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碗
2018-03-02吴家琪
吴家琪
今天,爸爸出去吃酒,带了一个碗回来。他把碗随意地放在茶几上,我对这个碗很感兴趣,仔细地观察起它来。这个碗和普通的家用碗没什么区别,只是装饰图案不一样:碗身上有两个“寿”字,还有两张一模一样的老爷爷的画像。
“爸爸,你看,这个老爷爷有一个光秃秃的特大号脑门儿,”我捧着碗去找爸爸,“他是谁呀?”爸爸说:“他叫南极仙翁,是传说中的寿星。”
“原来寿星长这样啊!”我自言自语。画上的寿星爷爷慈眉善目、鹤发童颜,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托着寿桃,身边还依偎着一头梅花鹿和一只仙鶴。他的旁边有一句话: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我小声地念了一遍,爸爸听到了,说:“这是一副对子,完整的版本应该是: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他停顿了一下,问我:“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我回答:“我知道呀,就是祝福大家都幸福长寿。”
“爸爸,你平时吃酒带回来的都是糖饼、红蛋还有粽子,这次带回来的怎么是个碗呢?”其实,打爸爸一进门,我就有这个疑问了。爸爸抚了抚额头,想了一下,有点儿费力地跟我解释:“这个叫寿碗,今天爸爸去参加的是‘喜丧。”“喜丧”?这我就更不懂了。我赶紧追问:“爸爸,什么是‘喜丧呀?”“人有生老病死,死是自然规律,但只有寿终正寝的老人才能办‘喜丧。”爸爸说,“一般来说,8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比较长寿,走的时候没有病痛折磨,比较安详,丧事就会办得喜庆一点。这表明老人圆满地结束了一生,没有遗憾。”
说完,爸爸一伸手,拿过了我手中的碗,一边把玩一边对我说:“送寿碗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善意的心理,是办事的人家想要把长寿的福气分享给更多的人。”爸爸仿佛陷入了回忆中,说:“我小时候,凡是有认识的长寿老人去世,大人都要去帮忙,完事之后,还要讨寿碗拿回家给自己的孩子吃饭用,希望能沾沾老人的福气,祈求孩子好养活。办丧事的人家也会自动地备好足够多的寿碗来派送,送得越多,越显得自家的人缘好。”
经过爸爸的一番解释,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寿碗,什么是“喜丧”。我觉得,我今天学到的东西很有意思,这就是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呀。
新鲜解读
寿碗不只是文中写到的“喜丧”时才派送,高寿的老人过生日的时候,也会去专门烧制寿碗的地方订购寿碗,以赠予到场祝寿的宾客,这样的习俗在川渝等地方特别盛行。寿碗上的图案除了“寿桃”“寿星”,还有“龟”“鹤”“松柏”等寓意长寿的事物。往上追溯,烧寿碗的习俗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清朝的时候,连皇帝也会在过生日时为自己烧制寿碗。到了民国,大家开始把寿星的名字和年龄烧刻在寿碗上。如果能收集到不同“年龄”的寿碗,比如六十大寿碗、七十大寿碗、八十大寿碗……还真是一件很有意思,又很吉利的事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