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队伍的不稳定影响干事创业的激情
2018-03-03刘旭涛
刘旭涛
干部队伍的不稳定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是指干部队伍的正常流动,包括体制内外的流动,不仅可以激发干部的竞争力,提升干部个人的素质能力,而且也有利于通过有效的新陈代谢机制,保持干部队伍的活力,使干部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干部队伍通过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严把“进口”、管好“楼梯口”、畅通“出口”,使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干部队伍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消极的一面,是指干部队伍的不稳定将使干部对未来的预期难以把握,导致人心涣散、人才流失、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在实践中必须把握好干部队伍“稳定”与“不稳定”的平衡。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务、新目标,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一系列重大举措。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振奋精神、同心协力、鼓足干劲,更好地做出一番事业。但从当前干部队伍的现状看,这一期望并没有在现实中展现出来。相反,干部队伍中的懒政、怠政、不敢为、不愿为、不能为等“为官不为”现象开始逐步蔓延,一些地方或部门的领导干部离职辞职的报道也陆续见诸媒体。应该说,出现这种行为和不稳定局面,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在我国,由于各级党政机关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所以,党政干部队伍的不稳定以及部分干部的不作为问题势必会在社会上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首先,影响党和政府的社会形象。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始终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执政的宗旨,这也是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最大来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基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重塑党的形象,严格党的纪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并且提出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但是,现实中我们却发现,一些地方和部门,干部队伍出现了心态不稳和个别干部逃避责任的现象,“懒政”、“怠政”现象开始蔓延,干部“不作为”问题开始凸显。这些问题的出现显然距离好干部标准和老百姓的期望相去甚远,无疑会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其次,影响中央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中央围绕当前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出台了很多改革措施,形成一系列重大决策,但在打通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环节上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政策执行中的“中梗阻”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影响到政策的实施效果,社会各界和老百姓普遍不满。李克强总理指出:“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现在很多企业家和基层群众反映,以前到一些政府部门办事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则是“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以前政企关系虽然不清,但双方至少还可以一起共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现在个别政府官员躲着企业,怕惹麻烦,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最后,影响党政机关效能的提高和干部素质能力的提升。一些干部的“不作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干部队伍不稳定,必然会在党政机关干部队伍中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导致机关干部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缺乏信心,或者感到个人的职业发展预期难以实现,从而丧失学习和创新的动力,缺乏干事做事的热情;在一些官员身上,使命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缺失,抱着“不干事也不出事”的态度,“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些问题将影响到党政机关效能的提高和干部素质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制约了党政机关的自身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重塑清明的政治生态环境作为党政干部队伍稳定的基石,作为干部做事做人的基本坐标。尽管在政治生态的转型时期,可能会造成一些人的不适应,但通过一定时间和过程的积累,当新的政治生态成为一种常态时,广大干部对于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就会形成新的预期,作出新的选择,干部队伍也会逐步趋于稳定。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新华网,2016年6月29日。
责编/温祖俊 美编/于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