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中学篮球校际联赛开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2018-03-04徐允楠丁丽丽厦门第十中学福建厦门36000厦门实验中学福建厦门36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校际文化课篮球运动

□ 徐允楠 丁丽丽(.厦门第十中学 福建 厦门 36000;.厦门实验中学 福建 厦门 36000)

篮球技能的提升,不只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还必须通过比赛来不断积累经验、查漏补缺;而篮球运动普及以及影响力的提高,也需要依靠不同层次的比赛的开展与组织。篮球赛事的举办意义重大,但是就现状而言,我国中学篮球运动当中,却很少能够看到专业的、有一定影响力的校际联赛,为此,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在论述中学篮球校际联赛开展的意义的基础上,对中学篮球校际联赛开展的影响因素与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期更好地培养中学生的篮球活动意识,促进中学校园篮球的发展。

1、中学篮球校际联赛开展的意义

1.1、篮球校际联赛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可以活跃校园氛围

作为一种体育运动,篮球具有一定的游戏性、趣味性和竞赛性,篮球校际联赛的开展,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形式,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活跃校园的气氛;另外,由于篮球运动是一项既要求个人能力,又讲究团队配合的运动,因此通过校际联赛的组织,学生们可以更多地参与到篮球训练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强健自身的体魄,同时,篮球训练及比赛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精神,使他们养成不畏困难、敢于竞赛以及乐观积极的体育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篮球校际联赛可以发挥带动效应,有利于扩大篮球的影响力

大多数中学生都是通过模仿的形式,或者通过电视上转播的篮球比赛,或者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亲身传授来掌握一定的篮球知识与技能;而篮球校际联赛的开展,则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现场参与篮球比赛的机会,使他们投入真实情境之中,体会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技巧运用及战术把握,学生们可以由此体会到篮球运动带给自身的愉悦感,从而产生投入篮球运动当中的激情。通过篮球校际联赛的这种带动效应,可以使校园篮球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从而有效提高篮球运动的影响力和普及程度。

1.3、篮球校际联赛有利于优秀运动员的挖掘,充实篮球后备力量

中学篮球校际联赛兼具体育锻炼与人才选拔的双重功能,通过层层选拔的比赛机制,可以使优秀篮球运动员“苗子”迅速地“冒出来”,他们被选送到更加专业的学校、组织、队伍当中,接受更加专业的训练,从而为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使中国篮球事业更加稳定地发展。

2、中学篮球校际联赛开展的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

2.1、经费不足,是影响中学篮球校际联赛开展的根本因素

经费,是保证中学篮球校际联赛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有了充足的经费作为保障,才能使赛事举办的场地、设施、人员等符合专业要求,才能保证运动员水平的正常发挥和赛事的公平性。但是,就目前我国中学篮球校际联赛而言,由于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不高、重视度不高,因此很少会有社会资金注入赛事当中,而单靠教育财政或者学校提供的经费,难免会导致赛事组织捉襟见肘,影响了比赛的质量;另外,经费的欠缺还表现在教学活动以及运动员训练中的方方面面,会严重影响训练水平和运动队伍的比赛成绩,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学篮球校际联赛发展的瓶颈。

2.2、中学篮球校际联赛赛制存在缺陷,影响了赛事质量的提高

中学篮球校际联赛的比赛时间、场次安排以及比赛的精彩程度,直接关系着联赛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因此,只有科学、合理的赛制,才能保证赛事质量,才能使中学篮球校际联赛获得社会认可,从而促进其不断发展。然而就目前我国的中学篮球校际联赛而言,不论是在比赛时间、比赛场地还是在赛制的选择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首先,赛事安排的连续性不强,前后阶段之间的衔接不畅,导致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脱节,影响了正常成绩的发挥和篮球队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次在比赛场地安排上,中学篮球校际联赛举办方通常都比较保守,一般选用赛会制,固定一个比赛场所,失去了赛事的流动性,很多学校的主场机会也因此丧失,这种现象一方面会影响比赛的公平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调动比赛中的观众热情,影响了赛事的上座率和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第三,目前我国中学篮球校际联赛的举办,忽略了基层预赛的核心地位,存在着运动员基层选拔不足、基层预赛赛期过短、比赛场次过少的问题,这就导致很多队伍在一次比赛中就被判定出局,不利于其真正实力的发挥,而很多有天赋、有发展的运动员也可能因此失去了长远发展的机会。以上提到的种种问题,使得中学篮球校际联赛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严重不足,社会上对于中学篮球校际联赛的信息获取少之又少,联赛的社会影响力不高,自然无法展开大范围的赛事活动。

