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中的景与情
2018-03-03广东鹤山市第一中学黄辉海
广东鹤山市第一中学 黄辉海
王夫之《姜斋诗话》云:“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人情物理,可哀而可乐,用之无穷,流而不滞,穷且滞者不知尔。”杜甫生活在中国古典诗词巅峰时期的盛唐,在景与情的处理方面可谓千古独步。
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很早就通览儒家经典,后在经历长安十年应试不第、干谒未遇、献赋未果极度贫困、受尽屈辱的情况下仍雄心不改,常自比曹植、司马相如、子夏等先贤,立志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一生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之念。屈居下位,却完成了从平民到圣人的完美超越。被世人尊称为“诗圣”。
诗人用“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结束了自己的长安求仕之程,开始自己一生的漂泊之旅。诗人用自己的笔让世人见识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却也让读者从他写景的字里行间深刻领悟到深刻在他骨髓里的“忧国忧民”。
不管是年少气盛“裘马轻狂”时诗歌里体现的一往无前的豪迈,还是年老体衰,饱受战乱、漂泊之苦,身居困境时所体现的沉重忧郁。杜甫眼前的山河永远是那么的雄伟壮丽、气势磅礴。但诗人在这些瑰丽的美景描写中饱含了诗人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和自己无能为力的渺小和无助。
诗人长达十几年“恣情快意”的漫游生涯中,大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游历到山东,用《望岳》诗赞美了泰山雄伟壮观的气势。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流芳千古向世人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在经过一系列的打击、屈辱之后,诗人从759年开始了西南漂泊之旅。杜甫滞留夔州时,面对萧瑟秋风,不免触景生情。感慨国家山河依旧、战乱频仍、民无定所,自己身居困境、知交零落,作了一组七言律诗《秋兴八首》。
在第一首中虽然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用一系列的秋季意象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败落的景象,定下全诗阴沉悲伤的感情基调。但“玉露”、“红色的枫林”岂能不美?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整个天地跃现眼前,一片风起云涌。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当时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虚实兼之。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诗人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诗人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昭君村、武侯祠等古迹,怀揣对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的崇敬,感慨今昔,写下了另一组抒情诗《咏怀古迹五首》。在第三首中,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爱国情怀。首联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的写景中,诗人发挥想象力,用一个“赴”化静为动,在读者面前形象地构想出了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这首诗的首句,起势不凡。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当看到“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时,却又始感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昭君身行万里,青冢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名随诗乐长存,诗人就用“群山万壑赴荆门”这样壮丽的诗句来郑重地写她。而诗人自己呢?
杜甫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更远离君王所在的洛阳,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咫尺天涯,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他自己家国之思、壮志难酬的悲伤。
“群山万壑赴荆门”写景诗句中一个“赴”字,诗人既写出了祖国高山大川的雄伟,更借此来表达自己对王昭君的敬意。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伤。
面对安史之乱才结束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的国家动乱;“供禄米”的好友严武病逝;离开生活了五六年“事事幽”的成都草堂。百感交集之下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有了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此诗前四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登高见闻。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但诗人却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描绘出一幅精美的画图。而且在诗人笔下,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展现在读者眼前的何曾是破旧的山河?
颔联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却也能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无边”“不尽”“滚滚”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公元765年,孤苦无依之下乘舟东下时写下的《旅夜抒怀》。其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们称道。这种壮阔的景物描写似乎与首联“细草威风岸,桅樯独夜舟”的境界不符,但正是这样的景物描写衬托出了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渺小无奈的凄怆心情。
同样是写景抒情,杜甫以他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情与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句句写景,句句关情,纵横驰骋,开合自如。祖国山河破碎,百姓饱受战乱,但诗人笔下美景却“哀而不伤”,仍旧是那么的雄奇壮阔,饱含对祖国山河的深情。在苍凉阔大、气势雄浑的景物描写之中蕴含自己身世悲苦的暗流,寄寓着他忧国忧民的深情。“诗圣”的美誉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