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西昌学院“十三五”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

2018-03-04韩勇西昌学院体育学院四川西昌615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十三五应用型办学

□ 韩勇(西昌学院体育学院 四川 西昌 615000)

1、前言

“十三五”时期,我国进入了新一轮工业革命加速发展,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出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应用型人才。2015年,国家三部委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地方高校应用型试点工作全面开展。也就在这一年,西昌学院被批准为四川省本科院校惟一一所公办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西昌学院是四川民族地区的一所新建本科院校,2003年合并升本,2006年学校提出“应用型发展道路”的办学定位,2011开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进行专题研究。2014年以来,按照“一个推进、两个定位、三个改变、四个减少、五个增加”的思路推进学校向应用型整体转型发展。进入十三五时期,随着学校整体转型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体育专业作为学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总结过去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学科专业办学定位进行重新审定,构建特色突出,服务地方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教学和教学评价的改革,拓展学生实习实训新途径,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有新突破,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将体育专业建设成为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2、“十三五”期间我院体育专业发展面临机遇

2.1、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体育产业升级为体育专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对体育的重视和支持将更加有力,建设健康中国、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完全有条件和潜力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体育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将不断增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体育发展激发新活力,体育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将产生更加积极全面的互动,这些将为体育专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2.2、国家、省、地发展规划为体育专业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四川省也出台了支持各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特色旅游业、康养产业。凉山州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阳光生态旅游业和阳光康养产业,启动实施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健康产业发展项目。可见这些规划出台使学校厘清了办学定位,明确了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和方向。

3、十三五期间我院体育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3.1、外部挑战

一是,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我校体育专业培养出来的规格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的单一性表现还较为突出,比如体育教育专业还未完全摆脱培养体育教师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地处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学科专业建设相对滞后,加之生源竞争的日益加剧,招不到优质生源,对我校体育专业人才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

3.2、内部挑战

一是,思想观念还未完全转变,部分老师对转型发展理解不深,不透测。教师开展转型工作的主动性差,创新性还欠缺。二是,在人才培养方面,符合本地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指标体系还需完善。三是,体育学院运动场馆严重不足,基础设施条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差距较大。四是,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能给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发展指导和创新创业指导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还有欠缺。五是,产教融合合作育人尚需深化,合作育人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质量有待提高。

4、我院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

西昌学院经过十余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学校确定了“办学定位的区域性、专业设置的地方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及培养目标的职业性”的应用型办学总体思路。明确了办学定位:“培养农、工、教、管等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本科学校”的办学类型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专科教育和成人教育,逐步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层次定位;“以农学、彝学为优势学科,农、工、教、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定位;以“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较为扎实的本科理论功底和较强的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体育专业应用转型发展应结合我校的办学实际和特色优势,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因此,在学校总体办学思路和定位的指导确立了体育专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始终要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体育专业核心能力,提高运动技术技能水平,遵循职业(岗位)需求,落实“注重学理、亲近业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进一步实践“本科学历(学位)+职业技能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知行对接,实训贯通”,面向地方,突出应用,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以学生为中心、职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构建符合学校应用型定位与培养目标的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5、我校“十三五”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5.1、以转变观念为先导,确立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为地方性院校,要立足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体育专门人才,这种人才规格是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和继续深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目标的制定上要突出应用型。

5.2、促进内涵发展,突出专业特色

根据我院办学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坚持加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突出学生运动专长,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办学方针。坚持培养高标准,适应能力强,服务民族地区体育事业的专业人才。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差异化策略在民族性和地域性突显亮点。

5.3、创新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继续推进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本科学历(学位)+职业技能素养”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根据体育专业特点,按照“学程分段、方向分流、培养分类”的人才培养思路,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探索和实施“校企、校地合作培养”、“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程体系的职业化重置,实现体育学科专业教学体系与行业职业培养体系的有机融合,达到“学业”与“就业”、“专业”与“职业”、“学历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耦合。

5.4、优化课程设置及学分构成,凸显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特征

一是按照学校“一个定位、两个改变、三个减少、四个增加”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协调好新培养方案中“通识能力、专业能力、拓展能力”、“三个模块”的课程体系,构建相互支撑、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系。二是体现能用、好用的合格人才思路,将职业能力培养与课程群建设紧密结合。三是突出培养特色,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5.5、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方法、评价考核方式改革

按照学校的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五个转变”思想为指导,在体育学院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术科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来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学方法接近应用实际,加大课程中学生实践操作的比例。考核方式试点实施“N+1”考试考核制度改革,注重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考核结果与学生能力相匹配。

5.6、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构建了体育专业合作发展联盟实践平台和体育运动服务中心,实现与知名企业、兄弟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培训基地等多途径、多模式、全方位的紧密合作,进行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提供对外体育服务,提高学生实习实践机会和能力。

5.7、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质量提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实施“实践应用能力提升计划”,提升教师实践应用、创新创业、服务社会等能力,建设一支适应应用型发展的“双师双能”型及实验、实训教师队伍。

[1]张寒慧.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5(6).

[2]胡军,朱建伟.转型时期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研究——基于体育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12).

[3]彭前,刘佳.地方高校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以黄淮学院“十二五”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4(13).

[4]夏明忠.立足民族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全面推进学校转型发展[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5]彭正松.砥砺奋进求发展改革创新促转型——西昌学院整体转型发展方略[N].中国教育报,2017,12(11).

猜你喜欢

十三五应用型办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