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维度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018-03-02吴秋燕
吴秋燕
[摘 要]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焦点大致可以分为社会和个人两个维度,从社会维度研究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助推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前提。以社会维度来探究当下的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专业身份的模糊、政策执行的偏差、社会生态的偏见是其存在的问题。为此,重塑社会价值观、有效实施政策、优化制度建设是社会维度下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策略与未来走向。
[关键词] 社会维度;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2-0066-02
近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进一步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因此,要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从社会维度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早期欧美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集中方向,研究者们关注教师社会职业分层的专业性,以此角度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从个人的维度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则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专业性的研究。这两个维度构成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完整的研究系统,前者主要指向于“怎样发展”,后者指向于“发展什么”。考察当今辅导员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研究者们主要也集中于辅导员自身素质的专业性的研究,实际上从社会维度去考察也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研究的应有之义,因为“怎样发展”或者说各个系统如何提供专业化发展的支持也深刻地影响着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一 社会维度下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一)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已经从“量的扩张”转移到“质的优化”,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共识。与此同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程度越来越高,学生群体的复杂性也越来越明显,这就愈发突出了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在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地位,辅导员的职责已从最初的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向指导学生成才为核心的教育者、服务者的多元化方向发展,突出了思想政治辅导员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价值。故而,从多维视角尤其是从社会维度去研究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二)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可以通过专业课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则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信念的把关人与摆渡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负有引导与教育的责任。研究社会维度下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可以有效地帮助辅导员在职业化发展过程中提炼教育理念、提升人格素质、提高教育技能、开展学术研究,更好地服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助推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前提
辅导员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国家与各个高校都从人员配备、财政投入、素养提升、健全体系等方面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同时,在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中也面临各种问题,如复杂的学科背景、薄弱的专业素质、模糊的职业发展规划、较低的社会职业认同等等相关问题。实际上,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并不仅仅是辅导员个人的事情,而是个人、高校、国家和社会几个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作用结果。因此,无论是研究辅导员个体的专业发展还是研究辅导员职业群体的专业化发展都要跳出高校场域,将之置于社会大背景的视野之中,惟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明确辅导员队伍的身份定位、确立职业价值认同从而为辅导员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并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
二 社会维度下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一)专业身份的模糊
有论者指出,当前辅导员存在职能型与直线职能型两种管理方式。现实中辅导员承担着两份工作职责,但只能享受一种编制待遇,造成了辅导员双重身份的现实尴尬。因此,需要从观念、制度和实践不同层面科学构建辅导员双重身份的管理方式。可以说,高校辅导员不仅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还是高校稳定、发展与改革的重要力量。然而也正是因为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辅导员身上有了多重身份,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团建、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德育工作、班级管理等任务。同时,还要接受各级部门布置的任务,辅导员在高校的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中成为了“万能胶”。现实中辅导员的角色多样、错综交替,导致了普遍存在的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等问题,辅导员最终也会在多重角色冲突中产生职业倦态,对未来充满迷茫,不利于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二)政策执行的偏差
我国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先后多次发文明确要求各类型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中提供各种政策支持以完成对专兼职辅导员的培养与发展。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偏差与折损的地方。很多高校辅导员无法按照规定的师生比配备,辅导员工作任务过重。虽说配备上都是专兼结合,但在少数高校,兼职辅导员只是为专任教师职称评定服务,许多工作还是落到专职辅导员手上;虽说政策上规定辅导员的培养应纳入高等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享受专任教师培养同等待遇。但在许多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和待遇却不能和专任教师比肩,政治执行上的折损导致了地位上的差别和待遇上的落差,对辅导员的专业成长极为不利。
(三)社會生态的偏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复杂。加上现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思维、心理、行为等方面都与以往的学生不同,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变得越来越细化,高校对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辅导员已成为大学生的“全职保姆”,工作之全面和琐碎不言而喻。兼之辅导员专业来源不一、缺乏学科支持、入职的门槛不一、辅导员工作专业底气不足,使得社会群体对辅导员职业的认识也陷入片面,甚至部分群众并不被认为辅导员是高校教师,而是“打杂”的,辅导员没有获得较好的社会地位,辅导员在高等学校的生态系统中层位较低,社会对这一职业的评价仍然存在一定的偏见。endprint
三 社会维度下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一)社会价值观的重塑
社会化、知识化是职业存在的重要前提。首先,辅导员队伍要以高标准要求和发展自己,努力成为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精神状态良好、科研水平高的专业队伍,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其次,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辅导员队伍对于高校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行动和政策上尊重和重视辅导员队伍及其发展,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加强人文关怀,为辅导员队伍在高校谋得一席之地。再次,加强家校联系和合作,家长与辅导员的交流沟通可以让家长更加认识到辅导员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更加了解和认可辅导员的工作,为辅导员争取更多的社会关注和声誉。最后,借助各种宣传媒体,优化各级“辅导员年度人物”等团体品牌活动,增加社会对辅导员职业的认识,为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
(二)政策實施的有效性
为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教育部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很多意见和规定,这既给高校实现育人目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也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考虑和政策支持。首先,有效落实辅导员配备和选聘上的政策,按照教育部不小于1:200的师生比,配足辅导员,选聘政治强、业务精、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热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同时严格执行和管理专任教师兼职辅导员的规定;其次,有效落实辅导员培训发展政策,国家对于辅导员的培训工作有明确的文件要求。要从培训目标、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培训平台等方面落实辅导员培训的政策,为辅导员提供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交流、考察和进修深造的机会,为辅导员不断提高和深化业务能力提供保障;最后,有效落实辅导员激励与晋升方面的政策,通过合理的评价考核、薪酬体系、科研发展、晋升通道、合理分流等提升辅导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制度建设的优化
辅导员制度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成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辅导员制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确立、发展、停滞、恢复、加强、完善等阶段,到如今已经进入了全新的“专业化、职业化”阶段。回顾历史,我们发现高校辅导员制度总是随着社会环境、高教体制、大学生、辅导员等制度要素特征的不断改变而逐步完善。从现实来看,辅导员工作的社会化、专业化、职业化、学术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特别是随着“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的实施,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在制度上有了新的保障与支撑,也从实践上表明国家层面不断完善各项机制,坚持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方向。当然,从社会维度来看,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国家层面,还需要部门层面、地方层面与高校层面共同努力,在制度建设的优化中不断推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改善辅导员职业地位低下、身份认同缺乏,提升职业幸福感的重要途径,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既需要辅导员队伍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业务能力,同时也需要高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努力,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发展提供合力,形成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小红.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陈小花,刘海春.高校辅导员双重身份管理方式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
[3]吴巧慧,王树荫.高校辅导员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7) .
[4]袁尚会.辅导员专业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4)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