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王青芳

2018-03-03邹典飞

艺术品 2018年1期
关键词:木刻徐悲鸿齐白石

文/邹典飞

王青芳像

王青芳(1900—1956),号芒砀山人,室名万板楼,自署万板楼主,安徽萧县人。自幼习画,早年与堂兄王子云就读于萧县第一高等学校,并受教于当地画家朱学谦。1921年考入南京师范学校,两年后在王子云的推荐下,考入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国画系,自此步入北京美术界,曾参加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后期的活动。1926年,正式拜齐白石为师学习绘画与篆刻,深得白石老人赞许。1927年,“王青芳作品展”在国立艺专会议室举行。1929年至1930年间,王青芳与李苦禅、赵望云、王子云、王森然等组织“吼虹”艺术社,提倡新国画运动,由李苦禅任会长。1930年结识徐悲鸿,并深受徐的赏识,画风一度受徐悲鸿影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王青芳在北平美术界具有很高的名气,并赢得“艺术交际花”1的美誉,许多学校争相聘请他教授美术课,如孔德学校、艺文中学、北平四中、女三中、北平幼师、北平师范大学美术系、北平艺专等。任教期间,王青芳还以艺文中学为活动据点,从事木刻创作。1932年,协助杭州艺术木刻团体“八一艺社”王肇民、杨澹生、沈福文、汪占非等进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成立“北平木刻研究会”。1934年,艺文中学举办“书画版画展览会”(平津木刻联合展览会),王青芳也参加其中,展览结束后成立“平津木刻研究会”。王青芳和学生组织“刻木木刻会”,每年春天在中山公园举办展览,并刊行《木刻集》。其代表作品有《无双谱》《十八罗汉图》《清代学者木刻系列》《木刻学者像》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华文大阪每日》连载过王青芳的《木刻讲座》。因他交友过于广泛,不免与日伪上层人物有些联系。1949年后,王青芳继续任教于北平艺专。1956年,因患白血病病故于北京,追悼会在中央美术学院召开,追悼会由李苦禅主持,齐白石、徐悲鸿夫人廖静文等送了花圈。

王青芳在民国时期的旧京艺术界是一位不容忽视的艺坛奇才。他擅长木刻、绘画、书法及篆刻,由于其作品面貌突出,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故他被视为旧京艺坛的怪杰,更是与蒋雨浓、李苦禅、白铎斋合称“京中四怪”。王青芳交际能力强,因此“各处艺术界同志,要在北京举行画展,如愿做得有声有色,那就非找青芳帮忙不可。青芳不是画阀,而是热心为艺术而奔走的一员,以前有很多的画展,经他奔走的结果,得到意外的收获,真不愧是一位‘艺术交际花’。”2他社交面很广,除与艺术界、政界人物交往外,还和梨园界马连良、张君秋,报人张醉丐,学者刘半农、朱肇洛、萧一山,书法家张伯英、冯亦吾,诗人贾仙洲,名医施今墨等均有来往,连一向不喜齐白石书法篆刻的金石家马衡都赞曰:“青芳先生具艺术天才,书画篆刻无一不精,亦无一不奇,洵空前绝作也。”3王青芳平生不修边幅,总喜着一件蓝布长衫,中式裤子,黑布鞋,宽大长衫,头发蓬松修长,怀中还夹着一个背包袱,走起路来看似颓然邋遢,却飘飘欲仙。他无论走路还是照相总是昂首望天,看似目中无人,但其实他性格开朗,平易近人,既与上层人士交往频繁,对一般的贫民百姓也一视同仁,没有丝毫的架子。王青芳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提倡版画开始,即专心从事木刻创作,题材以人像为主,涉及古今中外人物,包括孙中山、鲁迅、蔡元培、齐白石、徐悲鸿、梅兰芳等。据时人回忆,王青芳刻人像极为精彩,因此求他刻肖像的人甚多。这些人中很多是旧京的名流,他们先把自己的照片给王青芳,王则将照片倒放在桌子上,于前面立一面镜子,然后按照照片反映在镜子上的肖像雕刻,所作无不惟妙惟肖。王青芳的工作室“万板楼”在孔德学校,隔壁住的就是学校董事、著名学者钱玄同,他的工作室虽小,但艺术氛围浓郁,其中悬有齐白石题写的“木石居”和白石老人画的虾,徐悲鸿画的马(上有赛金花题写“阿弥陀佛”)4,还有蒋兆和、叶浅予为王青芳画的肖像,王子云的油画像,王肇民的水彩画及他的学生张仃的水彩画。“万板楼”是王青芳进行木刻、书画、篆刻创作的工作室,经常出入着旧京的各界名流,俨然成为了旧京艺术界雅聚的一个小沙龙。据传,由于王青芳日夜忙于作画和刻版画,加之原配夫人要到北平,因此他在北平的妻子任女士曾操刀大闹“万板楼”,险些发生流血事件,最后经律师调解登报声明离婚,此事在北平艺术界颇为人知。王青芳还是古道侠肠的热心人,1943年,日伪统治下的北平人民饱受搜刮盘剥,为了赈济贫民,王青芳曾在报上刊出《悬润赈贫简》,其中有“砭骨如刀哨子风,鹑衣百结腹空空,街头惨见同胞苦,愿假雕虫济困贫”5之语,“润例以五年为限,暂定石刻印章,每字二元,篆书对联、写意国画、木刻图像、信笺像、砚台像、印章像,每件均十元。扇面、册页每件两元”。6他将收入所得尽数赈济,为沦陷区的贫民带来一线生机。1944年,蒋兆和绘制《流民图》,曾把王青芳和邱石冥作为模特,画于“流民图”上。

