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面前,人类有什么意义?
2018-03-02杨时旸
杨时旸
这部纪录片没有钻进AI的自我学习能力如何一步步构建的泛技术讲解,它更像是一次标准意义上的目击和记录,目击了人类史上一次重大的轉折,记录下来自人类整体意义上的一声喟叹
仔细想想,有些事情好像很奇怪,比如,大机器设备被发明之初,人们都理所当然地接纳了机器的力量必然大于人的力量的观念,从未有过谁非要向机器发起挑战。而现在,人工智能被发明之初,很多人都觉得,它注定在某些方面尚不如人,甚至永远也无法与人类媲美,比如下棋和作诗。我们对于大脑的自信近乎傲慢。但这傲慢一夜之间一败涂地。
阿尔法狗过早地终结了悬念。围棋,是东西方文明都公认的人类智慧的高级形式。所以,当阿尔法狗一次次战胜世界顶级围棋高手李世石的时候,一种难以名状的末日气氛提前到来。
《阿尔法狗》这部纪录片没有枝蔓的缠绕,没有花哨的结构,像那些发明了这款人工智能的程序员一样本分老实,它精确直接地呈现这个事件的全程。故事中有位接受采访的科学家说了一句圈内的玩笑,怎么判断一个程序员到底内向还是外向?如果他外向,说话时会盯着你的鞋,而不是盯着自己的鞋。就是这样一群程序员创建了这个极具野心的项目。一切从一位华裔法籍棋手开始,阿尔法狗的团队找到了樊麾,他移居法国多年,职业二段,三届欧洲围棋冠军。最初,他作为顾问参与阿尔法狗的调试,和AI对弈,帮助团队寻找漏洞,直至最终,在那场阿尔法狗对战李世石的世界之役上担任总裁判长,亲眼见证了自己参与的AI系统一次次不动声色地碾压自己敬重的围棋大师。
这部纪录片没有钻进AI的自我学习能力如何一步步构建的泛技术讲解,它更像是一次标准意义上的目击和记录,目击了人类史上一次重大的转折,记录下来自人类整体意义上的一声喟叹。多年之后,有一天回头去看,李世石第一次输掉棋局的那一帧就是人类自信开始抖动的一刻。在那之前,人们都保有期待,或者说,至少也抱有幻想,就像李世石这个自信的棋手在新闻发布会上所表现的那样,他放松、自信,甚至对于新生的AI有些体恤和包容。但没想到,事情反转得过于迅猛,阿尔法狗在每一步落子之间经过漫长的沉默,一次次给出准确的致命一击。镜头掠过李世石的神经质摸索各处的手指,远远地拍摄他因为焦虑走到露台抽烟,第一次赛前发布会上的洋溢和赛后见面会上的落寞,突然之间,意义变得重大。最初,这不过是一次比赛,一个人和一个系统,连续失败之后,人们的情绪层层叠加,李世石变成了“人类”的代言者,他代表着这个星球上一直以来无可撼动的高等生命和智慧生物的地位,甚至还是最顶尖的一个,他的胜败成为了对于人类命运的象征。全世界的人们都通过直播观看这一切,这是个难以言传的时刻,我们不自觉地分裂成两半,一半为了AI超越人类的奇迹惊叹,另一半为了一个人类杰出的大脑的惨败而哀叹,我们不知道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这一切,好像无论怎样都有些暧昧——我们不该为科技的进步喝彩吗?每一次的进步,我们都由衷地自豪,因为那一切都是我们人类创造的,这一次的AI也毫不例外。但我们为什么无法接受这个现实?那是因为,历史上所有的科技进步都是帮助而不是取代和控制人类,而这一次,人类意识到,自己将被超越和主宰。机器帮助了我们解放了身体,但现在它要求我们交出大脑。我们引以为傲的智慧和文明,在AI看来不过是可以理性分析并迅速习得的代码和数据,他们不动声色且毫无感情地学习令我们澎湃的艺术,拆解我们自己都无法言明的感情,然后模仿,迅速超越。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最大恐惧除却被替代,其实还有一层——被看破和看透。人心、人性、情绪与情感,这些超越条分缕析的理性,通常表现为混沌的、感觉的、经验的内容,一旦被扫描与分析,被代码化和数据化,我们似乎都彻底失去了作为人的独特与骄傲。
惨败于阿尔法狗之后的李世石继续参加比赛,照样拿下冠军,但没人知道,阿尔法狗的阴影是否一直如影随形。这部纪录片没有《西部世界》《机械姬》那样的末日感,但每个观看的人,或许都会思考,如果终有一天,AI得以破解一切,主宰一切,我们作为人类的所有努力和挣扎是否还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