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 新思考
——赴上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18-03-03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中店乡杨公庙初中胡佩能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3期
关键词:复旦学校课程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中店乡杨公庙初中 胡佩能

2017年11月19日至25日我有幸参加了六安市金安区教育管理干部赴上海培训学习活动,在为期一周的学习中我们先后实地观摩了复旦附中青浦分校、复旦大学、复旦附中和附小、兰生复旦中学(初中),聆听了几位教育专家的精彩报告,亲身体验和感受了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上海教育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明确了使命。这次培训学习和参观考察,对我震撼极大,收获颇丰,下面结合我校现状谈三点体会和今后工作的思考:

一、教育乃灵魂的丰满

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西塞罗,他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学习或者教育对学生本身来说最核心的应该是为己的,不是为别人学的,不是为父母学的,而是为丰富自己学的,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乃心灵的转向:引导学生转向爱、善、智慧。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有爱、善、智慧这三样东西,你说这个人今后差一点技术、差一点才能,又能差到哪里去呢?我认为教育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式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指向。“适合”实际上是我们教育的方式方法一定要符合规律,要适合学生。教育就是要回归到教育的规律,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要浮躁、不要显摆。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

二、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学校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应该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拥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教学质量才有保障,教育改革才能成功。复旦附中、附小、青浦分校如此,兰生复旦中学更是如此。校长周萍说:“学校生存才是王道,校长是脑库,而教师才是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她们高度重视教师的校本培训和再深造,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把培养研究型教师放在学校工作重中之重,可见校长办学的远见卓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从理论讲座到参观学习的几所学校都普遍重视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努力将每一位教师引向教育科研之路。学校注重营造浓郁的研究氛围,将教师个体的研究、学科组的研究以及学校层面的研究有机结合,形成一整套促进教师主动参与科研,争做研究型教师的有效机制,促进了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实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相比之下,农村学校教育资源落后,教师课程负担重,科研意识不强,导致理念更新缓慢,教学质量不高,个人专业发展受时空限制。加强教师素养的提升迫在眉捷,尤其是加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宿感的培养,教师应把教育作为事业去做,而不是作为谋生的手段,只有让教师感受到教学的快乐和成就感,才能让教师静下心来搞教学。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营造一种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从研究课堂教学发展到其他的教育教学领域,引导教师多读书,读些相关学科的前沿理论书籍;“自己培养的教师才好用”,学校要积极提高教师的待遇,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真正的关心爱护他们,要让教师对学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样教师才会发自内心的为学校和学生奉献自己的一切。

三、打造特色,形成学校内涵发展

纵观几所学校,之所以在上海众多学校中名列前茅,得到社会、家长的广泛认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打造出了属于他们的品牌,创出了他们的特色。我们认识到学校要发展,首先要确定好自己的发展目标,将自身的位置定好,想清楚要把学校办成怎样的一所学校;二是要认真分析学校的办学情况,找出学校的办学优势。杨公庙初中近几年乘着金安区均衡教育发展和素质教育提升工程这两股东风,学校硬件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功能室齐全,教学设施完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但作为农村薄弱学校,要想长期生存下去,甚至发展、壮大,就必须从这几所学校汲取经验:打造特色,形成学校内涵发展。正如复旦附属小学校长黄琪在题为《大学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讲座中所说:基础教育不是“深挖洞”,而是 “广积粮”,不是培养尖子生,而是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将来能厚积薄发;基础教育应基于习惯培养和规范养成,课程设置应以基础性课程为基础,重视拓展性课程开发,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下一步我准备从班级设置、课程设置、综合素质评价三方面入手,来逐步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安徽省高考改革即将开始,高中分层走班制已是必然。而作为初中的我们,也可以走在教育的前沿,先一步进行走班制的尝试,让学生提早适应分层走班制。我们学校四个年级:六七八九,每个班40人上下,上下午各四节课,中午还有一节自习,和复旦附小、附中、兰生复旦中学状况基本吻合。课程设置可分为两大块:基础性课程和特色课程(或叫拓展性课程)。我可以把前六节和晚自习(3节)设置成基础性课程,班级为固定的行政班,以保证学生文化课成绩;下午3:30后的两节课设置为菜单式的特色课程(如书法班、跆拳道班、音乐班、体育班等),提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1—2个,再固定好班级,让学生实行小走班,从而发展学生的各自特长。每班除班主任外,再逐步设置1—2名导师,来全程陪伴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每个孩子兴趣特长的发展。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每个学生争取做到“乐之者”,发乎情,起于知,明于理,执于爱,止于至乐至善。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自发地去求知、去探索,最后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以及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习成就感的产生与维持。

上海之行,是鞭策,是升华,对我今后的工作必将有极大的帮助。我将以此为契机,为起点,把新的教育理念、前沿的教改动态带回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努力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双赢发展,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复旦学校课程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乐娅菲,C919背后的复旦人
第三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在上海开幕
学校推介
以“复旦投毒案”为例反思我国的死刑制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