王青芳一生最辉煌的时期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其间得徐悲鸿、齐白石等提携,终日与旧京艺术界的诸多名流一起作画、刻木、篆刻、写诗,带留学生,接待外国访问学者,办画展、雅集,以及不停的发表作品。然天不假年,1956年,王青芳因病去世,其木刻、书画、篆刻作品因特殊原因,保存无多,因此目前对于王青芳的研究很少。甚至一些回忆文章还将他的籍贯和身份混淆,是很可惜的。

木刻及题跋

木刻及题跋

『近之』

王青芳为周肇祥制木刻肖像

最后谈谈王青芳的书法和篆刻。王青芳成就主要以绘画、木刻为主,书法篆刻次之,但其书法篆刻与他的绘画木刻一样,有着惊世骇俗的面貌。笔者研究齐白石及其弟子的书法篆刻有年,对王青芳颇为关注。王青芳的书法篆刻早年受白石老人影响极深,但却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善于学习齐派书法篆刻之长,且能深层次领会齐白石艺术的妙处。王青芳生于1901年,四年后科举制度废除(1905),馆阁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此王青芳书法早年受馆阁体影响甚微。从他存世不多的书法上看,王青芳的书法有楷书、隶书、篆书数种面貌。楷书、隶书多为题跋,其楷书保存了很浓的隶书笔意,亦存北碑面貌,看得出是效法白石老人的,但布局较满,整体不留空间,喜将字挤在一处,中间紧凑,四周宽绰,此类字体还被他运用于木刻之中,尤显得卓然有味。他的书法风格特点,是将篆刻、木刻中的一些布局观念与书法相结合,借鉴了白石老人的布局和章法,书作中充溢着金石气和木刻味。他的篆书亦标榜齐白石,但更为大胆,霸悍过之,善于以直线取势,整体构图气势磅礴,用笔如天马行空,纵横捭阖,无拘无束。如果说白石老人书法中还存有一定之文人气,那么王青芳书法则体现着浓郁职业艺术家气质。笔者通过细致观察,他的书法还受到徐悲鸿书法的影响,展现了画家具有的深厚美术功力和艺术感觉,书风体现着一种不安于现状,惊世骇俗的特殊面貌。因此笔者认为王青芳书法属于齐派书法篆刻中的“前卫派”,王青芳书法如同他高高昂起的头一样,目空一切,但苍劲多姿,践行着他埋头苦干的信念。在齐白石弟子中,王青芳的书法是颇值得研究的,笔者将在《齐白石弟子对齐派书法篆刻的继承和发展》一文中进一步详细分析。

