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 她 ” 健康
2018-03-02程石江
⊙文/本刊记者 程石江
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放;没有爱便没有幸福;没有女性也就没有爱,没有母亲,既不会有诗人,也不会有英雄。
——高尔基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已经把现代女性推上了时代的潮头,她们承受着生活、工作以及情感的三重压力,再加上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她们受到各种身心健康的困扰。理想与现实的错位,事业与家庭的冲突,油盐酱醋的拖累……她们身心憔悴、健康状况每日俱下。而更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女性或是忙于事业无暇顾及,或是缺乏基本的健康知识任由疾病不断加重,甚至夺去她们美丽的生命。
近年来, 随着《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一年》等一系列法律政策的颁布实施,随着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女性健康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以及新的生殖健康理念在中国的倡导,中国女性健康已取得了积极进展。
我国女性健康状况
目前,我国女性健康状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女性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二是女性保健服务得到了明显改善。
我国女性的平均寿命与上世纪相比得到了延长。平均寿命是公民健康水平、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医疗服务状况的综合反映。1990年中国女性平均寿命为70.49岁,2000年为73.33岁,至2017年止已达到77岁。女性平均寿命的延长说明中国女性健康水平随着国家经济的全国发展和医疗服务差误的改善而得到提高。
女性的生殖健康水平提高。母亲安全是生殖健康的核心,孕产妇死亡率的高低不仅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女性对卫生资源、保健服务的获得和利用状况,还能反映出生育文化和女性地位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十年来,中国孕产妇死亡率逐步下降,1995年为61.9/10万,2000年 为53/10万,2017年 为 38.3/ 10万。与此同时,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也持续下降,2017年,全国婴儿死亡率从1995年的36.4‰下降到20.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1995年的44.5‰下降到19.9‰。
女性的生殖保健服务得到改善。有研究证明,产妇非住院分娩死亡危险性比住院分娩死亡的危险性高5~6倍。因此,提高住院分娩率对保护母婴健康、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非常重要。我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十年来,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稳步上升,2017年比2000年提高了14.8个百分点。一些地区在十年间增长幅度更大,如广东2017年比2000年提高35.9个百分点,达到85.3%,内蒙提高61.7个百分点,达到85.5%。与此相关,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新法接生率也都在2000年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
健康是衡量社会公正、和谐与发展实现程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非常人性化的指标和尺度。但许多研究证实,健康的不公平性却在社会中普遍存在。健康不公平性表现为地区之间(包括城乡之间)、阶层之间与性别之间在健康水平以及健康资源拥有和支配方面的不平等。社会不平等是造成健康不平等的根本原因,阶层、年龄、性别、民族、地域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
女性地位
上个世纪,女性健康还不足以成为社会话题,我们注意到,现在的女性在家庭中起主导作用,能够带给家庭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女性这个特殊的群体,能够将健康的理念带入千家万户。
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已不亚于男性。虽然女性健康水平在总体上低于男性,这与女性地位在某此程度相对低下和由此导致的保健服务资源拥有与利用的不足、健康价值观的低下紧密相关。相关机构普遍赞同社会性别视角的生育健康原则应该包括关注女性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 而不是狭隘地集中于孕产期生育健康同社会、文化及经济的因素,特别是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密切相关。倾听女性的声音, 尊重女性的知识、经验和需求增长女性的权力,使她们能够控制影响其生殖健康的各种因素, 是改善女性生育健康的条件。在这一原则框架下, 相关机构提出应将社会性别纳人生育健康政策促进的主流,保证使男女平等和公正、公平。
关爱“她” 就是关注民族的未来
早在2002年北京召开的“中国女性健康促进政策与措施”论坛上,集中了学者对女性生育健康问题产生的社会机制的认识和思考,起草了《中国妇女生育健康政策建议草案》,提出在性别平等与公正公平、满足女性需求、女性参与以及男性的责任与参与、跨部门合作、树立大服务意识、权力增长的原则下,对女性不同生命周期面临的不同问题、不同生命周期女性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具有现实意义的特殊议题等给予关注和解决。
