课已认生字的回生情况,进行再认巩固练习。

四、识字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识字的形式要多样化

在看图学句中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但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通常为了方便,没有注意识字方法的变换,机械识字比较多。还有在“随课文识字”中,教师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较多,而很少采用结合讲读课文的同时教学生字的形式。

(二)识字能力和方法的培养不能忽视

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比较大,内容也较为枯燥教不仅师教得吃力,孩子也学得辛苦。所以教师“授之以鱼”还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孩子识字的方法远比教给孩子知识重要。

五、结论

总之,识字是儿童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孩子语言素养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识字量较大,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兴趣,注重教给孩子的识字法,提高孩子的自主识字能力。让孩子在一个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让孩子被动、机械地记,孩子很快就会厌倦。教师只有在识字过程中让孩子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认字,体会成功的快乐,才能让孩子的兴趣持之以恒,让单纯的兴趣变成孩子的一种心理满足,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在识字教学中,除了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外,还可以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方法,培养孩子识字的能力。

猜你喜欢

生字识字形式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识字谜语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