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指数的虞城县干旱特征分析
2018-03-03朱尹龙李阳
朱尹龙+李阳
摘要:基于河南省虞城縣气象站2000年—2009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对虞城县的干旱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历年各干旱类型的日数,分析了干旱强度逐年变化情况。
关键词: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虞城县降雨量
1 研究区概况
虞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黄河故道南岸,豫、鲁、皖三省交界处。总面积15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8万亩,总人口108万。区位优越,西距商丘市20公里,距省会郑州230公里,东距苏北重镇徐州120公里,北距北京700公里,东南距南京400公里,距上海700公里,南达深圳1400公里。是内陆走向沿海,沿海伸进内陆的桥头堡。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C,年降水量为726.5毫米,无霜期271天。
2 资料概况与研究方法
2.1资料概况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是利用GB/T 20481—2006《干旱气象等级》中规定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得到的。虞城县气象站点资料是2000-2009年完整的资料信息。在进行分析计算前计算CI值的真实值为原始值乘0.1得到,在以下计算中所提到的CI值均为其真实值。
2.2 研究方法
2.2.1气象干旱指数CI分类
根据CI值的大小划分不同的干旱等级,如表1所示。
当日CI值符合某干旱类型CI值范围时,则该日定义为该干旱类型发生日,当日CI值达到轻旱及以上等级则定义为发生干旱。
2.2.2干旱过程的确定及其强度的确定
当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连续10天为轻旱以上等级,则确定为发生一次干旱过程。干旱过程的开始日为第1天CI指数达到轻旱以上等级的日期。在干旱发生期,当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连续10天为无旱等级时干旱解除,同时干旱过程结束,结束日期为最后1次CI指数达到无旱等级的日期。干旱过程开始到结束期间的时间为干旱持续时间。
3 结果分析
3.1 干旱发生日数年均值的变化
根据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等级划分情况,统计站点2000年—2009年历年干旱情况,并对各年发生各种干旱类型的日数取平均值,可得站点发生干旱情况及干旱日数平均值。
由图标可知,虞城县在2000年-2009年十年内,总平均干旱日数为129.5天,占全年的35.48%;轻旱日数占干旱日数的52.74%;中旱日数占干旱日数的26.95%;重旱旱日数占干旱日数的14.13%;特旱日数占干旱日数的6.18%;轻、中、重、特旱年平均日数依次减小,轻旱日数和中旱日数所占干旱总日数的比重较大,重旱日数和特旱日数所占干旱总日数的比重相对较小。2000年及2001年为较为干旱的年份,干旱总日数为311天,其中特旱59天。2003年为干旱发生日数最少的年份,为19天。整体来看,虞城县全年干旱日数约占一年中的三分之一,其中主要以轻旱为主,约占干旱日数的二分之一,特旱日数较少,仅占全年干旱日数的6.18%。
3.2 干旱强度的逐年变化
虞城站点平均干旱强度值以及平均重旱强度呈上升趋势,平均轻旱强度值、平均中旱强度值、平均重旱强度呈下降趋势,说明虞城县整体的旱强度增大。
3 结语
从分析结果来看,虞城县近十年来虽然整体干旱日数减少,但总体干旱强度有增大趋势,干旱过程持续较长,主要以轻,中旱为主。其中,虞城县的轻旱,中旱日数虽然增加但轻旱强度有下降趋势,重旱日数和强度均有下降趋势,特旱日数虽然减小,但其强度呈现增大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增长,环境气候逐渐出现极端化,干旱的严重程度、强度不断加深的现象,实时有效地监测干旱的发生、发展,为农业生产、节水灌溉提供科学服务一直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的分析结果可以为以后研究虞城县局部地区干旱的影响因子及发生机理提供基本的统计资料和诊断结果,对于预防及减轻干旱损失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谢辉,张超,姚佳林.河南省干的时空分布规律与趋势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
[2]李谢辉,王磊.河南省历史水旱灾害危险性分析[J].资源科学,2012,34(8):1526-1532.
作者简介
朱尹龙(1995.8.-)男,汉族,河南省商丘市,身份证号411425199508233612,
本科生,研究方向: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李阳(1996.3.-)男,汉族,青海省西宁市,身份证号632223199603050572,本科生,研究方向:水文与水资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