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德育心,以心育德”
——浅议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

2018-03-03福建省惠安高级中学庄进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3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二者教育者

福建省惠安高级中学 庄进平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是可行的

二者的结合是完全可行的,理由是:

1.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二者虽然在具体目标上有所不同,但在教育的总目标上是一致的,教育的对象都是学生,教师职能都是“育人”,都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宗旨。

2.教育内容的交叉性

二者的内容不是截然分开的。在狭义的道德教育方面,在一些基本道德规范包括社会公德教育上,在确立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存在着二者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

3.教育方式的渗透性

二者在工作方式上也是密不可分的,某些思想问题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解决,而某些心里问题要通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来进行排除,在教育实践中我盟不难看到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实际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而一些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又是通过心理教育的方式来进行的。

4.教育途径的通用性

虽然二者在操作的具体要求和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具有共通的运行“模式”,在操作途径上,都是要通过课程、学科渗透、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家校配合等进行实施。

5.教育规律的普通性

二者都是一种教育活动。都是一个教育过程,因此二要取得成效,都需要遵循共同的教育规律。

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意义

(一)二者结合有利于改进传统的德育工作,使传统德育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1.二者结合有利于完善德育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以自身的优势弥补了德育的不足,进一步提升德育目标,并使德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发展。

2.二者结合有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传统德育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缺乏对学生尊重;常把学生出现的问题视为思想政治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使教育者懂得:学生是人,有自己的人格尊严。确立这样的观点,教育者就不会出现“把学生的违纪行为简单地归结为品行差”的简单化、极端化教育,更新德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一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注重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

3.二者结合有利于丰富德育方法和改进德育方式

传统德育具有明显的“思想政治教育化”倾向,过于说教和灌输,致使德育效果欠佳。传统德育主要运用说服、榜样、评价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认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忽视了学生道德心理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为德育工作开辟了新途径,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

(二)二者结合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德育为自己导引方向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在大德育背景下新兴的一种教育活动,其目标和内容虽有独特之功能,但都是为了落实和服务大德育观的要求,因此在价值定位和价值取向上不能背离德育的方向。从心理健康的结构来看,心理技能的发挥受主体更为内在的隐性的思想意识所制约,而这些意识又受制于主体所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主动地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会使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更坚实的后劲,更坚定的方向。

2.通过丰富的德育实践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途径

通过丰富的德育实践可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练意志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德育实践不仅能考验学生的道德水平、法律意识及思想境界,还能从学生的道德评价与选择的矛盾冲突中锻炼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从而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途径。

三、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整体的观点

1.人的素质具有整体性

人的整体素质由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素质三个层面构成,三类素质虽然属于不同层面,有着各自的内涵和地位,但并不是各自孤立、毫不相干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三类素质的完整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确人格。

2.教育具有整体性

从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自本身来讲,各有自己的体系、特点等,在促进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他们同属素质教育范畴,都为人的发展服务。且人的心理素质与社会文化素质的密不可分性决定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密不可分。作为教育者应树立整体的教育观点。

(二)应把“健全人格教育”作为二者有机结合的最佳“切入点”

1.开发潜能、健全人格是二者共同的教育目标

根据社会需要和中小学教育现状,把二者有机结合,实现二者在内容、方法、途径上的优势互补,形成1+1>2的合力将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

2.健全人格教育是二者结合的主要途径

人格教育讲究关心体贴、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强调遵循个体心理发展规律,注重个体的心理需求和差异。这种教育性和人性相结合的人格教育模式,一方面可作为实施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为解决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过于抽象化和理论化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三)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是双向的

1.德育应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成份,融入自身工作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远性。

2.心理健康教育应依靠德育为自己导引方向并借助德育实践拓展自身的操作途径。

(四)教育者要不断“充电”,充分发挥导演作用

教育者是二者结合的组织者、实施者、主导者,本身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理论是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前提条件,掌握科学的操作方法、技巧是实施二者有机结合的关键,本身的知识、能力等直接影响二育的实效性。当前,特别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技巧的掌握,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知识和能力,错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政治、思想、道德问题,自己还意识不到。由于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反而使教育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与教育目的是相背离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要求上看,实现二育的结合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当然这种结合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以心育德、以德育心”融为一体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教育”,也可称为“健全人格教育”种新的模式是对传统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模式的重大突破,实践已经证明,这种一体化教育所产生的“合力”大大提高育人实效,促进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二者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摇曳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