王青芳篆刻如其书法一样的桀骜不驯,迥异时流,齐白石曾跋《王清芳印存》:“借山门人罗祥止,出印存求跋,余有语曰:吾弟善学至如此,世有大骂祥止者,必骂余:余将若何,祥止笑不能答。今青芳弟刻此见告,余亦曰:世有骂余者,亦必骂青芳,青芳勿谓余言未早也。”7从中足见白石老人对这两位及门弟子承袭自己面貌的赞许。而钱玄同评王青芳印:“我很爱看青芳先生所刻的印,因为他最能用他卓越的天才,戛戛独造,刀法与结构皆自具匠心,绝不因袭前人,这种独立的、自然的、奔放不羁的精神,前代艺术品中,惟魏齐造象记可与比美,岂甘心做古人的奴隶,以‘学某人法’‘仿某人派’自标者所敢梦见!今日承示此帧,饱我眼福,欢喜无量,敬志数语。”8其中也谈到了对王青芳篆刻独立探索精神的赞许。王青芳篆刻看似师承齐白石,但其用刀有自己的特点,他善于运用切玉法,行刀非如白石老人行刀一味纵横,而是加入了一些细微的提按变化,构图上也有自己的设计,乍看似乱头粗服,但内蕴法度,方寸中气象万千,不似一些齐白石弟子仅从面貌上师法齐白石篆刻的形骸。王青芳对于艺术的探索体现着特殊时代的前瞻性和超前性,除借鉴绘画和书法的理念外,他还将木刻中对人物构图的把握也融入篆刻当中,使印章构图更加统一,看似简练,实深具智慧和匠心。概而言之,王青芳篆刻气息奔放豪迈,有着一种不可一世的英雄气概,在齐白石众多弟子中属于有思想、有创造的一位。笔者认为,王青芳的书法篆刻有着传统中国士人普遍缺乏的创新意识和敢于独造的突破精神。

如今,王青芳的书法篆刻鲜有人提起,也没有人知道旧京曾活跃着这样一位综合素养精深的“艺术交际花”。有的学者认为,如王青芳能长寿,他的名气一定不低于后世画坛巨匠。王青芳的作品目前流存不多,但即使如此亦足以让他的艺术不朽。在民国时的旧京,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一批像王青芳一样的艺术奇才,他们不甘于为传统束缚,又敢于独立探索,以自己卓绝的天资和目空一切的襟度,成为那个时代中一颗耀眼的流星,正如拿破仑所说:“伟大的人物就像一颗流星,注定要燃烧自己,照亮他所处的时代!”此言用在王青芳身上也是比较贴切的。总之,时代不会埋没人才,相信随着世人对近现代艺术研究的深入,王青芳的艺术也会逐渐为更多的人所知所重。

王青芳篆刻

注释:

1见王青芳自述诗“中西绘画能携手,艺术何须交际花”。转引自王同《忆七叔王青芳》,王同、沈宁、任之恭主编《王青芳》,21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1 0年。另,白衣《北京艺坛怪杰王青芳》中记王森然诗“人人叫他交际花,每逢照相扬下巴。教书十年不告假,取妻一周一回家,吃饭永到革命馆,睡床从未挂缦纱,四季头上不著帽,霜降以后吃西瓜”。11页,大阪每日新闻社《华文大阪每日》,1939年。

2白衣《北京艺坛怪杰王青芳》,11页,大阪每日新闻社《华文大阪每日》,1939年。

3转引自王同《忆七叔王青芳》,王同、沈宁、任之恭主编《王青芳》,7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

4此为赛金花亲手题字转赠王青芳之徐悲鸿画马一幅,题字为“阿弥陀佛,今蒙徐悲鸿先生助画四幅,兹转赠青芳先生一幅,以存助余百幅画之纪念。民国二十四年四月赛金花时年六十一岁”。其中细节见王同《被遗忘的美术教育家王青芳》,29页,陕西省文史馆《收藏》杂志2012年第8期。

5转引自李松《木刻家、画家王青芳》,王同、沈宁、任之恭主编《王青芳》,13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

6沈宁《王青芳年谱简编》,王同、沈宁、任之恭主编《王青芳》,179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

7转引自自王同《忆七叔王青芳》,王同、沈宁、任之恭主编《王青芳》,21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8王同、沈宁、任之恭主编《王青芳》,6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

(本文作者为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京派书法研究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木刻徐悲鸿齐白石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雨浥红蕖冉冉香
·齐白石
木刻年画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桌上盆景(外一幅)
齐白石买假画
李富贵木刻作品
徐悲鸿与《八十七神仙卷》探微
齐白石·书画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