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校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2018-03-03李舒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毕节551700
□ 李舒(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 毕节 551700)
1、前言
由于篮球运动是一项无护具的对抗性的集体运动,因此在双方不断的攻防对抗中,很容易由于自我或他人原因造成运动损伤。损伤不仅给学生带来身体上的痛苦,更大的危害则是对学生心理上带来负面影响。当今我国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优渥,克服困难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相对欠缺,身边不少学生由于损伤的发生而放弃篮球课。根据笔者针对本校2013-2016年级400名篮球选修课学生发放的问卷调查数据看,约有70%的学生曾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占前四位的损伤情况为皮外伤、拉伤、挫伤和关节运动损伤;对学生造成影响最大的损伤为关节损伤,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膝、踝、腕和手指等四个部位,其受伤比例分别为15%、50%、10%和20%;当今高校篮球课的运动损伤程度基本为中轻度损伤,约占损伤率的95%,骨折、腰伤等重伤率约为4%,由于篮球运动损伤所导致的弃课率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18%,可见篮球运动损伤带给学生的心理影响远大过于对身体的伤害。因此,在当今学情发生变化的前提下,高校篮球若想获得持久的发展则必须要积极研讨篮球课上高发的运动损伤并加快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运动体验,推动篮球运动在我国高校中的有序发展。
2、当今我国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常见运动损伤表现分析
2.1、篮球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损伤率高达85%,多为中轻度损伤,可通过预防予以避免
根据笔者针对本校2013-2016年级共计400名选修篮球课的学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5%的学生曾在篮球课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运动损伤基本为中轻度损伤,75%的损伤发生在比赛过程中双方攻守抢球过程中,日常训练运动损伤发生率仅为20%;损伤类型多为拉伤、挫伤、皮外伤,而骨折、腰上等重度损伤仅为4%,整体而言,当今篮球课上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呈较高态势,幸运的是多为中轻度损伤,鲜有诸如骨折等重度损伤发生,因此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预防措施和手段予以避免。根据笔者对相应篮球教师 “对学生常发的篮球运动损伤原因”一题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普遍指出损伤发生的前三位原因主要是学生身心准备状态与应激水平欠缺;当今大学生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状态,无法达到与篮球运动相要求的适应水平和缺乏应对运动损伤的心理素质。由此可见,对于非专业篮球运动员的普通大学生篮球选修课而言,我国当前高校篮球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是完全可以通过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增强学生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意识而大大避免的。
2.2、以关节损伤为最为严重的损伤类型,恢复期较长,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据笔者长达3年的跟踪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非篮球专业的一般高校学生来说,篮球运动损伤伤害程度最深的损伤类型为关节损伤,常见的关节损伤为踝关节、指间关节和膝关节,特别是踝关节损伤率最高,约占50%,其次是指关节损伤,约占20%,最后是膝关节,约占15%。由于是非专业运动员,关节损伤发生后学生缺乏相应的恢复方法和教师恢复指导,多选择自然恢复,因此恢复期平均周期为1.5个月,而高校篮球选修课每学期的总课时数仅为36节,一旦关节受伤学生落下的课程将会较多,很难赶上进度,约有18%的学生则会选择放弃,或者仅仅为了拿到学分。因此,笔者就关节损伤发出的 “你最害怕的篮球运动损伤类型及对你造成的伤害”一题对曾发生过关节损伤的学生做了一个调查,100%的受伤学生选择了关节损伤,他们认为关节损伤对他们造成最大的伤害除了17%的学生选择了身体上的伤害,高达83%的学生选择了心理上的伤害,他们认为关节损伤给他们带来了心理上的阴影,对于篮球运动的对抗性和激烈的攻防形式产生了很强的畏惧心理。
3、当今我国高校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原因综述
3.1、篮球理论教学严重不足,学生对篮球运动原理及篮球动作的生理解剖运动结构缺乏了解
篮球运动对于运动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是一项全方位的运动项目,身体参与运动的组织、肌肉群较多,因此要求运动者要对篮球动作和与之相关的运动原理有着清楚的认识。只有认识到某个篮球动作相关的肌肉、关节及骨骼的运动原理才能使运动者的用力顺应生理解剖结构,尽量减少损伤。但根据笔者对10所不同省市不同级别高校的本科篮球选修课的课时表进行汇总对比结果看,在一个学期36个课时中,篮球理论教学课时安排为4课时,内容包括篮球发展史、篮球规则与裁判、篮球基本技能等,而在现实教学中限于教学任务的紧迫性,往往教师都要优先考试内容的安排,尽量多地安排“三步上篮”的实操时间,因此理论教学基本流于形式,学生根本接触不到篮球动作的运动原理及篮球动作的生理解剖运动结构,者也就难怪他们在运动中常常出现用反力、高频率犯规、关节达不到应激要求等而导致的运动损伤的发生。
