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发展分析
2018-03-03应政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 应政(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体育事业的发展与教学体制的变革,促使我国许多高校实施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则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从而促进终身体育的观念。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对体育课程不断进行深入改革形成的全新教育教学模式,而且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与实践的证明。所以,我国各高校应加强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教学的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1、体育俱乐部教学概述
1.1、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概念
俱乐部是一种新颖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为配合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满足高校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求而产生的俱乐部式教学方法。俱乐部教学可以将个人的体育爱好与兴趣充分的发挥出来,并根据对不同项体育项目的技能与方法进行掌握,从而为终身体育理念的实现奠定重要基础。俱乐部体育教学可以实现在同一课堂中可以开设不同的教学项目,使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不受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以及不受班级的限制,能够在遵循体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完成对体育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要求。
1.2、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点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俱乐部教学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强化重视,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一系列不足,对强化学生特长、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终身体育观念起着推动作用。
(2)拓展了教学时空。
教学改革中要求的学生主体地位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中被充分发挥出来,教师的主动作用也的得到了加强。实现了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对主讲教师、教学内容、课堂时间的自主选择。加强了对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视,主张学生主动进行互相评价或自我评价,从而在促进学生交流与团结的同时,实现了共同进步与自身的全面发展。
(3)增强了教学自由度。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将学生的健身活动放到了主体位置,将教师的教学放到了辅导位置,教师只是协助性的对学生进行讲解或指导,大部分时间交个学生个人训练。所以,充分提升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自由度。
2、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意义
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应用,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考核手段进行了变更。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可以开设有计划有目的的专项体育课堂,对学生进行体育轰动起到了引导和规范作用,将现有的校园场地与体育设施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出来。还可以对裁判员进行提升培训,举办各类体育竞赛项目等,能够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推动高校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
2.1、使体育教学目的充分体现
体育俱乐部教学,可以将校园内的训练场地、师资力量、训练器材等充分利用,并能进行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开设。这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教学辅导为辅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同一课堂中选择不同的训练项目,可以在完成训练任务的基础上,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发挥最大化,从而使课程内容更加优化丰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体育教学过程的各种限制与不足,将对学生的体育教学渗透到了整个教育的全部环节,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
2.2、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做到对学生的信任、尊重与区别对待,能够使学生在自己喜欢并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中进一步发展,从而在自信心得到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了自我评价,明确了学习目标。在教师辅助指导的作用下,学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总结,使学生自身的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喜欢的技术进行学习并掌握的同时,也会逐渐增强学生的训练兴趣,从而形成一种运动偏好,并利于长期坚持,终身体育习惯得以实现。
3、浙江省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
在对浙江省各高校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已经有许多高校将俱乐部教学模式引入到了体育教育教学中,并进行了有效的实践。但许多高校在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时候,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阻碍着浙江省高校体育俱乐部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发展。
3.1、教师职称偏低
在对浙江省的高校体育教师进行职称调查中发现,具备中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占比50.2%,而教授层级的人数只有6.8%。有57%的体育教师是大学学历,博士学历的仅有5.1%。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学校方存在资金受限的问题。这两种问题的存在,使体育课堂被局限在了强身健体的角度,忽略了体育俱乐部教学理念的综合贯穿作用;在没足够的资金聘请专业俱乐部管理人员的情况下,大多由学校的体育老师来担任这一角色,而体育教师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培训,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将俱乐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成果受到了影响。
3.2、俱乐部场地设施不完善
在对浙江省各高校的体育设施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体育训练设施人均值整体低于国家要求标准。尤其是学生人数多的学校,这种问题更为明显。而且,室内操场、排球场、网球场等活动的训练场地非常少见。场地与设施的不完善,限制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与兴趣。总而言之,出现这些现状的主要原因,则是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而与之相对的师资力量及场地器材发展迟缓造成的,另外学习对体育领域资金投入匮乏也阻碍着体育教学的发展。
3.3、课程设置仍有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子
在浙江省高校的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实施中,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对体育项目的开设做出较大更改,不仅是教学方式还是项目设置,都没有完全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使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枯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与创造性被限制,教学成果非常不明显。大多数高校在体育项目的设置上主要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只能根据课堂要求被动参与,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有些高校的俱乐部技能教学时长太少,没有充足的时间可供学生锻炼学习,课余时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3.4、经费来源单一
浙江省各高校的体育经费主要来源于社会赞助、会员会费、学校拨款、自身创收等,其中学校拨款占绝大部分,约占80.1%,社会赞助约占1.2%。体育经费来源的单一性,使浙江省多数高校的体育俱乐部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从而制约着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发展需要,高校的教学质量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在体育俱乐部经费的管理上也存在着学校支持力度小、经费管理透明度不高、没有让学生参与到经费的管理和监督中的问题。
3.5、学生的活跃度不足
浙江省高校的学生普遍存在体育锻炼的参与率低下的现象。有些学生是因为学业的压力、就业压力等,没有充足的锻炼时间;而大部分学生是没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意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校园内体育设施不完善,致使学生不能对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选择。
4、促进浙江省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发展的对策
4.1、做好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顺应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师要进一步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仅要成为其中一个具体项目的专家与权威,还应对多种体育运动技能进行学习掌握,积极通过各个信息渠道,汲取新型的教学理论、法规、知识,使自己成为综合型的一专多能人才,从而确保俱乐部能够顺应国内甚至全球的发展潮流,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4.2、完善体育俱乐部管理体系
完善健全的体育俱乐部管理制度是确保俱乐部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它的构成会受到驾驶管理、社会环境、俱乐部的运作模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俱乐部的运作模式是其关键所在。在建立完善的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机构时,要充分结合实际,大力扩展体育项目的设置,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健全对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考核与评价,从而制定出具有中国高校特色的体育俱乐部管理体制。
4.3、确立俱乐部类型
不同的地域,其生活特点不同,学校的学生基础、师资条件也不同,而生活特点、场馆器材设施等相关条件的不同,使体育俱乐部在高校中开展的方式也大有不同。在目前浙江省各高校中,常见的体育俱乐部组织形式有以教学为主、以组织课外活动为主、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为主的三种教学类型。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本校教学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4.4、以竞赛促训练
体育运动训练通常比较枯燥,而运动比赛则是激发学生活力的重要手段,竞赛运动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推动着学生进行自主训练。因此,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校内或校园间的各类体育竞赛,并鼓励学生参与到竞赛的组织、编排以及执行的各个过程,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管理意识。
4.5、优选教学项目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比较重视教学的竞技性与技术性,通常将跳高、铁饼、标枪、铅球等体育项目放在关键位置,而且经常应用比较枯燥的技术进行练习,致使多数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应用,则可以很大程度上规避这些不足,使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趣味性、挑战性要求得到满足。所以,可以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基础,增设街舞、体育舞蹈、防身术等体育项目。
4.6、以终身体育为中心思想
学校的体育教学要将健康放在首位,并面向全体学生。这是国家体育总局的强调内容。所以,高校要相应国家号召,对学生的训练方法进行重点训练,帮助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理念。
5、结语
通过对浙江省各高校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调查分析,对我国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希望可以对增强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应用提供帮助,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