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之“表达交流”话题分析探究
2018-03-03姜世泽
姜世泽
摘 要:高中阶段是人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人的三观往往是通过表达和交流体现出来,这也是民族学所说的“语言即思想”。当前高中语文“表达交流”的教学现状和形势的不容乐观的,其主要原因是尚未被真正重视起来,但是方法总比问题多,“表达交流”的教学目标还是有希望实现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表达交流;话题分析;探究
高中阶段是人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人的三观往往是通过表达和交流体现出来,这也是民族学所说的“语言即思想”。而语文作为思想性极强的一门学科,自然就要担负起借助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正确三观,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的重任。
一、“表达交流”部分之所以被单独列出是因为当前现状和形势的不乐观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时代,往往缺什么,就会呼唤什么。近些年,社会上对于人才的“高分低能”现象批评声音很大,其实说白了就是表达与交流能力的不相匹配。其实在这个“逢进必考”的时代,表达与交流的最直接体现便是笔试和面试。通过笔试,招生单位或者用人单位可以检测出被试者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而通过面试,可以看出被试者口语表达能力,即将内化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技巧外显出来的能力。因此,对于绝大部分学子来说,通过写作与表达才能够将自身所学外显出来,走向社会。换言之,一个学生能否顺应时代的发展,立足于社会,也几乎往往取决于表达与交流能力。因此,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表达交流”部分目前的话题内容很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结构上的硬伤,如课程目标的知识呈现与内部分析不到位;话题条目太长,分散了师生的注意力;探讨话题重复性出现,且无统一标准;价值型知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表达交流”部分“理想”的实现。
二、“表达交流”部分尚未被真正重视起来
笔者认为,“表达交流”部分尚未被真正重视起来的首要原因是应试教育。就目前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总体形势来看,以高考为代表的应试教育依然是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大量的学子通过高考实现了人生的转折,尤其是那些寒门贵子通过高考实现了人生的逆袭,打破了日益固化的阶层体系,转变了人生的发展轨迹。因此,对于应试教育,大部分学子及其背后的家长集团,都是相当支持的。我无意于批判高考制度为代表的应试教育,况且它目前依然是我国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但是,因为应试教育它更多的是在强调“表达”,且倾向于书面表达,很多学生也许是个写作好手,但不一定是交流的能人,甚至有些学生一再公开场合交流就开始头昏脑涨,思路混乱,口齿不清,颠三倒四,不知所云,这就是明显的“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的不对称。但是由于应试教育,即高考语文只有笔试部分,并不涉及面试,学生因为趋利性,必然将学习重点放置于书面表达所造成的。
其次,表达交流能力受个体视野限制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因为视野受限,对于语文知识的价值认识明显存在不到位的问题。在大部分家长和老师的眼里,一个理想甚至完美的人生应该是这样的:借助一个相对优秀的成绩,进一所好大学,学一个好专业,毕业后再找一个铁饭碗。而实现这个理想就是要考高分,那么,往后的人生呢?没有人给出解答。这是因为大部分师长自身也只是走到了这个阶段,接下来的人生只要中规中矩,甚至“复制粘贴”前辈的路就能很顺利的走完一生。在这样的思想的影响下,年轻人很快就失去了斗志,更多的人便是在重复前人走过的路,过着千篇一律,日复一日的没有理想和斗志的生活。師长作为学生的人生道路的楷模和指路人都是这样的认知,受其影响,学生也更不会重视。另外,高中是最能够锻炼个体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时期,如果没有好好把握,后期即使想要再去弥补,代价也是很大的,尤其是交流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和家长的视野宽度和广度也是影响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是否受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表达交流能力也受学生自身的家庭环境和性格特征影响。据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性格的最终形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属于与生俱来的性格。即我们所谓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家庭因素为人类的性格打上最初的烙印。儿童心理学一直在强调的一个观念“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必然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也正好从消极层面说明这个问题,“最好的家教是父母相爱”观念则从积极层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即扮演的角色也会影响到其表达交流能力的养成水平。以上三种因素都是在家庭范围之内发生了,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基本山是无法干预的,同时我们可以借助教育的力量对孩子的性格进行改造,从而在最大能力范围内培养其表达交流能力。
三、“表达交流”的教学目标还是有希望实现的
首先,班集体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学风良好,积极民主的班集体往往更有利于学生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因为在这样的班级,同学们不仅仅是能实现“表达”层面的积极竞争和成长,还可以实现有效“交流”,通过有效讨论和练习将所学语文知识学以致用。
其次,教师的影响。一个民主型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为民主,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学生的思想,给学生自由思考、想象、表达交流的空间,长此以往,学生的思路会越来越清晰,表达也会越来越流畅。而“表达”和“交流”本身就是相互促进的过程。
再次,亲密同学的力量。同学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因为一个人,喜欢一座城”的说法在高中学生集体中一点也不为过,有些学生就是因为一个好朋友或者好同学而爱上自己所在班集体,并很快融入到其班级文化中,为自己进一步的表达和交流创造条件。
总之,当前高中语文“表达交流”的教学现状和形势的不容乐观的,其主要原因是尚未被真正重视起来,但是方法总比问题多,“表达交流”的教学目标还是有希望实现的。
参考文献:
[1]王晨.高中语文“表达与交流”部分的知识分析.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3月.
[2]张忠.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象行与对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6月.
课题类型: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号:BY【2015】G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