3.2、学生体质下降明显,无法适应篮球运动的高对抗性和激烈性,应该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
关节是人体中接触面大,位处浅表处且负重较重保护结构相对较弱的部位。篮球运动中的基本防守、移动蹬跨、运球乃至上篮等动作基本都应该降低重心,采用半蹲位发力的状态,常常使得各主要关节处于高度紧张、负荷增大的状态,特别是在进攻技术中要做到运球突破、急停跳投、争夺篮板球等突发性动作往往需要膝关节达到应激要求,能够适应大运动量。但在高校篮球选修课的现实教学中,由于学生体质近几年的连续下降,根本无法适应篮球运动的高对抗性和激烈性。由于限于学时和篮球教学内容的矛盾,篮球教师往往不能给学生安排足够的体能训练课时,现代高校篮球课上对于技战术的要求远比过去高得多,过去的单人练习居多的训练模式由于场地和师生比的失衡而发展成以多人练习和小组对抗赛为主,这样操作的目的也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让学生在攻防变化中领会一些战术的安排。但由于现代学生的好胜心强等心理特点发生了变化,他们急于运球突破、急停跳投、争夺篮板球,导致学生由于体能的欠缺而出现接球技术不规范,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差,脚步移动慢,手指迎球方向不当且缓冲不够,因此造成的挫伤、拉伤甚至关节损伤时有发生,因此应当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
4、我国高校篮球教学当前常见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4.1、重视理论教学,通过增加学时让学生充分明白篮球动作的解剖运动原理,强化安全意识
篮球运动不同于其他的运动项目,由于是一项长时间的、对抗性的集体性活动,对于运动者所要考验的地方非常多,不仅要有良好的体能,还要灵活掌握数量庞杂的篮球攻守动作和变化多端的篮球战术。在这样的一项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运动损伤降低,笔者认为篮球教学必须要回归篮球运动本身,重视篮球理论教学,特别是要增加篮球理论教学学时来充分保障学生能够明白篮球基本运动的解剖学原理,只有让学生明白每个主要动作的身体肌肉、骨骼及关节的用力状态及活动原理,才能避免在运动过程中野蛮用力、随意发挥的情况,从而提高篮球运动的动作完成质量。学生只有充分学习了篮球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成因及防范的理论知识,才能学会篮球运动的保健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杜绝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不必要的损伤。
4.2、增加基础力量训练课时,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能,提高篮球运动的应激水平
良好的体能是篮球运动的基本要求,因此鉴于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情况,高校篮球选修课管理者应该在增加篮球选修课课时的同时,增加基础力量训练课时,特别是在考试成绩中提高篮球理论知识、体能测试的占比,防止老师随意占用这两部分的课时。只有学生体能得到了提升,学生才能在激烈的对抗中,除了能高质量完成对应的攻守要求,还有余力预测到该动作会对自身或者对手的身体部位带来哪些损伤,提高预判移动卡位能力,能够准确掌握运球、传接球和投篮的动作要领,合理移动、掩护与穿插防守,学会合理冲撞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4.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应激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对篮球运动效果的影响一直都是高校篮球教学的盲区和薄弱点。在过去的篮球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教学学时的过紧,教师往往将教学精力全部放在篮球基础动作和技战术的教学上,基本不注意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根据运动心理学分析,当人的心理状态无法被充分激发时,人的反应能力、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往往处于低水平运作,很难充分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心理因素对篮球运动损伤的影响同样需要加强,只有让学生把外部的对自己的要求逐步转变为自己的内部需要,对篮球运动开展的意义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建立自己的篮球运动需要、参与动机和积极的态度,才可以提高自己的积极性和篮球应激心理素质,从而真正将自我充分参与到篮球课程中,提高参与质量,才能有意识地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从而真正提高篮球运动的良好体验感。
5、结论
篮球运动损伤的发生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难题,但通过对常见运动损伤的表现和发生原因做出积极的分析,并通过一定的预防措施提高提前预判能力和化解能力,则是可以有效地规避的。降低篮球遇到你中的运动损伤,提高学生的体验愉悦感对于篮球运动的长足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也是值得探索的一项篮球运动理论研究,限于笔者认识上的局限性,本文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