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钢结构人行天桥的施工检测、监测管理
2018-03-02孙步芹
孙步芹
(上海同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0 引言
钢结构桥梁具有自重轻、承载力高、造型灵活、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城市人行天桥工程中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但人行过街天桥一般地处闹市区路口或跨越城市主要道路,周边环境复杂,且交通流量较大,因此其跨度一般比较大,且施工区域小,施工难度大。要保证人行天桥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及周边环境安全,就必须要有良好的施工管理。而检测、监测管理是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桥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将以一个大跨度钢结构人行天桥工程为例,系统地介绍天桥施工过程中的检测、监测管理工作。
1 工程概况
1.1 一般概况
某工程人行天桥位于一条城市快速路和一条主干道的交汇处,两条道路下方分别有下穿地道和地铁。人行天桥将起到满足人们通行与城市景观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将四个角的商业办公设施联系起来,形成规模效应。
该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过街人行天桥,同步实施人行梯道、自动扶梯、无障碍电梯、排水、照明等设施。人行天桥平面呈椭圆形布置,椭圆长轴约为157.7 m,短轴约为105.4 m。主桥跨径布置为:(82.2+102.4+88.0+109.6)m,全长为 380.2 m,主桥宽度6.3 m(净宽6 m)。天桥的建筑外形采用了空间结构形式,桥面为混凝土桥面板,顶面由金属面板覆盖,两侧为高低错落的桁架,桁架高度在3.15 m~7.85 m之间。
主桥下弦为箱型截面,腹杆和屋面弦杆为圆钢管。节点采用刚节点相贯。根据不同的受力部位,钢材采用Q420qD及Q345qC。下弦节点为箱型钢梁与圆腹杆相贯连接,在下弦箱型截面内设加劲板保证节点的刚度,上弦节点采用铸钢节点。
图1为人行天桥总平面布置图。
图1 人行天桥总平面布置图
1.2 工程桥梁特点及施工技术难点
(1)桥梁跨度较大且空间结构复杂。
(2)主桥钢结构的加工难度高。
(3)主桥结构吊装单元的分段及超大异性构件的吊装难度大。
(4)现场可使用场地小。
(5)周边复杂的施工环境及现场其它工序的施工协调难度大。
总体来说,该工程人行天桥跨度大、结构复杂、周边环境复杂、施工场地小,施工难度非常大。因此,做好施工的检测、检测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十分重要。
2 人行天桥施工的检测及监测内容
为保证人行天桥的施工质量,该工程按照设计要求、相关规范规定做了大量的检测、监测工作。总体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材料检测,地基基础检测,钢结构检测,施工信息化监测,以及桥梁施工监控。其中监测部分又分为桥墩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桥梁吊装阶段周边环境监测,邻近地道、地铁保护性监测。
2.1 材料检测
该项工程材料检测主要进行了混凝土检测、砂浆检测、石(粗集料)、砂(细集料)、钢筋及钢筋焊接检测、水泥检测、基础回填材料检测、钢管检测等等。
以上材料检测项目相对常规,本文不再赘述。总之,在材料检测工作中,应要求施工单位严格自检,检测单位做好第三方检测工作,监理单位做好监理平行检测工作,严禁使用未经检验的材料或不合格的材料。相关单位按规定做好取样、收样工作,检测完成后及时出具检测结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
2.2 地基基础检测
该项工程地基基础检测主要分为基桩检测和地基检测两部分。地基部分为水泥土桩的检测;基桩部分为桥墩基础钻孔灌注桩的成孔质量检测、低应变动力测试、超声波透视检测,以及单桩静荷载。
其中水泥土桩检测采用钻孔取芯法,包括现场钻孔取芯、芯样抗压强度试验。
钻孔灌注桩的成孔质量检测主要检测孔径、孔深、垂直度和沉渣厚度;低应变动力测试采用弹性波反射法对桩身结构完整性作出评价,检测比例为100%;超声波透视检测通过超声检测判定钻孔灌注桩的混凝土质量,检测比例为50%;单桩静荷载包括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和单桩水平静荷载试验,其中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试验,水平静荷载试验采用单向单循环恒速水平加载法。
在地基基础检测管理中,主要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检测单位之间的沟通问题,要做到及时沟通、及时检测,及时出具检测结论。
2.3 钢结构检测
该项工程钢结构检测主要进行了钢结构紧固件、钢结构用钢、钢结构焊接件、焊接材料、钢结构涂层、化学分析的检测。
其中,在焊缝检测方面,因该工程人行天桥下弦结点和杆件内部隔板较多,且所有构件在拼装完成以后是封闭的,故无法对下弦桥面结点与杆件的对接焊缝进行射线抽检。为了弥补这一情况,该工程尝试性地采用超声相控阵检测方法来进行抽检。超声相控阵技术的基本思想来自于雷达电磁波相控阵技术,检测速度快,探头放在一个位置就可以生成被检测物体的完整图像,实现了自动扫查。将该检测技术应用在该工程中,既是对钢结构检测的一种尝试和突破,也为确保工程焊接质量增加了一道安全屏障(见图2)。
图2 超声相控阵现场检测之实景
在钢结构检测管理中,除了应按规定进行常规检测外,还应因地制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特点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
2.4 监测
2.4.1 桥墩基坑监测
该项工程共有四个承台主基坑,主基坑周围还有一些浅坑,与主基坑形成基坑群。基坑围护施工与开挖会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通过进行基坑监测可了解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及周边环境的变形,做到信息化施工,保证工程结构本身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减少施工对周边地下管线、地铁、建(构)筑物、道路路面及附属设施等周围环境的影响,将施工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该项工程基坑监测项目主要有基坑围护墙顶部位移、围护墙侧向变形(测斜)、支撑内力、基坑外地下水水位、邻近地表垂直位移、邻近建(构)筑物垂直位移、邻近地下管线位移等。
