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话题作文指导及佳作示例

2018-03-03710072陕西

作文中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秦腔外婆传统

710072 陕西

◤文题亮相

请以“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

◤写法指津

一、运用传统文化素材写作时,要学会筛选。中国的传统文化灿若星河,唐诗宋词、书法篆刻、京剧脸谱、皮影艺术、中华武术,还有那传统节日的各种风俗礼仪,等等,数不胜数。写作时,首先要选择自己了解甚至熟悉的素材,最好还是自己喜欢的素材,如果再能与自己的生活产生相关联系,写出来的文章感情饱满,那就更好了。

二、运用传统文化素材写作时,要学会融合。传统文化素材仅仅是素材,而作文则是小作者鲜明态度、丰富情感的表达,二者只有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打动读者。同学们可以写自己学习某种传统文化的过程或者体验,写出传统文化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写出它让自己喜欢甚至着迷的原因,也可以写某种传统文化所传递的亲情、友情等。

还可以写对正慢慢消失的某种传统文化的担忧,用“反弹琵琶法”写,表现出拯救某些民俗文化的紧迫感、危机感,激发大家保护风俗文化的主人翁意识。这种写法往往会使你的作文熠熠生辉,受到读者的青睐。

◤写作误区

1.取材老套。即所写的人或事是很多人写过的,是大家都熟悉的题材。形象熟悉、事件熟悉甚至立意也熟悉,这样的文章不能传达给读者任何新颖的东西,读起来味同嚼蜡。

2.结构平庸。只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平铺直叙地写出来,将自己的意图和感情露骨地平淡无奇地表达出来。整篇文章让人一览无余,完全收不到一波三折、耐人咀嚼的效果。

◤佳作展示

外婆的秦腔

710072 西工大附中余锦佳

那年,我才两三岁,外婆已50多岁,她最爱的是那黑灰色的城墙脚下骤然响起的秦腔。

外婆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是北方黄土地上孕育出的勤劳子孙,秦腔是她抒发内心情感的唯一方式。外婆常说:“俺们种地的都粗惯了,哪有什么细腻。”

外婆有一摞很厚的戏词谱,是她一笔一画亲手抄的,她布满老茧的手却写得一手隽秀飘逸的好字。她虽然已近花甲之年,满脸沟壑,却偏偏喜欢唱二八佳人的喜怒哀乐。当婉转缠绵的小旦腔从外婆的口中流出时,哪有半点苍老之意?

当时,我最喜欢的是外婆那一铁盒子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旦角头饰。我总是抓起一把笨笨地往头上乱七八糟地插,自得其乐。外婆与那些热爱秦腔的乡邻们组织了一个自乐班,吹拉弹唱样样都有,生旦净丑行当俱全。农闲时,他们便聚在墙根下一起“热闹热闹”。于是,那墙根下的西瓜虫,斑驳的青石砖,砖缝间翠色欲滴的苔藓和顽强的小蘑菇都成了我的玩伴;而那时而低吟浅唱、时而悠扬清脆、时而粗犷豪放、时而撕心裂肺的秦腔便成了背景音乐。

每每散场时,外婆浓浓的笑意与满面的红光便久久留在那被岁月侵蚀过的沟壑纵横的脸上。每每想起外婆那时的笑脸,我都不由得嘴角上扬。

后来,随着学业的加重,我与外婆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她依旧天天与戏友们聚在一起唱秦腔。有时我们会通个电话,报个平安。她除了叮嘱我好好学习,就没什么可说的了。有时想让她开心点,我就有一搭没一搭地哼两句秦腔给她听。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祖孙俩的关系还是渐渐疏远了。

再后来,外婆搬到了城里和我们同住。外婆最稀罕的就是那台一打开就必须满屋子转着找信号的收录机,就是放磁带的那种。她却用它听戏、听新闻,走到哪里带到哪里。有一次,她在我吃饭时用收录机放戏给我听。还说:“这是当年的名丑,只可惜走得太早,人啊……”我拿手机播放流行歌曲给她听,问:“好听吗?”她摇摇头说:“听不懂。”我便关掉手机,陪她听戏。

“你还记得吗?”

“记得什么?”

“我给你讲的那些戏呀!哎呀,可有意思啦。你怎么都忘了!”

亲爱的外婆,我怎么会不记得那并排躺在土炕上的祖孙俩啊。那时,我常会问那戏里讲的是什么,外婆便耐心地讲给我听。她是爱我的,只是越来越不知道该和我说些什么。我也是爱她的,可不知说些什么才能让她高兴,所以我常会借着戏文和她搭讪。

忽然有一天,她回来给我说:“城墙底下也有唱戏的自乐班,我去唱了一次,人家还老叫我呢……”说话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我知道,外婆终于在这个城市里找到了属于她的精神家园,就犹如“撑一把青竹伞,赴一场旧时约”。

猜你喜欢

秦腔外婆传统
外婆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给外婆的一封信
外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外婆回来了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秦腔悼念陈忠实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