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壶口瀑布》教学谈

2018-03-03福建省浦城县第二中学刘美华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23期
关键词:所感壶口瀑布游记

福建省浦城县第二中学 刘美华

《壶口瀑布》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位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是游记单元。过去许多版本的初中语文并没有安排游记单元,甚至可以算得上游记的课文也寥寥可数。由此,在新版语文教材中安排游记单元,是一个颇具新意的设计。在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的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笔者接到任务,在片区开设《壶口瀑布》教学观摩课。怎样设计才能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用怎样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感情?又要怎样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语言,欣赏、积累精妙语句?要完成如此繁复的教学目标,而且还要上出新意,给观摩的同行们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这对笔者是一个不小挑战。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笔者对课文进行了深度解读。

通过认真细致地研课以及和同行们深入地探讨,笔者梳理出了本课教学的三个核心点,即独特的脚步,美妙的风景与情感的共鸣。

一、独特的脚步

作者梁衡曾说:“艺术美只存在于创造之中,重复旧套子,不论是重复自己还是别人,都绝对不会有美。”(《我的苦苦探求》)基于此,我们在梁衡的《壶口瀑布》中,体会到了游者“独特的脚步”。

为了让学生有效地理解“独特的脚步”,我选择用现代媒体营造课堂氛围,我准备了两组视频。一组是雨季的壶口瀑布,正如文中所描写的那样:“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而另一组则是壶口瀑布的风光纪录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风光配合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画面,壶口瀑布在枯水季节的千姿百态尽收眼底。

同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5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这是雨季时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然而,在枯水季节,壶口瀑布又呈现出另一种千姿百态的美。今天,让我们跟随梁衡先生的脚步,去领略壶口瀑布枯水季节奇特的景观吧!”波澜壮阔的图景配合声情并茂的导入语,学生很快就能对课文内容生发浓厚的兴趣。

二、美妙的风景

跟随“游者的脚步”来到“枯水季节”的“河心”,美妙的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对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的描写,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在“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

作者先俯视龙槽,明“壶口”之来历;再仰观河看巨瀑之源头;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龙槽,继而又随水雾由下而上,直抵青山;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最后,视角转换,收回脚下,描写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

引领学生感受“美妙的风景”,目之所及是有灵性有生命的壶口瀑布。这里突出的是游记基本要素之二:所见。“所见”是游记的主体,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对象,是游记的血肉。

随着视角的变换,作者笔下景物的意境也有所不同。俯视龙槽,河中有河,重在“奇”;仰观河面,浊浪奔涌,“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重在“雄”;看河水冲跌而下,碎为水雾,重在“险”。接下来细写龙槽附近的河水,不仅形态丰富多样,还映着七色彩虹,“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美。最后给巨石一个特写,景物由“多样”返归“单一”,巨石“静”的形态蕴含着河水“动”的力量,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美。

这是一场凝练的文字与美妙的风景的盛宴,雄浑壮阔与阴柔婉约相得益彰,这样就使得《壶口瀑布》展现出一种审美意义上的立体感,给学生以极美的享受。

三、情感的共鸣

游记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优秀的游记往往不仅是文学文本,也是文化文本。游记产生的基础是人与自然审美关系的建立,并以此为中心向哲学、历史、道德、科学、民俗、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拓展,以其多样化的形式展现民族文化精神。《壶口瀑布》与古人“山水比德”的思想息息相通,也透露出作者对所写文化内涵的深刻体认。这便是游记基本要素之三:所感。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是游记的灵魂。

虽然对景物描写的欣赏在游记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游记的阅读难点往往是把握作者的“所感”,特别要理解作者何以在观“此景”时有“此感”。“所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则是课堂生命力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所感”是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黄河壶口瀑布这样具有重要文化地位的景物,其精神内涵来自历史的积淀,具备广泛的共识,有着民族的特点,更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深入领会,激发其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至此,我完成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感情”这一教学目标。

《壶口瀑布》是一篇典型的游记,作者以游踪结构全文的框架,“独特的脚步”给我们呈现了独特的写景角度,以对景物的描写作为文章的主体,带我们领略了“美妙的风景”,并自然生发出感想与思考,引发读者“情感的共鸣”。

在教学设计上,我牢牢把握三个核心点:独特的脚步,美妙的风景,情感的共鸣。紧扣本课的三个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情感。3.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语言,欣赏、积累精妙语句。并把游记的三个基本要素“所至,所见,所感”融合其中。从结构上说,所至是骨骼,所见是血肉,所感是灵魂。无骨不立,无肉不丰,无魂不活,三者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格局。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这堂课从导入、设置氛围、富有感情的朗读,到意象意境的分析,再进入深层次的情感的体悟,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作为授课者的笔者导引顺畅,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本次课堂观摩活动中起到了应有的引领示范的作用。

猜你喜欢

所感壶口瀑布游记
壶口瀑布:大自然的壮美画卷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
送“君”千里路 语尽“意”无穷——听周丽蓉老师“最后一课”所感所思
说出你所想,写出你所感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超市游记
“能动课堂”的所思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