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导师制” 帮教学困生

2018-03-03北京延庆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方占同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3期
关键词:领奖上台导师制

北京延庆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方占同

背景:

“导师制”是指每个老师只带一名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教活动。延庆区初中学校,提出“最优发展教育”的全新理念,这也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方向与目标。在此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率先在全区初中范围内启动“德育导师制”,目的是满足个别孩子的需求,正确引领其余周围的人正常沟通,促进其健康成长。导师们认真倾听孩子心语,巧妙引导孩子思考,共同解决孩子的烦恼。

学困生的界定:

什么叫学困生?目前世界上有两个主流概念。一个叫学习障碍,另一个叫学业不良。学习障碍是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使得儿童在聆听、说话、阅读、书写、推理和数学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困难。学业不良是指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具体又分为:相对学业不良、绝对学业不良和成绩不足。

学困生的形成:

一、教育者的教育方式方法导致学习困难

传统的教育体制和管理模式适应不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它固有的弊端和教师家长制的作风,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培养。在教育教学中造成了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师生关系的冲突性,无论对教育者自身的工作,还是对学生的发展,都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现时或潜在等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影响。久而久之,有的学生成了“学困生”。

二、家庭教育导致学习困难

家庭是学生的避风港,学生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学困生”的家庭大致分成两类,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养成了孤僻、任性、贪玩、说谎、狡猾、专横等坏习惯。隔代教育也常常导致学习不勤奋,怕艰苦、怕困难、没规矩等。另外,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也可能导致孩子成为“学困生”。

利用“导师制”帮教学困生:

(一)多和学生接触,进行情感交流

学困生往往因自身学习成绩不好,变得自卑,而与老师同学不亲近。其实,他们内心深处也渴望与老师同学亲近,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尊重学困生的人格,理解学困生的心态。甚至要有所偏爱,让其体验到老师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亲其师,信其道

"亲其师、信其道"。要真正走进学困生心灵,必须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来对待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种爱又必须是真诚的。素质教育下的办学理念时时提醒着我们:“每个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求同步的提高;每个学生都要合格,但不求相同的规格”。当我们与学困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当我们脱下“有色眼镜”自然而然把“学困生”当朋友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师,喜欢听老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乐于接受,从而自觉纠正自己的各种不良行为,这样,我们的教育之舟就会驶向成功的彼岸。

(三)鼓励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

激励永远是教育的态度。由于学困生过去是经常失败,屡遭挫折,他们大多存在着自卑心理,缺乏学习的内驱力。只用批评指责的办法,他们是难以做到心服口服的。讽刺挖苦,责难体罚,是“征服”不了学生的,有时会造成反抗,使师生积怨越来越深。而老师真诚的爱,经常性的鼓励,对于一向生活在“暗淡无光”环境中的“学困生”这种需求犹为强烈——他们一样能产生心理愉悦,一样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一次,学校颁发“文明班级”奖,我并没有让班长代表班级上台领奖,而是让一个“差生”林某代表班级上台领奖。他感到很惊讶,自言自语地说:“老师,怎么让我上台去领奖呢?”我笑着对他说:“你怎么不行呢 你是班级的一员,班级取得成绩,也有你的一份功劳呀!”听了我的话,林某同学高兴地上台领奖。从此,他好像变了一个人,对班级的工作非常热心。我就让他发挥特长,负责班级的饮水机,投影仪等维护,受到了师生的好评。

但是,一段时间以后他又有了反复。上课随意讲话,不完成作业。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与他谈天,肯定了他的成绩,并严肃地指出他存在的毛病,告戒他做一件好事容易,但贵在坚持做好事,只有各方面的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我的批评教育下,他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愧疚,并认真改正。不久,又重新获得同学们的信任,他也真的变的好起来了。他的母亲高兴地对我说:“老师,太感谢您了,我的孩子有希望了。”实践证明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温柔胜于强力,成功的背后是激励”。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可以唤起学困生的上进心,是一种费力小而见效大的好办法。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很难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它需要我们探索和总结,在教育过程中让我们永远记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帮教学困生的工作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领奖上台导师制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上台说汉服
领奖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你是如何面对失败的
领奖
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