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诗中的“花”意象研究
2018-03-03袁怡
袁怡
摘要:温庭筠是晚唐的诗词大家,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在当时并称为“温李”。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温庭筠的诗词词藻华丽,浓艳精致,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前人对温词的研究较多,对诗中花意象研究较少,而花意象是其诗歌中大量常见的,本文主要探讨温庭筠诗歌中的花意象。
关键词:温庭筠;花意象王国安先生在《温飞卿诗集》前言里介绍说:“一般说来,温庭筠的诗好用浓艳的词藻,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存在比较浓厚的形式主义倾向。这种倾向,在他的乐府诗中表现得最为明显。”[1]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乐府诗尤工,“温飞卿,晚唐之青莲也,故其乐府最精,义山亦不及”[2]温庭筠的诗,反应社会现实较少,而刻意追求形式的华美,描摹的是醉酒歌舞的奢靡生活,充满了珠光宝气、脂粉香泽。他的其他诗中,也有这样的情况,这种诗风,与他诗中大量运用花意象是分不开的。
所谓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意象是诗歌的精髓,意源于内心并且借助像来表达,象又是意的寄托。在温庭筠的诗歌中,有着囊括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意象,其中花的意象是温庭筠诗歌中极为常见的自然意象之一,花意象在气质婉约华美的温诗有着极致的体现。花作为自然界的美丽事物,它的颜色、气味、姿态都是很引起文人关注的,不同时节的花,不同品种的花,花的盛开与衰败,总会激起文人无限的想象和慨叹。花的生长习性与文人的某些品质有着暗合或相通之处,对于花的关注,在先秦《诗经》《楚辞》中就已经积淀了深厚的文化意味。在温诗三百三十首大致有七十多首出现了花意象,大致有二十多种品种,“杏花”“桃花”“梨花”“菊花”“兰花”“莲花”“桂花”等是常见的,其中“莲花”“杏花”等出现次数较多。
一、诗人简介
温庭筠(约公元812—866年),本名岐,字飞卿,山西太原人,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詩人和词人。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监助教。他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填词的作家,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他是花间词派的“开山鼻祖”。
二、“花”意象分析
(一)借花抒怀
温庭筠诗歌中的花是将个人的体验和感悟融入诗中以抒怀,用于歌宴娱乐和喝酒遣兴,用花意象来营造一个绚烂多姿的诗歌环境,带有装饰性,并不是单纯的积淀某种精神内涵,因此以花意象来营造一个华丽精致的诗歌风格,来表达闺怨离情、事物昌盛衰败、怀古忧郁等。如以下几首诗:
织锦词
丁东细漏侵琼瑟,影转高梧月初出。簇簌金梭万缕红,
鸳鸯艳锦初成匹。锦中百结皆同心,蕊乱云盘相间深。
此意欲传传不得,玫瑰作柱朱弦琴。为君裁破合欢被,
星斗迢迢共千里。象尺熏炉未觉秋,碧池已有新莲子。
从上面是诗中,花意象作为环境背景不可或缺,它与女性宴饮游乐、闺阁生活相映成趣,花意象暗示了时间与人的情感相契合。“莲花”让诗变得生动摇曳。“莲”是典型的女子闺阁图景。这是温诗的审美特质,也表现出晚唐诗歌的审美和由诗过渡到词的特点。
(二)以花喻人
由于花这种自然意象的自然属性特点与女性的生命之间有某种联系,将美人比作娇艳的花朵是最寻常的比喻,而花的特性又进一步引申出年华早逝,时光飞逝的感叹。因此花意象往往融入了诗人更多的生命感悟,以花喻人,物花合一。如以下诗:
兰塘词
塘水汪汪凫唼喋,忆上江南木兰楫。绣颈金须荡倒光,
团团皱绿鸡头叶。露凝荷卷珠净圆,紫菱刺短浮根缠。
