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升机救援在创伤救治中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研究

2018-03-04张富强王丽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病死率直升机医护人员

张富强 王丽

创伤多指来源于外界机械因素或物理因素等导致的对机体组织、器官等结构或功能的破坏,病死率极高,给社会及家庭造成严重伤害。创伤患者生存率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得到救治的时间,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和改善患者健康的关键[1]。直升机是新型疾病救治工具,区别于传统汽车等交通工具,具有高速、气候条件影响小、道路状况影响小等特点,能迅速将患者运送至医院,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逐渐受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2]。本研究旨在研究直升机救援在创伤救治过程中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为创伤患者,包括交通事故致创伤、坠落导致创伤、机械造成创伤等。(2)所有患者年龄均在18~60周岁。排除标准:(1)非创伤患者。(2)经核查创伤发生前含严重疾病或器官损伤者。(3)合并传染性疾病者等。共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惠州市三级以上医院救治的患者132例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其中男性68例,女性64例;年龄18~60周岁,平均(32.94±5.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惠州市“120”急救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二、方法

(一)研究分组

所有患者在创伤发生前均为健康状态,不含严重性疾病或器官功能损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接受直升机救援,对照组83例,接受地面救援。观察组49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32.56±5.28)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7例,坠落伤6例,机械伤3例,其他3例。对照组83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42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3.19±5.3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52例,坠落伤19例,机械伤11例,其他1例。

(二)救援方法

接到急救电话后,观察组实施直升机救援,对照组实施地面救援,到达就近医院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紧急抢救治疗。

直升机救援:(1)“120”中心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发送指令到空中救援基地,基地值班人员联系驾驶员及直升机救援值班医护人员,并详细说明救援地点及直升机适宜降落地点,救援医师于直升机上与救援地医护人员进行联系,了解患者的大概状况。(2)直升机到达后迅速检查患者基本状况并实施紧急救治,包括输液、输血、插管、包扎止血、固定等一系列操作,稳定患者状况。(3)使用车床将患者移送至直升机上,注意动作轻柔,保持运送过程平稳、迅速,避免对患者产生伤害。(4)于返回过程中时刻注意患者各项生命指标,若患者出现急性指标变化,则应立即实施急救操作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5)抵达医院后立即将患者送至手术室抢救。

地面救援:(1)“120”中心发送指令到医院,医院迅速联系救护车驾驶员及救援值班医护人员赶往救援地点。(2)抵达救援地后根据救援地人员描述及患者基本状况实施紧急救治,包括输液、输血、插管、包扎止血、固定等一系列操作,稳定患者状况。(3)使用车床将患者移送至救护车,注意动作轻柔,保持运送过程平稳、迅速,避免对患者产生伤害。(4)于返回过程中时刻注意患者各项生命指标,若患者出现急性指标变化,则应立即实施急救操作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5)抵达医院后立即将患者送至手术室抢救。

三、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病死率、严重后遗症发生率。(2)救援相关时间,包括出发时间(从接到急救电话至从医院出发)、抵达时间(从医院出发至抵达救援地点)、转运时间(抵达救援地点至到达转入医院)和总院前救治时间。

四、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两组病死率及严重后遗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病死率为6.12%,对照组病死率为21.9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严重后遗症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发生率为31.0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救援方案死亡率及严重后遗症发生率比较(%)

二、两组不同救援方案救援相关时间比较

观察组出发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抵达时间、转运时间及总院前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救援方案救援相关时间比较

讨 论

创伤通常可由交通事故伤害、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等引起,易造成机体急性大量失血、肢体残缺、内出血、脏器破裂、脑损伤等症状发生,给身体造成巨大伤害,导致患者短时间内残疾、休克、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及家庭幸福,得到了全球范围的重视。创伤的发生通常较为突然、意外,因此临床病死率居高不下,给整个人类社会造成重创[3-4]。创伤通常涉及多个组织、器官及系统,临床通常对患者进行简单快速评估后,找到损伤部位,实施不同措施如输血、止血、补液、建立呼吸通道等,以维持患者稳定状态,防止疾病继续恶化从而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及时有效的急救,把握最佳抢救时机,尽快处理创伤,是改善患者症状、挽救患者生命的最有效手段。

创伤发生后第一个小时内死亡率极高,必须在最佳救治时间内实施相应治疗才能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及安全,因此院前人员第一时间抵达急救现场进行简单处理,并将患者及时转移至条件良好的医院进行院内救治极为关键[5-6]。常规救援模式多以地面救护车救援为主,然而救护车通常速度较慢,其受周围路况、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易造成救援时机的延误。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应用,直升机被逐渐应用于医疗卫生事业中。直升机能够垂直起飞及降落,并能在空中悬停,飞行速度快,不受道路交通条件影响,受气候影响小,用于急救过程中能快速将医护急救人员运送至救援地,促使抢救工作尽快开展,保障患者生命健康[7-8]。