一些学者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对一些落后且偏远的农村地区进行分析,指出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社会性别盲点对农村女性健康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建议在具体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过程中需要增强社会性别敏感,使农村女性中弱势人群在以家庭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平等受益。
我国女性生命周期的健康
女性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健康问题,对此,学者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
一、女性避孕节育优质服务
避孕节育优质服务是落实女性生殖健康权利的具体体现,女性对现采用避孕方法的满意度是衡量避孕节育优质服务的重要指标。同时,避孕方法知情权也是提高育龄女性对现用避孕方法满意度的重要途径。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管理和服务模式的改变,普查普治生殖道感染,推广干预工程,提高女性生殖健康状况,有利于提高女性对避孕方法的满意度。
完善和发展计划生育网络,为育龄女性提供方便、快捷和高质量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是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推广的平台保证。鉴于优质服务倡导以人为本,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 将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个性化、多样化的优质服务精神贯穿到系统服务中,因此,对女性需求的了解也成为研究者的兴趣所在。
二、更年期女性的身心健康
随着“银色”浪潮的到来,对老年女性的研究也有所增多,主要是对老年女性身心健康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少量研究开始尝试从社会性别视角对更年期女性身心健康的社会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更年期女性患病率较高,出现更年期抑郁症状较普遍,保健知识缺乏,就医不足,尤其是农村贫困老年女性、城市低收入老年女性就医难的问题更为突出。
尽管女性比男性长寿, 但带病期长。与男性相比, 女性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精神健康状况都不如男性,医疗费用支出也低于男性。由于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双重弱势地位, 老年女性在艾滋病相关工作中很少得到重视, 她们被排斥在艾滋病信息传播网战略和预防计划之外, 在抗击艾滋病行动中被忽略。因此, 许多相关人士呼吁,应把性别和年龄因素纳人艾滋病相关政策项目规划的制定中, 增加对老年女性的社会支持。
现代女性推上了时代的潮头
三、流动女性的生殖健康和职业健康
流动女性生殖健康问题是近几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对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状况及生育健康权利实现情况的调查和思考, 同时对流动女性的职业安全和健康也有所关注。
研究者一致认为,人口流动给农村女性生殖健康带来了积极影响,她们的卫生习惯、健康知识、保健能力、保健意识、保健行为等都有所提高,接触公共卫生和生殖健康服务的机会增多,但流动女性在生殖健康领域还面临许多特殊问题值得关注。第一,为流动女性提供的生殖健康服务还难以满足流动女性的需求,尤其是一些流动性大的、分散的、从事务工、经商活动的流动女性,和未婚、老年女性,在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方面被边缘化,而环境变化和生存压力又增加了她们在生殖健康方面的脆弱性,她们的生殖健康权益还远远没有实现。第二,在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其他非正规部门的打工女性面临着与工作场所相关的职业健康风险。中毒、火灾、超时工作危害着外来女工的身心健康。第三,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户籍与性别的双重歧视,使一些女性往往从事那些健康风险较大、缺乏保障的工作。如相当一部分流动女性在城市中的服务和娱乐场所工作,而在这些场所工作的女性比在工厂工作的青年女工更容易发生婚前性行为,因为缺乏避孕知识和随意性的性行为比例较高,未婚先孕和人工流产情况较严重,对她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造成危害,同时她们感染性病、艾滋病的概率也随之更高。总之,流动女性在生殖健康以及职业健康等各方面都付出了比男性更高的代价。
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已不亚于男性
如果在一个社会中,公共安全和健康问题集中于某些群体, 其伤害的后果主要由社会的某些群体承担, 就不是一般的公共安全和健康问题,而是社会公平问题。外来女工作为公共安全与健康问题的弱势群体,其安全与健康状况是国家法律和制度安排、社会结构与女工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社会态度和社会文化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综合反映, 其解决必须有赖于多方面参与和相互合作机制的建立。
