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科研现状调查研究
——以吉林某高校为例

2018-03-02白一龙杨戴竹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科学研究导师研究生

白一龙,杨戴竹

(吉林化工学院 研究生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研究生是高层次的教育,研究生培养质量是评价一所大学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1]。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出现了下滑现象[2]。科学研究能力是研究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3]。因此,本文结合吉林地区研究生的自我认知和科研现状,分析研究生在其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和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提供一些参考。

一、研究方法

本文以吉林地区某高校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0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60份调查问卷,收回问卷57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为57份,有效率为100%。参加问卷调查的研究生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参加问卷研究生基本信息表

二、调查结果

(一) 研究生投入科研活动的时间

设计问卷中调查研究生投入科研活动的时间包括每天投入科学研究时间和每周阅读文献时间。由表2可知,有10.5%的研究生每天投入科学研究少于2小时,31.6%的研究生每天投入科学研究在2~6小时之间,40.4%的研究生每天投入科学研究在6~9小时之间,17.5%的研究生每天投入科学研究大于9个小时。有数据可知,57.9%的研究生每天都能够投入充足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但仍有42.1%的研究生对科学研究工作不重视。

表2 研究生平均每天投入科学研究时间

由表3可知,有31.6%的研究生每周阅读文献时间不足2 h,有21.1%的研究生每周阅读文献时间在2到6小时,有14%的研究生每周阅读文献时间在6到9小时,有21.1%的研究生每周阅读文献时间大于9小时。有数据可知,有64.9%的研究生每天阅读文献时间不足1小时,半数以上的研究生对文献的重视度不够。

表3 研究生平均每周阅读文献时间

总体而言,大部分研究生每天做科学研究的时间在3小时以上,但也反映出,超过半数研究生对文献阅读不重视。

(二) 导师指导情况

导师指导情况包括导师与研究生交流频率和每次交流时间。由表4可知,63.2%的研究生每周与导师讨论1次,21.1%的研究生每两周与导师讨论1次,15.8%的研究生每四周与导师讨论1次。36.8%的研究生每次与导师讨论时间小于1小时,33.3%的研究生每次与导师讨论时间在1到2小时,29.9%的研究生每次与导师讨论时间大于2小时。统计结果表明,63.2%的研究生每周与导师讨论不足一次,36.8%的研究生每次与导师讨论时间不足1小时,说明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表4 导师指导情况

(三) 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不设立选项,为开放性调查。通过对回收问卷统计,存在以下问题:53.7%的研究生认为课堂占用时间过多;42.1%的研究生认为自身科研能力不足;35.1%的研究生认为缺乏充足的支持政策;22.8%的研究生认为自己缺乏科研兴趣;10.5%的研究生认为获得科研项目太难。

三、结 论

研究生是高校科学研究的生力军,是高校科技创新重要来源之一。通过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现状进行调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十分重要[4]。本文通过随机对吉林地区某高校57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研究生在科学研究时间投入不够、研究生与导师交流过少、课堂教学时间过长、研究生自身科研能力不足、缺乏科研兴趣、激励措施不力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 加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

高校研究生课程建设应加快从“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合理做好课程体系设计,注重课程衔接,按“理论知识-实践应用-学科前沿”课程结构,层层递进[5]。构建分类课程体系,学术型研究生应强化基础、注重创新、突出学科前沿、渗透交叉学科,专业性研究生应注重应用和实践。

(二) 提升导师团队建设

建设以高层次人才为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校外兼职导师为辅助的导师团队,使得一名研究生能够获得多名团队内导师的指导[6]。建立“135”研究生培养模式,即每星期1安排科研计划;每星期3检查科研进展;每星期5总结科研工作。健全导师团队管理和监督制度,明确成员职责。导师团队负责人应该按照本团队导师特点,协调好团队内资源配置,指导并监督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具体落实。

(三) 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

以高校优势学科为基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构建层次性、系统性的开放式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高校应当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本校开展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等活动,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7]。院系应当通过学术论坛和学术沙龙等活动,促进校内研究生的相互交流,活跃校园学术气氛。在“请进来”的同时,要做好“走出去”工作。学校应当建立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本校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了解本学科最新发展前沿。学校要选派校内优秀研究生走进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促进各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

(四) 健全研究生科研激励机制

高校应支持和鼓励研究生提出具有创新价值研究课题。高校应完善相应的资助和奖助政策,对有自主科研意愿的研究生进行资助,对研究生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保护和奖励。研究生导师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职责,引导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协助研究生申报课题。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单位在校内设立专项奖助,引导研究生参与到企业的科研项目中,将科研激励与就业相结合,激发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五) 构建多元研究生科研监督管理机制

高校应建立校内、校外双层的科研监督体系。高校作为研究生的教育主体,应发挥自我管理、自我评估的作用。高校应在校内建立“校、院、系”分层监督体系,由校级学术机构制定相应标准,各教学院学术机构责任监督研究生科研质量。教学院内部应该定期进行自我评估,校级学术机构根据评估结果不断调整监督管理机制。同时,高校也应该建立多方合作的研究生科研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协调发挥社会中介评估组织和学术机构在研究生科研评价中的作用。首先,应支持和发展社会评估和质量保障组织,鼓励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新闻媒体参与到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和评价。其次,加强高校同学术机构,高校之间的交流,完善自我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科技水平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8]。研究生作为研学研究队伍的后备军,是保证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9]。我国研究生在理论知识培养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科研能力方面还存在欠缺[10]。因此,改变传统的培养方式,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已刻不容缓。

[1] 余继,石晓菲.一流大学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养成—以剑桥大学教育系博士生培养为例[J].重庆高教研究,2016(1):18-23.

[2] 王云平.我国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邢台学院学报,2012(4):137-141.

[3] 何沐蓉,凌朝辉,常军武.提高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重中之重[J].医学教育探索,2007(2):170-171.

[4] 罗广波,邢岩,林彬.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1(5):323-324.

[5] 黄峰.高校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22):34-36.

[6] 刘彩红.建设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团队模式[J].高教探索,2012(5):104-106.

[7] 罗军明.构建提升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模式探讨[J].2016(3):171-172.

[8] 巩亮,张万红,程会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结构与评估[J].2015(4):84-88.

[9] 张倩,苇崔灿,黄曼琳.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与提升策略[J].现代教育论丛,2017(2):40-45.

[10] 陈新忠,未增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现状及改善策略[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5):48-52.

猜你喜欢

科学研究导师研究生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