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角色 投入新课改

2018-03-03黑龙江省依安县新兴镇镇直小学彭玉莲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3期
关键词:欣赏者新课程新课改

黑龙江省依安县新兴镇镇直小学 彭玉莲

课改经过几年的发展,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逐渐转化为行动,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我实际接触到的课堂教学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传统教学生视对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已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因为学生不是一个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因此他的学习过程是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过程。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现代社会人必须接受终生教育,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教师只有尽可能多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终生掌握开启学习和创造的钥匙,踏上真正自主学习和创造的征途,教师既是知识的给予者,又是学习方法的给予者,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知识结构,掌握学习方法并能创造性地适用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揭示规律,点破思路和提示方向,点击学生可能接触到大量触类旁通的关键点,使学生具备进一步探索的能力。

3.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个特点、学习类型、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度等“对症下药”,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特点、类型和风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的发展。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自由的时间,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用各种新课程资源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把课内和课外的学习结合起来进行“以我为主”的二次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正视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理解“鱼”与“渔”的辩证关系,把探究性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交往,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在组织教学中,由决策、指挥、包办的角色转为参谋、引导、监控的角色

教师应该放下权威的架子,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需求;帮助学生审视和反思自我,并明白自己想要学什么和已获得了什么;帮助学生寻找、搜索和利用学习资源,告诉学生适合学什么,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探索;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索问题,促使他们既多角度、全方位,又非常专注、集中去挖掘新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教师不能越俎代庖;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倾听别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

四、在教材使用上,从传递、依附的角色转为研究、开发的角色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正确“用”这个例子,而不是“教”这个例子,这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没有对教材的精心分析和“再创造”,就不能给学生量体裁衣,不能跳出照本宣科的樊笼。教师要重视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分析,重视研究教材内容间的内在联系,重视清教材承担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思路,重视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层次的分析。简单说,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有所取舍,为我所用。在教学中,教师把一些时间和精力花在研究学生上,花在研究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结合点上,对教材的彩抛弃“一视同仁“的心态,应主动对教材(“例子”)进行分析、重组、修正、转接,以适应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的优势,挖掘切合学生生活的“例子”。例如,在农村中学可以针对农村的生活特点,打开农村生活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广阔的农村生活中体验知识与实践相事例的观欣,像农村中学的德育基地、劳动基地应该是教材的延伸和补充。在这里和各学科都可以找到适合本学科的切入点。活生生的教材需要我们教师去探索、研究、开发。提高教师对新教材的开发能力,对教材的再创造水平,就像拿了一把打开高效课堂的钥匙,教学的道路就会铺满硕果。

五、在评价学生上,由评判者转为欣赏者

历来评价学生存在着片面化、单一化,总是以成绩思想来作为衡量的尺度。这种评价缺乏理性的分析,不适合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用理性的发展眼光看待学生,教师要激励、保护学生的个性,由学生的评判者转为欣赏者。

提出教师转为欣赏者,其目的在于给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同等的待遇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即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氛围的形成需要教师积极营造,努力呵护。如:我们习惯按分数给学生排队,这种做法优生当然高兴,谁都想展现自己,可是对后进生又怎样呢?记得看过一篇介绍国外评价学生方法的文章,教师在分发试卷时,只让学生个体知道,有时学生本人也不知道分数,只知道自己哪个地方错了,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学生的学习交往离不开适宜的“土壤”和“气候”,它就是一种氛围。也可以说是一种适宜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精神环境。欧·亨利笔下的老画家,用他那支神笔让一个丧失生活信心的女孩重新点燃生命之火,这就是画家在营造良好氛围的佳作。初中生心理敏感而脆弱,甚至会又红又专教师、对学习产生逆反情绪。因此,“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能包容不同的观点、兴趣、习惯、生活方式,要求以欣赏者的眼光看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尊重独创性,鼓励多样性,要求认真地、正确地对待学生的失败。也就是教师要营造适合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良好氛围。可以说,学生一置身于良好的氛围 ,就会有一种如鱼得水快感。

教师角色的转换是时代提出的要求,是现行“新课改”与传统教学碰撞、抵触的结果,处于“新课改”中的教师理应在这平等的发展平台上走新的步伐,否则我们该扪心自问:学生,你们毕业了,我让你们学到了什么?

猜你喜欢

欣赏者新课程新课改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留出想象的空白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
教师听课时身份的转换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