2.3、参与联赛运动员的文化课基础较差,学训矛盾突出

即使是在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今天,文化课的学习也是中学生学业生涯中的重要任务,很多家长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认为篮球运动会过分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不利于文化课水平的提升,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无益;还有一部分家长出于运动伤害的角度而限制或者禁止孩子们参与篮球运动。在这种背景下,篮球在我国中学校园中的普适性严重下降,学生们分成了极端的两个派别:或者以文化课学习为主,完全不从事篮球运动;或者以篮球运动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实行专业化的篮球训练,而忽略了文化课的学习,这就导致目前我国中学校园中的篮球联赛运动员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篮球训练、比赛与文化课学习的矛盾日益加重。

2.4、城乡之间的篮球运动发展水平不均衡,阻碍了比赛的正常开展

举办中学篮球校际联赛的目的,就是扩大篮球运动的影响力,为更多人提供参与篮球运动的机会。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教学能力、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我国基层地区,特别是乡镇一级的中学当中,篮球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城乡之间的篮球运动发展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情况阻碍了篮球比赛的正常开展,也不利于运动员的培养。

3、中学篮球校际联赛的完善对策

3.1、动员社会力量,不断建立和完善中学篮球校际联赛举办的保障体制

要重视宣传的作用,不断提升中学篮球校际联赛在社会上的受关注程度和认可程度,从而为篮球联赛的开展打造积极的社会舆论环境。要不断完善赛事举办的保障体系,从资金上、场地上、人员上保证赛事的顺利开展:我们可以积极寻求社会资本,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为赛事的举办寻找赞助商,从而保证赛事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掘现有场地和学校用地资源,开展多种途径的有效利用,缓解体育场馆不足的问题;而对于赛事中人手不足等问题,我们可以面向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在为更多人提供参与篮球活动的机会的同时,也可以缓解赛事服务人员的压力。另外,赛事举办单位还应该格外注意做好赛事进行中的安全保障工作,提升比赛的安全性,从而解除各方面的顾虑,获得良好的社会口碑。

3.2、解决学训之间的矛盾,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人才的全面培养,全面提升中学篮球校际联赛中运动员的整体素质,首先从思想上提起高度重视,摒弃对体育生的偏见,加强对运动员的引导、监督和管理,对于他们的文化课学习要严格要求,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要不断创新培养机制,合理对运动员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安排与分配,加强与文化课教师的沟通,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特训班的形式单独组织授课与考核,为篮球运动员建立“绿色通道”和学习保障机制,使他们在篮球技能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

3.3、提升教练员素质水平,建立和完善训练管理机制

为了保证中学篮球校际联赛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篮球教练员在篮球运动发展中的关键地位,通过增加教练员考评制度和奖惩制度,使教练员的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要不断改良现有的篮球教练员队伍,优化年龄结构,使年龄大的教练员能够发挥其经验优势,年龄小的教练员发挥其体力优势,从而全方位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另外,对于赛事举办方而言,也要不断创新赛制,为更多的篮球队伍和运动员提供更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并根据中学生的课业安排合理安排比赛时间,从而提升比赛的观赏性,打造专业化的运动发展平台。

3.4、重视联赛在基层地区的发展,缩小城乡篮球水平差异

为了确保基层篮球教育水平的提升,不断缩小城乡篮球水平差异,我们应更加重视中学篮球校际联赛中的基层赛事,从而为基层篮球队伍提供更多的经验交流与技术学习的机会;另外,校际之间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各种形式的线下交流,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

4、结语

中学篮球校际联赛的开展对于人才的全面培养、篮球教育的创新以及篮球运动的发展是有着积极的影响的,我们必须认清中学篮球校际联赛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不断改进赛事举办中的不足之处,给中学生球员提供更多的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而帮助他们在比赛中获得迅速的成长。

[1]何年.校际联赛引导阳光体育上台阶[J].教育,2016,(32).

[2]韦宝.高校校园篮球联赛的社会学分析——以河池学院校园篮球联赛为例[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2).

[3]王玮.校园篮球对职业篮球联赛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8).

[4]魏磊,冯国平,秦文宏等.美国中学篮球联赛的组织和运作[J].体育科研,2014,35(1).

[5]石维洋.常州市初级中学篮球竞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育苗杯”为例[D].苏州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校际文化课篮球运动
幼儿篮球运动
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我校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
体育舞蹈中等专业院校学生文化课兴趣程度调查与对策研究
国际篮球运动研究热点与主题演化内容分析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初中生业余篮球运动训练策略
网络环境下校际协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阵地不容"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