图3为基坑监测点布置平面示意图。
图3 基坑监测点布置平面示意图(某一桥墩基坑为例)
对于基坑监测管理,应要求监测单位及时与施工各相关单位沟通,在出现警情时及时通报,保证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
2.4.2 桥梁吊装阶段监测
该项工程人行天桥造型独特,桥面分段跨度大,且地铁、地道对单位面积荷载要求极高。为顺利吊装,该工程设置了12处临时支墩,其中2个支墩位于地道中隔墙上。临时支墩灌注桩施工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在钢结构安装时,由于钢结构分段自重较大、吊机吨位较大,也会对邻近地表、邻近地下管线及邻近地道产生较大压力。因此,吊装时对邻近地道、地下管线及周边环境的监测要求很高。
桥梁钢结构吊装施工过程中的监测管理主要目的是保护邻近地道、邻近地下管线和地面道路等的安全。应要求监测单位密切关注地铁、地道的安全,在有不安全征兆出现时,要及时发出预警并提请相关单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
2.4.3 地道保护性监测
由于该项工程施工过程中邻近地道照常运营,因此对地道的保护性监测工作是重中之重,且应贯穿天桥施工始终。
该工程根据《城市桥梁、隧道安全保护区域技术标准》[1]确定了地道的保护性监测范围。
地道保护性监测的目的在于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用于评定人行天桥施工过程中对地道的影响,对可能发生的危及地道安全的隐患或事故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提请有关各方及时做出反应、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
在地道监测管理中,应要求监测单位及时提交监测报表,并与施工各相关单位和地道管理、养护单位及时沟通,保证地道安全。
2.4.4 地铁保护性监测
该项工程邻近道路有地铁下穿,该工程由地铁公司安排监测单位对地铁进行了保护性监测。监测工作同样贯穿天桥施工始终。监测内容主要有沉降测量、水平位移测量、隧道净空收敛测量等项目。
对于地铁保护性监测管理,应要求监测单位与地铁保护单位及时沟通,及时提交监测数据,保证天桥施工期间地铁安全。
3 施工监控
桥梁结构理想的几何线形与合理的内力状态不仅与设计有关,而且还依赖于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如何通过施工时的浇筑过程的控制,以及结构标高调整来获得预先设计的应力状态和几何线形,是大跨桥梁施工中非常关键的问题。
根据对桥梁结构的分析以及施工监控的目标,确定桥梁施工监控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
(1)桥梁结构控制及计算。
(2)现场监测,根据实测结果调整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参数。
(3)指导施工,根据现场数据采集及理论计算数据分析,确定下一步施工方案。
该项工程桥梁施工监控关注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桥墩沉降监测;
(2)钢结构坐标及挠度监测;
(3)上部结构杆件应力监测。
图4为挠度监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图。
图4 挠度监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图(每个节点均设测点)
施工监控是在桥梁浇筑或安装过程中实时监测桥梁的应力、挠度、沉降、位移等各参数的变化,以保证桥梁的内力及线形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受篇幅所限,本文不再对施工监控做详细介绍。
4 项目检测、监测管理的总结
本文从材料检测、地基基础检测、钢结构检测、基坑施工监测、吊装施工监测、地道及地铁保护性监测及桥梁施工监控等几个方面对该项工程的检测、监测管理工作做了系统的总结,现归纳以下几点:
(1)材料检测:应要求施工各相关单位按规定做好取样、收样工作,检测完成后及时出具检测结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
(2)地基基础检测:地基基础检测管理中,主要是施工单位与检测单位的沟通问题,要做到及时沟通、及时检测。
(3)钢结构检测:在钢结构检测管理中,除了应按规定进行常规检测外,还应因地制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特点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
(4)监测:该工程周边环境复杂,下穿地道、地铁及邻近地下管线照常运营,是施工期间监测重点。对于施工监测管理,应要求监测单位与各相关单位及时沟通,及时提交监测报表,在有不安全征兆出现时及时发出预警。
(5)桥梁施工监控:该工程进行了全桥施工过程的仿真静力计算,并通过现场监测数据进行计算模型参数调整。根据现场数据采集及理论计算数据分析,确定下一步施工方案。为成桥后的线形与结构内力分布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5 结语
该项工程人行天桥地处市中心黄金地段,跨城市快速路与主干道交叉口,跨度较大,空间结构复杂,周边管线密布,有地铁和地道下穿。在市政桥梁建设中,类似工程也比较少见,没有合适的参照对象,这就对施工检测及监测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通过对该工程的施工检测、监测管理的总结,对类似工程的检测、监测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参考。
(1)作为管理工作者,应充分了解工程的施工中重点与难点,这样才能合理地安排管理工作。
(2)跟各相关单位建立联络机制,保证遇到突发问题时可以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
(3)因地制宜,根据工程自身特点,采用合理的检测、监测管理办法,以提高效率。
(4)严格管理,对于不符合规范的检测、监测行为做到及时处理,使管理工作能切实为工程服务。
检测、监测管理是施工管理中重要的环节,是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本文内容的阐述希望能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和参考。
[1]城市桥梁、隧道安全保护区域技术标准[S].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