小姑归晚红妆浅,镜里芙蓉照水鲜。东沟潏潏劳回首,
欲寄一杯琼液酒。知道无郎却有情,长教月照相思柳。
诗中的“镜里芙蓉”皆是花人合一表达对时光感悟和生命本质的阐释,诗人用特有细腻心思接触到花意象的特定含义,用花为载体,借物抒情,人与花之间有了内在的沟通。在诗人的想象中蕴含了花是人生命的象征和诗人强烈的生命意识。生命与生命的叠加,使得诗歌更有厚度。这里的花意象是诗歌背景中不可或缺的事物,在晚唐诗歌的意境营造中承担了重要的造境作用,具有时节环境的表现、诗歌境界的装饰、生命意义的体现等方面的意义功能。在以上诗词中,花意象的形态特征不够明确,情感内容也暧昧朦胧,皆为因情造景之语。
由于花意象的自然生长习性与文人的人格、理想、思想境界有着暗合相通的地方,所以在中国文学传统中,花意象便有了特定的艺术内涵,如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的品质、兰花象征高洁坚贞、菊花象征淡薄清净。这些花意象除了表现时节环境和营造独特的精神境界外,已经与时代的审美易趣相契合,在一定意义上是文人精神气的象征物。如以下诗:
杏花
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正见盛时犹怅望,
岂堪开处已缤翻。情为世累诗千首,醉是吾乡酒一樽。
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
以上诗中的“杏花”意象所承载诗人独特的精神特质。在晚唐时期,盛世气象早已衰弱,诗人一身颠沛流离,宦海浮沉,贵族的腐败奢靡与百姓的悲苦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人的心境,因而诗中的花意象也有了若隐若无的时代烙印,正是这种环境下,诗人的经历使得诗歌的内涵丰富。
再看下面这首诗:
题磁岭海棠花
幽态竟谁赏,岁华空与期。岛回香尽处,泉照艳浓时。
蜀彩淡摇曳,吴妆低怨思。王孙又谁恨,惆怅下山迟。
这首诗写海棠,较之前面的诗词更加明显的体现了花鸟意象的人格化,诗人完全寄托于物,以物自寓。着重于物以及所处环境的精神气韵,完全是诗人人格的写照。用海棠以自寓,海棠“幽”“香”但终究落得“幽态竟谁赏,岁华空与期。”诗人因海棠独无赏而触动自己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三)以花隐喻
花意象不仅突出了自身特性与诗人含蓄内心的联系,还承载了诗人的内在心理感觉,成为了诗人内在心理感觉的隐喻。如下面的诗:
禁火日
骀荡清明日,储胥小苑东。舞衫萱草绿,春鬓杏花红。
马辔轻衔雪,车衣弱向风。愁闻百舌,残睡正朦胧。
以上诗歌中出现了“杏花”的花意象,这不是单单将文人世界与意象融为一体,而是更多的表达诗人内心的感觉意识。《禁火日》“杏花”这个意象写宫妓容貌犹如杏花的红艳带有神韵。
三、结语
总而言之,温庭筠诗歌中大量的花意象的出现使得温诗具自身独特的风格特点,也体现出温诗风格上向词过渡的特点。灵魂深处的真实情感如何艺术的表现,这是心灵审美的过程。温庭筠在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时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把内心愁怀所捕获的物象,变为内心的审美表现,通过外在环境,进一步深化内心郁结的情感。温庭筠不像李商隐那样婉约细致,他的诗作多为主观抒情,故直切真率。他的内心郁结惆怅,以友人间的离别、寄怀之情向感士不遇的情感发展,凭藉这种身世之感,折射出晚唐衰落的社会现状,并通过情景相契、时空交织的心灵审美途径,表达了至深至浓至郁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曾益等笺注王国安标点《温飞卿诗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2]刘淑丽选注《花间词》(M)北京中华书局2015
[3]薛雪《一瓢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4]袁行霈、罗宗强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