女性健康议进一步扩展
一、基于性别的力对女性健康的影晌被纳入公共卫生视野
世界卫生组织曾表示, 在全球显著突出家庭暴力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对待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 家庭暴力有相当高的发生率,家庭暴力给女性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不安全流产、早产、性功能障碍、精神抑郁症、身体残疾和丧失生活能力,甚至自杀,都将造成政府公共卫生投人和家庭医疗开支的增加。这些无疑已构成一个新的公共卫生问题。一些相关人士用定量的方法对家庭暴力对生殖健康的影响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有家庭暴力女性的人流次数、妇科并发症均增多,尤其是未婚者家庭暴力发生率高于已婚者,产后抑郁和产后家庭暴力的发生率较高,后者是前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妊娠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孕妇,妊娠次数多、有人工流产史的比例高、产前检查开始晚,而且妊娠期阴道出血、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妊娠期贫血、胎膜早破以及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家庭暴力与女性的月经、生殖道感染、性功能和精神心理健康等方面病症都具有显著的联系。
由于家庭暴力发生的普遍性和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政府和社区必须广泛动员起来与这一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作斗争,尤其要将暴力预防规划纳人针对儿童、青少年以及我国广大女性群体的持续行动中。
二、出生性别比偏高对女性健康的影晌
在中国一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重男轻女的情况依然存在,许多人通过选择性人工流产、溺弃女婴的一系列定量分析,专家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取得了新的共识:出生性别比偏高主要是选择性人工流产引起的, 而重视男孩则是选择性人工流产升高的根本原因。出生性别比偏高严重威胁着中国的人口安全和女性健康。一方面,因对生育的“性别偏好”而采取的选择性流产是以牺牲女性身心健康为代价的,人工流产对女性健康有直接影响。另一方面,众多女孩的缺损表明女婴的生存权受到威胁。第三,长期偏高的出生性别比导致的未来婚姻人口的性别不平衡将加剧买卖婚姻和拐卖女性等现象,对女性健康将构成潜在的影响。因此,出生性别比偏高充分反映了女性从生命之初即开始在传统生育文化下所面临的生存权和健康权被剥夺等问题还需相关机构进行关注。
三、女性的精神卫生引起关注
近几年来,对于在生命周期特定生理阶段或与妇科疾病相关的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 相关人士进行了许多调查研究。鉴于存在的客观需求,有学者提出构建计划生育健康心理咨询专业的建议。此外,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的精神卫生问题,如知识女性身心健康、护士的职业适应, 以及其他一些边缘群体, 如打工妹的心理健康、吸毒人员的心理健康、家庭暴力受害者、卖淫女的心理健康研究等, 也都开始纳人女性健康研究的视野, 研究者多是通过定量定性方法对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
关爱“她”就是关注民族的未来
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更适合女性,女性的价值也得到充分体现,精准与细分正成为未来女性公益的趋势。女性越来越多地参与公益,但抚育生命的天职和天生的柔弱让女性始终是公益关注的对象。提升女性健康观念、呵护女性身体健康,是提升中国健康水平、夯实幸福社会的基础。
在每一个人的生命旅程中,健康都是不可替代的财富,它所守护的是为人的尊严,亦是一个家庭的幸福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基石。高尔基曾经说过:“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放;没有爱便没有幸福;没有女性也就没有爱,没有母亲,既不会有诗人,也不会有英雄。”孕育和抚育生命是女性天然的使命,她们付出自我创造新的生命,用无私的爱串联着家庭,用温柔却坚韧的力量支撑着社会的基础。她们的发声渐渐宏大,她们不但自己在各自领域成长为中坚力量,更在家庭中承担着多重角色 , 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勤劳与慈爱。所以,健康,不仅关系着她的幸福,更关乎整个家庭和社会的幸福。“她”健康是公益应该关注的重要领域。
所幸的是,关注女性健康的公益力量已在崛起之中,从个体到企业再到公益组织,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关爱“她”健康的行动中。以保障母子平安和女性儿童健康权益为目的的“母亲健康快车”、自然灾害里雪中送炭的“母亲邮包”、防护女性健康之痛的“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专项基金”……一项项公益活动的展开,为女性健康构筑起一道防火墙,为陷入健康泥沼的女性带来希望,让她们的生活有了另一种美好的可能。更加值得期待的是,企业、医院、专家以及各类公益组织正在走向联合之路,通过组织联合、资源整合,关爱“她”健康的力量愈来愈强大,也让这个社会善与美的一面日益光亮。
关注“她”健康,无疑是一项长远的事业。无数人已经行走在这条路上,而更多的人被唤醒健康与公益的意识。惟愿每一位女性都拥有幸福的人生和健康的身心,惟愿她们既能优雅而惊艳,又能健康充满活力。
因为,她的健康,就是社会的健康;她的未来,就是民族的未来。
我国女性的平均寿命与上世纪相比得到了延长