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迷宫
——浅谈非结构游戏的指导与介入
2018-03-03山西省太原市康乐幼儿园
山西省太原市康乐幼儿园 柴 金
一、活动背景
非结构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游戏,是儿童使用各种建筑和结构材料,进行建筑和构造的游戏。其特点是不定型、非专门化、变化多。非结构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重要价值,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它的奥妙之处在于能充分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兴趣,提供幼儿整合性的经验。
二、活动过程
(一)材料丰富,环境适宜
每周一周四的下午是我园的低结构活动时间,每到这时孩子们都特别的高兴。小班幼儿尤其喜欢这一工作,一是因为他们初来幼儿园,很多工作他们都是初次接触,对什么都好奇,兴趣很高;二是在家里很难有机会这么多小朋友共同来做工作,完成一个作品。与往常一样孩子们在低结构活动时间都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来拼搭、建构。
(二)游戏困难,教师介入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社会经验和知识有限,结构游戏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少问题,教师应仔细观察,了解幼儿各自的水平和需要,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以伙伴身份、游戏角色融人幼儿游戏之中进行点拨,比较自然、有效。一般指导方法有环境刺激、介入共玩、语言启发、榜样暗示、图片和范例提示等。
(三)交流经验,适当点拨
教师通过集体或小组的形式,组织幼儿交流讨论建构游戏中的搭建经验,以梳理、提升经验,目的是通过评价实现指导的功能,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
幼儿从搭建到表达,需要思维的参与,这样的评价过程不仅发展了幼儿思维的概括性,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经验的建构与整合。评价的主体应是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之间开展自评和互评。
看到这样的迷宫,孩子们都想进去玩一玩,走走迷宫,于是孩子们开始了走迷宫的游戏。刚开始孩子们都很兴奋争先恐后的往里面走不一会儿前面一段的迷宫已经倒塌了,孩子们互相埋怨。这时候我说:“哎呀,你们争抢着一起玩都把咱们的迷宫给弄坏了,这可怎么办?”
闹闹说:“我们排队,一个一个的就好了。”“恩,这是个好办法”说着孩子们都靠墙站好,由我这个大姐姐点名,摸到谁的头谁就可以进去走迷宫了。一个两个三个…….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
游戏时间结束了,该收工作了,孩子们迅速的把瓶子都送回到了箱子里面。在小结环节,我把刚刚的迷宫照片投放到电视上,抛出两个问题:
一是谁可以说说刚刚在走迷宫的时候一开始有什么问题,最后怎么解决了;豆豆说:“刚开始我们挤来挤去,把迷宫都弄坏了。所以我们就一个一个走,而且两个人还不能离得太近。”
二是你们觉得这个迷宫怎么样,能不能让它变得更好玩。果果小朋友说:“老师我觉得这个迷宫可以有两个入口,这样一下子就可有有两个小朋友玩”;闹闹说:“这个们还可以大点,要不然每次就会把他碰到”听了孩子的建议我点点头,说下次可以试试,让我们的迷宫游戏变得更好玩。
三、活动启示
华爱华教授说:没有一种“玩,是毫无意义的。比如在过家家的游戏中,孩子会构思社会生活事件的脚本:比如用积木搭楼梯,孩子会不自觉用到递增递减的数学方法;比如棋牌运动类游戏,暗含规则意识和合作能力……无论是哪类游戏,都存在孩子对事物的探究。
(一)游戏环境,有质有量
有质量的游戏环境,是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学习的物质基础和行为支持,包括丰富、低结构的、有序的材料,适宜的空间,合理的规则与管理,恰当的游戏指导等。
在非结构游戏活动中,材料的有序投放,游戏时间的充足,平等的师幼关系,安全的心里建设……都是有质量的游戏环境。
以支持幼儿自发性游戏为例,华教授指出,教师首先应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游戏时间,提供各类游戏的机会。在材料投放上,教师花大量时间辛苦自制的、目标明确、任务清晰、限定了各种功能的材料,往往会限制幼儿发展的无限可能,而开放性的材料才具有多功能、多层次性,幼儿也更愿意玩,玩的方法也更多。教师要记住一个原则:材料不要变,让幼儿作用于材料的行为变;种类不要多,逐渐递增,让幼儿自行组合。
(二)自然介入,恰当引导
对沉浸在游戏中的幼儿,教师应尽可能减少干预。教师一定要有目的地介入和指导,介入的目的要源于观察和分析。对此,华教授为教师总结出了一个游戏介入的原则:从“我想让幼儿如何游戏”到“我想知道幼儿是如何游戏的”。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断自己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是否进行了有效介入,即是否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是否支持并推进幼儿游戏的开展,是否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提升发展水平
为此,在非结构游戏活动中教师应该多观察,观察孩子的游戏行为,游戏语言,游戏过程,游戏动机……在必要且适当的时候,已不打扰幼儿的游戏为前提,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自然介入幼儿游戏,适时指导。
(三)引导交流,参与点评
教师主要通过引导幼儿交流作品及游戏过程,参与有价值的点评,达到满足幼儿表达游戏感受的需要,增强幼儿的游戏兴趣。幼儿从搭建到表达,需要思维的参与,这样的评价过程不仅发展了幼儿思维的概括性、逻辑性,更重要的是,幼儿与同伴交流、讨论、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实现了经验的建构与整合。
在此要注意两点:一是游戏交流时,教师是参与者,而不是主宰者,这样有利于营造平等、宽松的交流氛围,有助于幼儿充分表达,从而保证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二是教师要善于捕捉对大多数幼儿发展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点评,以促进全体幼儿共同发展。
在幼儿分享交流游戏中问题解决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教师还可启发幼儿讨论:对下次游戏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还需要增加哪些搭建或辅助材料?等等。这些讨论可以帮助幼儿拓宽思路,逐渐丰富的场景、材料、主题、情节,拓展思路,为下次游戏留有余兴 ,使幼儿对下次游戏充满期待。
运用各种材料进行非结构游戏,可以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快乐,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智慧、想象、创造力和社会性。和他们一起搭建各种形态的建筑物、制作精美的物品,就是在给他们一份童年的快乐。让我们和幼儿一起在建构游戏中生活、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