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石油:“走出去”沟通的四种模式

2018-03-02祁少云

WTO经济导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走出去利益石油

祁少云

今天人类面临的种种可持续发展挑战以及企业海外发展面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本土化解决方案。在海外建设和谐油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摸着石头过河,走过弯路,也走出了中国石油模式和经验。

沟通需求:防范经营风险,实现业务发展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编发社会责任报告的目的是通过沟通消除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的社会风险,但更重要的是企业要按照利益相关方的关注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也就是说,通过建立一个“沟通—反馈—改进—沟通”的管理闭环,平衡各个利益相关方之间利益的关系,使工作更加顺畅、业务更加可持续。

中国石油从1993年真正走向国际市场,中标了秘鲁的塔拉拉油田。从那时候到现在,中国石油这20多年海外发展速度很快。可是回头看一下我们去过的地区都是什么样的地区呢?多数项目所在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是由于经济技术的挑战条件比较差,被同行很多公司放弃了的地方,我们是后来者;二是在社会矛盾冲突比较突出的地方,如战乱、种族冲突等,社会风险比较高,这是别人放弃的地方,我們只能在这些地区去做。

进入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以后,面对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冲突,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适应当地社会文化环境,与各利益相关方有效沟通。

沟通原则:入乡随俗,因地制宜

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我们总结发现,中国石油海外沟通是因地制宜,在不同地区的沟通是不一样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也就是说在公司全球层面的原则、标准是通用的,但在解决本土化问题时,针对不同项目所在地时,原则是入乡随俗、因地制宜,因为项目所在地不同,利益相关方关注点、需求、矛盾就不一样,有其特殊性,这就是我们目前的本土化披露方法。

2014年,中国石油提出,奉献能源、创造和谐是企业宗旨,企业社会公民是企业目标;工作态度是平等、尊重、理解、开放、包容;方式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共赢。这是企业上下形成的统一认识,不管哪个作业地都必须了解。

中国石油是国内第一家按照GRI标准编发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但是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把很多标准综合起来考虑,融入了包括ISO 26000在内的国际标准倡议的要求。

中国石油从2011年开始将2010年发布的ISO 26000作为企业最基本的标准梳理,建立了一套工作体系,确定了具体披露的指标。现在中国石油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中、英等多种文本,通过各种渠道编发,满足不同情况的披露需求。

沟通成效:成功探索多种沟通模式

这些年,中国石油在海外履责实践中面对挑战,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探索,积极寻找应对策略,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实际难题。具体结合实际案例,总结形成了4种沟通模式。

开门开放办企业,破解石化邻避效应

中国石油—沙特阿美合资云南1300万吨/年炼油项目,是中缅油气管道重要配套项目。建设厂址位于云南省安宁工业园区内。一度由于公众反石化围城,项目受到当地居民抵制。项目优化调整环评于2016年4月得到国家环保部的批复。

为此,中国石油主动与环保NGO座谈,就环境信息公开听取建议;搭建环境信息平台,公开多利益相关方沟通渠道;邀请社区代表等利益相关方现场观摩、专题研讨环境信息公开;强化社交媒体传播,公开环境信息,最后化解了当地社区的抵制活动,实现了零投诉的目标。

社区沟通融入业务运营过程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是中缅最大的投资合作项目,也是迄今唯一成功运营的中资大型投资项目。政治不稳定、NGO活跃、社区利益协调等问题是对中方运营能力的考验。

为此,中国石油按照规范的三个流程:各地管道运营中心,搜集社区诉求和意见,提交公共关系部门;公共关系处,汇总社区意见,提交董事会;董事会规划优先事项和实施计划,有理有据地做好社区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7年5月,《中缅油气管道社会责任专题报告》以中、英、缅三种语言在仰光发布,当地政府、合作伙伴、员工代表及10多家缅甸当地主流媒体参加,反响非常好。

多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下的共商共建共享

艾哈代布项目由中国石油与伊拉克北方石油公司共同开发建设,中国石油担任作业者。该项目是伊拉克战后启动的第一个油田建设项目,也是伊战后投产的第一个新建产能项目,要顺利推进难度不小。中国石油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下的共商共建共享方式,保证了该项目有效推进。

参与伊石油收入透明度建设:中石油是出席EITI多利益相关方团体会议的第一家中国企业,并同壳牌和埃克森美孚一并被选入伊拉克EITI高层国家委员会(MSG),定期参加会议;积极参与改进“采掘业透明度行动计划”(EITI)报告大纲。

发起成立艾哈代布油田社区贡献委员会,提供公益事业援助,造福当地百姓。截至2016年底,共有超过6个项目开工建设,每年投入100万美元用于伊拉克当地的社会公益事业。由于该项目与当地分享发展成果,维护了当地的稳定与安宁。

三联机制在亚马逊开花结果

2005年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合资成立安第斯石油公司,收购加拿大ENCANA公司在厄瓜多尔5个区块的油气资产和开发权益,中国石油担任作业者。作业区位于亚马逊热带雨林地区,这里散居着最原始的土著部落,也是厄瓜多尔最贫穷的地区。当地政府石油政策法规多变、社区矛盾迭起、民族冲突不断、工会和NGO组织活跃,是西方石油公司放弃当地业务的主要原因。针对这种复杂而艰难的情况,中国石油探索实施三联机制。

一是公司与政府成立联管会:在项目实施中做到守法合规,积极响应政府规划和监管。

二是公司与社区开展联谊会:一方面,利用“本土化”力量建立油田矿区长治久安百年大计工程,与社区签署和平协议,为油区周边社区提供750个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走访社区了解诉求,开展了一系列与社区民众息息相关的公益项目。

三是公司与员工成立联席会:与工会组织沟通,了解当地员工诉求;员工本地化率达95%,管理岗位本土化率达95%。

通过这些做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油田北部(Tarapoa)社区民众称,“中国石油是厄瓜多尔石油史上45年来第一个亲临社区传播真诚友谊的企业”。

编辑|王秋蓉 qiurong.wang@wtoguide.net

作者为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本文整理自作者在“第十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际研讨”中的主题发言——中国石油海外责任信息披露。该文的小标题均为编者所加endprint

猜你喜欢

走出去利益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
海底的石油是怎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