Ausserer等[9]在山区和偏远地区创伤救治过程中应用直升机紧急医疗系统,发现其能利用院前急救时间提供有效的救治,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救治。本研究在创伤救治中应用直升机救援,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死率、严重后遗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抵达时间、转运时间及总院前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近,说明直升机救援确实能够降低病死率及严重后遗症发生率,缩短抵达时间、转运时间、总院前救治时间。而Stewart等[10]研究显示直升机救援不能独立改善创伤儿童预后状况,其受到距离/时间的影响,此外,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出发时间长于对照组,说明直升机救援出发时间晚于地面救援。

直升机救援使用直升机将医护人员送至救援地,并将简单救治后的患者转运至医院进行治疗,运送速度快,不同于常规地面救援,路面交通状况不会对其产生影响,不受时间限制,受天气影响小,能迅速到达一般交通工具难以到达的山区、森林、偏远地区,在城市交通拥挤地段可将直升机悬停于空中利用软梯或吊带进行人员传送,减轻地形对救援过程的影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然而,直升机救援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直升机启动时间长于一般交通工具,且其起降和飞行过程气压变化、通讯信号等因素均对直升机的飞行具有一定干扰作用,因此一定程度上会延长救援时间,而常规交通工具在一分钟内即可启动,出发时间短,在短距离救援过程中地面救援效率往往高于直升机救援。此外,由于直升机内部空间较小,除固定仪器与医护人员外仅能放置一个急救护理箱,单次飞行所承载的人员及物品有限,药物及器材完备,若救援地受伤人员较多,则无法保障医护人员与器材等充足,且简单救治后使用直升机单次仅能转运一名患者,给救援工作造成一定难度。另一方面,直升机噪音较大,医护人员交流较为困难,其空间小,飞行状况不稳定,于机内进行患者看护、治疗时,易发生碰撞等事件,给医护人员工作造成不便,同时给患者造成伤害。同时,直升机救援成本较高,给患者及家属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11-12]。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可对直升机救援进行改进。(1)合理应用:应根据急救地点距医院距离、路况、现场患者状况等多种因素,合理选用救援方式,远距离、危重情况选用直升机救援,近距离救援应立即出动地面救援,以便尽快到达救援地。(2)加强培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临床操作能力,提高其在不稳定的直升机内操作技巧,提高医护人员操作配合度及默契度。(3)充分利用空间:选用使用持久、稳定性强、便于携带、准确性高的仪器。(4)空中救援与地面救援相结合:严重灾难发生时患者较多,建议同时使用直升机救援与地面救援相结合,初步救治后将症状危及患者通过直升机传送,症状较轻者通过救护车进行传送,保障所有患者均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5)服务模式多样化:可采用政府购买直升机救援总时数、将直升机救援纳入医保报销比例、鼓励购买直升机救援险、成为直升机救援基地会员等形式,以减轻用机负担。

直升机救援普及应用的几点思考:(1)加强立法研究。确立医院、通航企业、病患者等参与主体的关系,明晰各自权利义务,从法律层面规范航空医疗救援活动,为航空医疗救援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2)制订扶持行业发展的政策,将其纳入国家应急救援体系,从培育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台补贴或支持政策,如将直升机救援费用纳入医疗保险范畴等,引导、促进航空医疗救援规模化发展。(3)制定行业标准,建立监管体系。安全是航空医疗发展的重中之重。航空医疗飞行的环境复杂,飞行过程中患者情况多变,对安全要求甚高,一次安全事故可能导致整个行业发展的停滞甚至倒退,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由于航空医疗救援属新兴业务,目前国内对于这一块的管理规范体系尚未建立。未来我国需加强行业监管体系和政策研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模式。(4)推动行业组织的成立。航空医疗救援的发展,离不开行业自律,国外航空医疗救援的监管工作很大部分是由行业协会承担,制定行业标准。未来我国航空医疗救援的协同发展,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5)加强医护人才的培养力度。对相关的机组人员、医护人员、地面人员等应进行系统培训。我国须建立航空医疗救援的人才培养体系、编制相应培训和操作手册,强化安全意识。(6)加强直升机夜视装备的应用与特殊条件下救援的研究及训练,确保能全天候、全地域、全方位对创伤患者实施救治。

综上所述,直升机救援在时效方面,远远大于其他交通工具,能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及严重后遗症发生率,缩短救治时间,对创伤救治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直升机救援出发时间较长,费用高,短距离救援中更适宜选择地面救援。

猜你喜欢

病死率直升机医护人员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直升机?
土耳其T-129攻击直升机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直升机取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